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高里·派克一生曾4次提名奧斯卡影帝,但只有當他不再是英俊小生時,奧斯卡才將影帝稱號授予他,表彰他在《殺死一只知更鳥》中扮演的角色——芬奇律師。派克去世前一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百年影史上的50名英雄形象,芬奇律師名列榜首,把史泰龍、福特和007等肌肉發達者甩在后面。
《殺死一只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伯·李的自傳體小說。去年美國《書》(BOOK)雙月雜志評選“1900年以來小說人物一百佳”,她以自己父親為原型塑造的芬奇律師也高居第7位。這也是派克本人最為自豪的一部影片,盡管他人過中年,在電影中經過化妝,和《羅馬假日》中那個白馬王子實在形同路人。李女士曾應邀觀看電影拍攝現場,看見派克竟忍不住失聲痛哭,她對派克說:“我看到你凸出的肚子,就和我父親生前一模一樣?!?/p>
《殺死一只知更鳥》開創了好萊塢電影中“律政英雄”的傳統,但它和以后關于律師神話的電影《刺殺肯尼迪》或《殺戮時刻》等都不一樣,這部電影的絕無僅有,來自于自傳體小說獨特的敘述視角和親切感。若非改編于自傳體小說,一部描寫訴訟的電影不會這樣拍。在一個南方小鎮上,芬奇律師接手為一個被控強奸罪的黑人擔任辯護律師,受到當地輿論的極大壓力。但影片是從芬奇的兩個兒女及鄰居孩子的童年生活開始的。觀眾對于案件的點滴信息,都透過小孩子的眼光零星地獲得。電影的前半部,芬奇主要是作為一個父親形象出現的。他引導自己的孩子去了解那些慢慢滲入他們童年生活的社會的罪惡一面。而孩子們則開始接近芬奇作為律師的世界。開庭前一晚,孩子們半夜起來,偷偷跟蹤拿著家里落地式臺燈出門的父親,看到芬奇坐在看守所門口的街邊看書,阻擋聞訊前來打算對被告執行“私刑”的居民們。連最后一場影片高潮的法庭席,也是兩個小孩堅持要去看父親的辯護,才進入了電影的敘事。
這部電影的完美就在這里。它不是簡單塑造了一個社會和黑人們眼中的英雄,而且塑造出一個孩子們眼中的英雄。喜歡騎馬打仗和飛機大炮的孩子們,他們把誰當做英雄來崇拜,這才是致命的。在判決被告有罪后,坐在法庭二樓的黑人們全體起立,目送芬奇離開。一位老人對芬奇的孩子們說,你們的父親是最棒的。派克在法庭上結案陳詞那一段長達7分鐘的精彩演講,也開創了好萊塢電影法庭戲長篇獨白的慣例。據說當年在拍攝片場,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起身為派克這一段表演鼓掌。我們還記得凱文·科斯特納在《刺殺肯尼迪》中的結案陳詞,足足有20分鐘。但《刺殺肯尼迪》中的凱文是一個因為工作而忽略家庭的檢察官。他的子女是否會因他的演講而自豪,我存著疑慮。而芬奇的完美,在于他不但在法庭上踐履了這個國家所信奉的基本價值,更重要的是把它深深植根在孩子們的心中。
這讓我想起哈耶克回憶他的童年和他的植物學家父親,他說,“我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中長大的,沒有什么比成為一名大學教授更高貴的了?!币晃辉诜ㄍド蠄允卣x的律師,成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英雄。這一點讓我唏噓不已。想起在中國,派克是作為頭號風流小生被我們記住的,這又不免有幾分沮喪。什么樣的人會被當做英雄和少年人的目標,取決于你所在社會的口味和傳統。一個將芬奇律師當做影史上第一英雄的社會,是我看過電影后做夢都想要的。
這部電影和派克本人所受到的景仰,還在于它拍攝于民權運動和反種族隔離尚未高漲的1962年。人們普遍認為這部電影對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發揮過不小的影響,而派克本人則是民權運動的一位積極參與者。讓我寫下一段芬奇律師面對陪審團的陳詞,來懷念派克曾經最偉大的表演——“在我們的國家,法庭是最重要的天平。在法庭上,所有的人都生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