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在《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以下簡稱《安排》)中提出的自由化程度比我們預期的大得多。它顯示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經濟復蘇的強烈愿望,及其利用香港作為向臺灣展示與內地經濟進一步融合帶來的經濟益處的期望。
◆ 零關稅政策將使香港制造企業,尤其是那些制造高附加值產品和名牌產品的企業立即從中受益。與基線相比,零關稅政策將在2006年前使香港年GDP增長率提高0.4個百分點,并創造5000至10000個職位。對內地的塑膠、紙制品、電子機械、化妝品、鐘表和珠寶首飾出口將是主要受益者。
◆從長期來看,進一步進入內地服務業將對香港經濟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因為受益者對香港GDP的貢獻比例大于制造業,提前進入內地市場將有助于他們在未來多年內在中國奪取并維持市場份額。公路運輸、分銷、旅游和金融業可能會成為贏家,投資者可通過上市公司進入這些行業。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已在6月底簽署,該協議中的許多條款將在2004年1月1日生效。盡管《安排》的整體架構此前已被公開,但最終敲定的協議中規定的2004年關稅削減幅度以及中國服務業(尤其是分銷業和金融業)的自由化步伐,比我們預期的大得多。它顯示了中央政府協助香港進行結構改革的強烈愿望,以及中央新領導班子有效協調涉及多個不同利益方的復雜貿易談判的能力。
《安排》涉及三個貿易和投資合作領域:商品貿易、服務貿易以及貿易和投資促進。
商品貿易方面
從2004年1月1日開始,內地將對符合《安排》規定的原產于香港的273個稅目商品實行零進口關稅,其他商品從2006年1月開始實施。根據協議,從2004年開始,香港對內地的出口中90%將免征關稅(詳見附表)。自由化步伐比我們預期的更大。中國商務部表示,詳細的產地規則將于今年10月完成。目前討論的有幾個方案。有的提出本地成分比例要達到25%,其他人則提出從2004年起為30%,2006年后降至25%。
服務貿易方面
17個行業將因進一步的市場準入或內地市場特定投資限制的取消而受益。這些行業包括:管理咨詢服務、展覽及會議、廣告、法律服務、會計服務、醫藥及牙科服務、房地產和建筑服務、運輸服務、分銷、物流、托運、倉儲服務、旅游、視聽、金融、證券和保險。一家公司要享受到《安排》規定的服務自由化的優惠,必須符合“香港公司”的定義。其標準包括:(1)該公司必須在香港注冊;(2)該公司必須在香港繳納利潤稅(或法律規定可免繳該稅);(3)該公司在香港的業務性質及范圍;(4)該公司在香港的實際經營年限(0至5年,視行業而定);(5)該公司必須在香港擁有或租有營業場所;(6)該公司的香港員工必須相當于其員工總數的50%以上(含)。
物流服務業 香港公司可在內地設立獨資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及為普通公路貨運提供相關咨詢服務,并通過電子手段從事物流服務管理和經營。
貨運代理服務 香港公司可比中國WTO時間表提前兩年以獨資方式在內地經營,并在最低注冊資本金方面享受國民待遇。
倉儲服務 香港公司可比中國WTO時間表提前一年以獨資方式在內地經營,并在最低注冊資本金方面享受國民待遇。

運輸服務、公路運輸服務 香港公司可比中國WTO時間表提前一年以獨資方式在內地經營。此外,香港公司還可提供在香港和內地省份之間的直接直通公路貨運服務,并可在內地西部地區設立獨資企業提供公路客運服務。
海運服務 香港公司不再受中國世貿承諾規定的必須成立合資企業的限制。它們可在內地設立獨資企業經營國際海運管理服務、為國際海運公司提供的倉儲服務、集裝箱站及倉庫服務及為本公司擁有或經營的船只提供的一般性服務。也可使用主航線班輪自由安排空集裝箱。
旅游服務 香港公司可比中國WTO時間表提前兩年以獨資方式修建、翻修和經營內地的賓館飯店。取消對香港旅行社在內地成立合資旅行社的地域限制。
