市場盼望已久的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終于入市,立即推動中國股市在7月的頭兩周走出震蕩盤升格局,出現少有的熱鬧場面。但隨著短線集中爆發的市場買盤熱情逐漸消退,兩周結束時股市交投再次回歸平靜。
7月10日,瑞士銀行在A股市場投下第一張買單,頓時激活大盤,打破長久的牛皮格局,大盤急速放量上揚。當日滬市的成交量達人民幣111億,是6月5日以來滬市成交首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并填補了6月底下跌的跳空缺口。不過第二天,瑞銀的4只選股就受到拋壓紛紛退潮,大盤恢復整理。
多數分析師認為,瑞銀的首次下單有做秀之嫌,短線引發了行情的炒作,而炒作資金并非來自瑞銀本身,主要靠境內資金,因此不足以影響大盤的總體走勢;不過瑞銀入市吸引了場外投資者介入,使股指下方重心上移,而且對市場投資理念也有積極影響,QFII概念熱點有蔓延跡象。
周五(7月11日)收盤,道瓊斯中國88指數(道中88)較兩周前漲3.4%,收盤報137.44點;道瓊斯中國指數(道中)較兩周前漲1.9%,收于169.99點;道瓊斯上海指數(道滬)較兩周前漲2%,收于185.95點;道瓊斯深圳指數(道深)較兩周前漲1.9%,收于167.95點。

事實上,瑞銀進場之前,中國股市已顯現了止跌回升勢頭,但由于成交量尚未跟進,大盤上攻力道不足而限于窄幅盤整。這時傳出的瑞銀下單消息正好為大盤提供了續漲動力。
消息傳出前的一周半里,大盤經過6月底的連續陰跌后,已基本消化前期資金面的利空因素,莊股跳水明顯緩和,大盤止跌回穩,并且伺機多次反彈。有中報業績支撐的板塊和個股隨著中報陸續發布而受到資金的重點關注,成為反彈的主力軍。但無奈大盤成交量一縮再縮,7月9日兩市更是創出77億元的低量。
過去兩周消息面上也以利好為多,顯示大盤上攻也并非出于偶然。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香港出席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簽署儀式時表示,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8%以上,全年實現經濟增長7%的預定目標是\"有把握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非典后續影響的擔憂,對市場人氣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另外,CEPA中沒有包括QDII,也使市場擔憂得以暫時消除。
而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發表監管新理念的講話,以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關于擴大直接融資渠道、改善儲蓄結構的講話,均旨在穩定市場、提高投資者信心,消息性質基本為中性偏多。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9%,增幅超過市場預期的14%,說明非典對中國制造業影響有限,工業生產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另外,資金面也出現寬松跡象。央行資金回籠力度有所減弱,中國央行本月第二周在貨幣市場中出售了總額人民幣100億元的票據,為今年資金回籠力度最小的一次操作。此外,近日國債回購利率脫離高點,恢復正常水準,表明市場和部分機構已渡過資金緊張的難關,預示著資金將重新回流資本市場。
分析師認為,這些利好消息雖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在穩定市場信心方面還是起到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資金面的利空趨向弱化,基本緩解了場內的拋壓,且經過前期眾多利空洗禮的市場承受能力也大大加強。

7月7日到11日這一周,雖有南方航空發行10億A股、深圳證管辦加強券商回購管理以及銀監會、國家審計局對銀行大范圍調查、整頓等消息傳出,但市場的反應并不強烈,很快消化了這些不利因素。
兩周來,盤中熱點主要圍繞中報業績展開。汽車股等主流板塊多次擔當反彈領頭羊,但持續上漲使這些板塊的調整壓力越來越大,疲態顯露,主流板塊對增量資金的吸引力似乎已大不如前。
與此同時,有線網絡科技股受到最近搜狐、網易在納斯達克市場不斷上揚以及行業復蘇和良好成長預期的推動反復活躍,雖然目前市場認同度不足,推動大盤力度有限,但在護盤和活躍人氣方面貢獻很大,后市行情值得關注。
另外,非典期間受益匪淺的醫藥板塊也非常活躍,體現出典型的圍繞中報炒作的思路。
而瑞銀選擇的4只股票及其所在板塊更是一度受到熱烈追捧,尤其是港口板塊和通信板塊。瑞銀下單買進的是寶鋼股份(600019)、上港集箱(600018)、外運發展(600270)和中興通訊(000063)。

華泰證券分析師認為,港口股前期價值未得到充分挖掘,近來受到CEPA的推動和QFII的直接刺激走強;短線雖有獲利回吐壓力,但長線投資價值已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同。而通信板塊上漲主要是受網絡科技股的聯動,因為這些業務領域緊密相關;而瑞銀選擇中興通訊使人們對該板塊的前景寄予希望,成為通信板塊崛起的契機。
南方證券分析師蔡恩偉指出,瑞銀投資的4只股票本來就是藍籌概念,表現一直不錯,受QFII概念刺激集中爆發后,短線技術上雖有調整壓力,但預計很快會恢復正常走勢。
目前大盤已恢復平靜,分析師對后市的預期亦出現分歧,大多仍在觀望QFII的后續效應。
廣東百靈信分析師張志立認為,QFII入場刺激兩市股指放量收出長陽,表明向上基調已經確立,兩市將開始另一輪大牛市行情,并可能在8、9月份挑戰4月中旬的高點。

而華泰證券分析師周林卻認為,雖然QFII入場活躍了市場人氣,但\"做秀\"成份明顯超過實際意義,投資者在恢復冷靜之后仍會將冷眼重審基本面因素,在中報結果完全揭曉前,市場仍會規避\"業績地雷\"而保持謹慎,除非成交量可以持續放大,否則兩市仍會有調整要求。
國泰君安分析師楊昕認為,QFII入市波瀾過后的情況是,前期資金面的利空已基本消化,大盤筑起較穩固的底部,后市雖不排除短線小幅調整的可能,但總體將呈緩慢盤升走勢,不過對投資者而言,穩步上揚應比一路急升更為有利。
如需了解更多道瓊斯中國指數資料,可登錄http://chinaindex.dowjones.com/gb/report.asp查詢指數分析報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