視聽服務 香港公司可在內地成立持有多數股(不超過70%)的合資企業,從事視聽產品(包括中國WTO承諾沒有涉及的電影制品)。香港公司制作的漢語影片可進口到內地銷售,并且不受中國WTO承諾規定的每年20部外國影片的配額限制。香港與內地共同制作的影片在內地銷售時將被視為內地影片。對于與內地共同制作的影片,香港人員所占比例不設上限。取消影片故事必須在內地發生的限制,但情節和主角必須與內地有關。香港公司可通過持多數股的合資企業或合作修建及/或翻修電影院,不再像中國的WTO承諾所規定的只能持少數股。
法律服務 香港律師事務所內地辦事處所有香港辦事員在港居住時間每年最低為兩個月(比中國的WTO承諾短4個月)。在深圳和廣州的辦事處的香港辦事員不受此限制。已獲得內地律師執業資格的15名香港律師可見習或從事非訴訟法律工作。此類要求比中國的WTO承諾規定的要寬松得多。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可參加內地的律師資格考試,考試合格者可在內地律師事務所從事非訴訟性法律工作。在內地設有辦事處的香港律師事務所可與內地律師事務所聯合經營,伙伴形式除外(但在內地的香港律師不得從事中國法律活動)。
金融業 香港銀行和金融公司在設立分支機構或法人團體時的注冊資產要求將放寬(60億美元)。在成立合資銀行或合資金融公司前,香港銀行或金融公司必須設立辦事處的現行規定被取消。香港銀行的內地分支機構在最低預先經營年限要求方面也降低了(由3年降至2年)。盈利評估將根據所有分支機構的總體盈利情況,而非個別分支機構的盈利情況。
證券 香港交易與結算有限公司獲準在京設立一個辦事處。香港專業人員可根據相關程序申請在內地從業。
管理咨詢服務 除少數種類的管理咨詢服務外,香港公司可比中國的世貿時間表提前4年在內地設立獨資企業。
會務服務 除中國入世承諾之外,香港公司可以獨資方式提供會務服務。
廣告服務 香港公司可比中國的世貿時間表提前兩年在內地設立獨資廣告公司。
會計服務 已獲得中國會計師資格并在內地執業(包括合伙人)的香港會計師在內地年工作時間要求方面與內地會計師同等對待。針對香港會計事務所在內地進行審計服務的《臨時審計業務許可辦法》有效期由6個月延長至1年。
建筑和房地產 香港公司可(1)以獨資經營方式,從事高檔房地產項目的自有或出租相關的活動(不在中國的世貿承諾之中);(2)除了中國的世貿承諾外,還可在內地以獨資經營方式,以收費或承包的形式提供房地產服務。香港咨詢公司獲準比中國的世貿時間表提前3年成立獨資企業。在審查在內地的建筑企業資質時,將通盤考慮在香港的企業及香港公司在內地成立的企業的業績。在進行中外合資建筑項目時,香港在內地投資的建筑公司不受外國投資限制。這些企業獲得資質證書后,可在內地各地投標建筑項目。香港公司可完全收購在內地的建筑企業。
醫藥及牙科服務 香港與內地合資的醫院或診所聘請的大部分醫務人員可以是香港永久居民。符合條件的香港醫生可在內地提供短期醫療服務,最長可達3年,比目前規定的長兩年。符合一定專業資格或從業條件的香港永久居民可參加內地的資格考試,考試合格后將獲得醫療從業人員資格證書。
分銷服務 香港企業可以獨資方式在內地提供分銷服務(包括傭金代理、批發、零售和特許經營),并可設立獨資外貿公司,這比中國的世貿時間表提前一年。香港企業可在內地所有地級市和廣東省的縣級市設立零售公司。
香港服務提供商在內地設立外貿公司、批發貿易企業或零售貿易企業的準入條件降低。香港公司可成立最多有30個商店的獨資零售企業從事機動車的銷售。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可在廣東省開設私人零售店。
保險 中國籍香港居民在獲得內地保險從業人員資格證書后,不必經過事先批準即可在內地執業。根據中國的世貿承諾提出的市場準入條件,香港保險公司可通過戰略合并進入內地市場。香港保險公司參股內地保險公司的最大資本比例由10%提高到15%。
貿易與投資便利化方面

雙方將加強在通關、檢疫、商品檢驗、質量保證和食品安全、中小企業、中藥和醫療產品、電子商務、貿易與投資促進,以及法律法規透明度方面的合作。但具體措施還有待細化。
宏觀經濟意義
我們的計算機一般均衡模型顯示,零關稅政策在2006年完全實施后,將使香港的年GDP增長率提高0.4%。大部分利益將在2004年實現,但其后該政策創造更多增長的能力將逐漸減弱。零關稅政策產生的0.4個百分點的GDP增長將創造5000至10000個工作,或使失業率降低0.2至0.3個百分點。作為自由貿易安排的結果,香港對內地的直接出口估計在2004年將增加5億美元。
增長率的提高來自幾個方面:香港出口商向中國政府繳納的關稅的減少、出口數量的增加及銷售收入的增加,在《安排》下將更具競爭力的行業投資的增長,以及因《安排》而實現收入增長的人增加的消費支出。
服務業自由化對香港經濟增長的影響非常難于量化,因為這依賴于這17個行業中的具體公司對新措施的反應。然而,我們認為它對香港的影響可能比自由貿易政策更為深遠和持久,因為這些措施涉及到更加廣泛的經濟領域——約占香港GDP和就業的40%(相反,零關稅政策的主要受益行業制造業僅占香港GDP的5%)。這些服務業自由化措施給予香港公司甚至個人一些重要的“捷足先登”優勢。一旦這些優勢轉化為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他們將在未來多年里受益。
另外,與將制造轉移到低成本的中國地區的趨勢相比,香港服務公司向內地的拓展導致本地經濟“空心化”的可能性極低。實際上,服務業自由化措施將使香港公司將其業務“擴展”到內地,而不是“轉移”到內地。比如,根據《安排》,當香港制造的影片可不受配額限制在內地銷售時,它將極大地擴大制片商可進入的市場,而不會影響到他們在香港的客戶基礎。同樣地,本地對法律、會計、金融、物流、旅游、分銷、咨詢行業服務的需求將會繼續與香港的經濟活動一起增長,但它們比其他外國競爭者提前打入中國市場將極大地提高其可選市場的規模。
《安排》能否使香港吸引更多投資?
《安排》也有助于刺激香港的投資——包括來自本地的和海外的,原因有幾個。首先,部分投資者可能會被吸引到香港,在香港建立新廠或將現有制造公司轉移到香港,以享受《安排》規定的零關稅政策。只要對本地成分要求不是特別嚴格,這就是明智的。比如,如果本地成分的比例要求為25%,從中國內地(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進口部分高附加值產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到香港,以最低的增加成本將其加工并包裝為成品后,再貼上“香港制造”的標簽出口到內地。這些產品——特別是消費品,如鐘表、珠寶首飾、時尚產品、禮品和電子產品——由于香港品牌形象,其售價將有較大提高。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最近進行的調查表明,49%的制造企業有興趣將部分生產轉回香港,以享受自由貿易的優惠。
其次,對于那些無法滿足某些國籍標準(或“香港公司”的定義)但希望向內地市場擴張的服務公司,《安排》可能激勵它們增加投資(比如,為了符合擁有或租有營業場所,本地雇員數量超過雇員總數的50%)。

第三,部分不符合“香港公司”定義的外國(地區)公司可能會收購符合標準的當地公司以提前進入中國市場。比如,渴望進入內地金融業的部分中型臺灣銀行,可能有意控股香港一些二線銀行。作為《安排》的結果,并購活動可能增加的其他行業包括物流、運輸、媒體和分銷行業。
對具體行業的影響
制造業 目前中國對273種稅目(根據《安排》將于2004年取消關稅)的名義算術平均關稅為13.1%。據海關統計,2002年中國對所有產品的名義加權平均關稅為9.1%,2003年為7.7%。行業名義加權平均關稅如下:
273種稅目關稅的取消將提高香港出口商品在內地市場與其他國家同類產品的競爭力。我們的計算機一般均衡模型顯示,在2004年,《安排》能使紙制品、塑膠和電子產品(或零部件)對內地的出口增加約20%以上。
在其他行業,我們認為時尚產品、化妝品、鐘表和珠寶首飾產品整體上的受益程度也會超過制造業,盡管由于我們行業分類更廣泛,《安排》對它們的影響在模型中無法量化。
公路運輸 我們預期,由于《安排》的實施,香港的年貿易額將增加約10億美元,增加的大部分貿易發生在香港和廣東省之間。香港與珠三角地區之間的公路運輸是主要受益者,航空運輸受益較少。《安排》中的服務貿易條款也將允許運輸公司在WTO開放時間表之前在中國經營外資獨資的公路運輸公司。我們的運輸業分析師莫利·陳認為,在上市公司中,合和基建公司和越秀交通 兩家公司受益更為明顯。
分銷 目前外國分銷公司必須成立合資企業在中國從事批發零售業務,而且不得在內地省級以下城市經營。因此,許多香港公司不得不以其制造企業的零售點名義或以特許經營店的形式開設零售商店。根據《安排》,香港分銷公司可在內地經營獨資批發及零售業務,并在地級和縣級市開設商店。這些條款將大大減少政策障礙,并促使香港投資者在內地擴大獨資業務。比如,佐丹奴已表示,可能會改變在內地的特許經營策略,進行獨資經營。《安排》給香港分銷公司創造的更大益處是,允許香港服務供應商在內地設立獨資外貿公司。根據中國的世貿承諾,在2004年前,外國公司只能成立合資貿易公司。因此,《安排》成為香港公司在內地外貿行業的一個機會之窗。請注意,在批發、零售和外貿三個分銷行業,香港公司對內地公司的主要競爭優勢在于其全球資源能力。我們預期,這項《安排》條款會促使許多香港貿易公司在內地設立進出口公司。
媒體 根據《安排》,從香港進口影片到內地將不受每年20部影片配額的限制。這一條款將極大地擴大香港制片商的市場。協議也允許香港公司成立持股比例最高可達70%的合資公司,銷售VCD和DVD等音像制品。然而,在中國有效解決盜版問題前,這些條款不可能讓原創音像制作公司享受到全部益處。在廣告領域,《安排》允許香港公司在內地設立獨資公司,這可能會促使更多的香港公司進入內地。此前,這些公司對內地要求的合資結構下的公司治理和財務控制感到擔心。
銀行業 根據《安排》,最低資本金達到60億美元的香港銀行可在內地開設分支機構,而其他外國銀行的最低資本金要達到200億美元。對香港銀行的進入壁壘的大幅下降出乎我們和大多數銀行的預料,因為我們認為內地對于降低最低準入條件產生的系統風險一開始會非常關注。我們的銀行業分析師赫伯特·Herbert Hui認為,由于《安排》的出臺,目前符合新的最低資本金標準的香港二線銀行(如道亨、中信金融、工行亞洲、永隆、大新、南洋商業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中有三家(如大新)可能計劃在近期向內地擴張。然而,由于競爭加劇,東亞銀行和永亨銀行等中型銀行在內地的市場份額可能會下降。
房地產 《安排》允許香港公司以獨資經營方式,參加中國的WTO承諾排除在外的高檔房地產工程(如公寓和寫字樓)。除中國世貿承諾的之外,還可以獨資經營的方式,在內地提供房地產管理和代理服務。然而,我們認為這些條款對于香港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并非重大突破。目前,盡管規定外國開發商必須成立合資企業在內地開發項目,但他們在合資企業中的持股比例最高已可達到99%。因此,取消對合資的規定只是表面改變。
旅游 從今年7月開始,廣東省三個城市——東莞、中山和江門的居民可以個人身份赴港旅游。這一政策將在2004年7月1日前擴大到整個廣東省。我們預期,2004年該政策將使內地赴港游客數量上升10%至20%,因此旅行社、賓館、零售業將從中受益。在這項更加寬松的政策擴大到中國其他地方時,幾年后航空業可能受益,因為大部分廣東居民通過公路或火車入港。
其他服務業 在其余17個服務性行業,盡管上市大公司很少,但許多《安排》條款對于香港人的特定行業會相當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一項政策是,香港永久居民可在廣東省成立個人擁有的零售店。在香港政府的培訓和財政政策幫助下(如小企業貸款),對于技能相對低的——包括部分失業的香港居民(占香港人口的相當大一部分)來說, 這使他們獲得一個重要機會,自己做老板。相對而言,盡管有關法律、會計、醫療服務的《安排》條款對這些行業的專業人士是重要的,但總體上它們對經濟和勞動市場的影響要小得多。最后,《安排》為香港證券和保險公司提供的進一步市場準入極少,但我們預期,幾個月后,QDII會另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