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縣在湖北的邊陲,朝秦暮楚的成語就從這兒誕生,它是湖北和陜西的接壤處。
小縣城“北枕五峰南帶溪水,東連誥軸,西列畫屏”,宛如一位玉女,安臥在三山一水之間,一座又一座的山峰,袖帶綠風,領別白云,一層一層溫情款款地將小城擁在懷中。
小城的日子是詩意的日子,而小城外的山山水水更是美不勝收。
城東數步,有誥軸山,東橫噙清粼粼竹溪河水口,西斜披綠生生月弓池碧波,以誥軸之態,橫東城門之外,成天然護城之關。沿林蔭下百步石梯拾級而上,只見綠樹相擁,翠竹叢生,繁花錦簇,百鳥競鳴。林木深處,昔日臣踞山中的岳王廟、地母廟,被今日的圖書館、旱冰場和廣播電視發射塔取而代之,遠遠望去,綠汪汪的小島上露出一尖塔,一翹檐,玲瓏剔透,春意盎然。
城東10公里,有文筆峰,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一支獨峰,秀挺如筆,飽蘸稻息荷香,逸逸然直指云天。
城西近2公里,有隱真洞,位于覆船山腰處。相傳仙人呂洞賓曾居此洞修真。臨此山,直覺落入了自然最深處,遍山茂林修竹,遮天蔽日,蓬蓬茸茸,一縷縷清香與幽涼直長沁心脾。
山中四季噴涌的泉水一路晶瑩,洄暢有至,匯入山下的小河,作出不舍的癡態,繞山環復,終汩汩而去。林中,有攀緣石,有古石梯,直抵隱真洞。洞口松杉疊疊,宛如層層碧簾,洞內清幽非凡,泉水敲石,叮叮咚咚,潺潺淙淙,如琴如箏,聲韻繞石不絕,盤腿打坐再閉目靜心,便身處仙境之中了。好一處修真之所。
城西30公里,有楚長城。據考證,楚長城是楚國中期(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滅庸以后,為爭霸秦國而在前沿陣地修筑的軍事設施,橫亙在秦、楚之境,穿林接壁,順山脊蜿蜒盤旋,綿延180公里。凡至道路口均設城樓、哨卡。最險關卡是關埡子,位秦楚交界之處,“兩山夾峙,一線中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據史載,當年劉邦、項羽曾在此交鋒;李自成、張獻忠曾在此安營扎寨;薛剛反唐打進長安城,曾途徑此地;馮玉祥、李宗仁率部曾經于此。1949年6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九軍進軍陜南時,關埡子一戰,全殲國民黨三十九軍144師,活捉敵師長符樹蓬及官兵2000余人。如今,飽經滄桑的楚長城靜臥在崇山茂林之中,沐浴著溫馨的陽光,接受著成千上萬游人的觀光拜望。
城南250公里,有18里長峽,因峽長18里得名,與重慶市毗鄰,與著名的長江小三峽一山之隔,景致奇絕,為竹溪美景之最。峽中有溶洞、峰崖、瀑布、水潭、花木、禽獸、水族等七大類上百個具高品味觀賞價值的景點景物,其深、其奇、其幽、其險、其極嚴密的保護,其代代流傳的神秘傳說,均非一般風景區所能比擬。有政界和文學藝術界知名人士考察后發出“絕得出奇,美得要命,愛得要死”的感嘆,且賦文無數,以蔣顯福先生《奇峽,十八里暢想》為代表;賦詩無數,以祝希仁先生《七律#8226;詠十八里長峽》為代表。詩曰:“石門洞開露蒼穹,金鎖慢啟現崢嶸。謠泉滴珠珠簾秀,瓊臺散花花枝紅。白云有情弄絲竹,綠蔭著意戲清風??~縹緲緲十八里,仙宮原在長峽中?!?/p>
竹溪在200年前是木森林的王國。近幾年來,像經營兒女一般地經營著遍山林木。如今,200萬畝成材林,自豪地壁立在陽光之下,她浸透了竹溪人的多少血汗艱辛啊,終于,成了一張大額存折,成了引渡外界的五彩橋,成了祖國的棟梁之鄉。
早在明代,竹溪楠木就遠涉黛山長水,到達北京,撐起第二個家園-------故宮。而在故鄉,又有幾許與楠木一般珍貴的樹木?翻讀林海,見林木樹種足42科、84屬、121種。而尤其珍貴的歷數樟樹、銀杏、側柏、黃檀、燈臺樹、喜樹、冷杉等等,她們該是一筆怎樣的財富啊。如果說楠木將竹溪的一顆明珠鑲上了中國的皇冠,那么,魔芋、茶葉、絞股藍、獼猴桃四種姊妹綠色產品則聯手托起了一輪明月,照亮了全世界的眼睛。
在竹溪的山間地頭,處處可見一畦畦的魔芋、絞股藍,一行行的茶帶,一架架的獼猴桃,她們吸吮著山間純凈的陽光雨露,經過甘冽清泉與現代工藝的精美結合,成為舉世矚目的抗癌益壽養顏生態食品,在大浪淘沙的世界經濟潮頭,她們中的4位力克群雄,躍上了世界冠軍寶座。在一九九三年烏蘭巴托國際商工貿產品博覽會上,竹溪的“天竹”牌魔芋系列產品榮獲金獎;一九九四年新加坡國際博覽會上,竹溪的“家園”牌青龍劍茶、“五葉”牌絞股藍龍須茶、“鳳冠”牌獼猴桃果茶同獲金獎。產業化的發展和高科技的綜合運用,使竹溪迅速成長為全國的魔芋之鄉和全省的茶葉重點縣。
竹溪的山,如一部部錄記天地啟闔大造化的史書,豎立在藍天之下,由清風翻動,任你研讀。翻開大山,便翻開一個又一個寶庫。在竹溪的崇山峻嶺中,遍布金、銀、釩、鉬、磷、鈾、鋅、硫磺、銅、鐵、重晶石、石棉石、石英石、古生物大理石、一般大理石、石灰石、板石、石煤等礦藏,除后述五種石礦已被開采外,其他礦藏均封存地下。在已開采石礦中,最能講述歷史的當數古生物大理石。在這形成于四億三千萬年前的礦石中,富含海百合莖、海膽、珊瑚、苔蘚蟲、層孔蟲、貝殼、魚類等古生物化石,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竹溪出美人,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女子,她們不同于肥環瘦燕,那是男人股掌之間的美麗;也不同于“頭發蓬得像小籮,穿了高跟拖鞋滿街跑”的閩南女人,那是街市之美、水鄉之美。她們是那種臉蛋紅撲撲,梳烏黑長辮,著緊身小褂,挎著竹藍、挑著水桶一路行來的女人;野性十足又羞怯不堪的女子;不為功名利祿所動,愿為真愛付出生命的女子。面對這樣的女子,有如面對18歲時的奶奶19歲時的娘,有夢想,有激情,也有敬重,有持。仿佛前世或后世她都是嬌妻,而今世不可造次。
寫到竹溪的美妙之處,不由贊嘆竹溪的名字也是如此得美好,隨想起唐朝詩人王建的詩:“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彪m彼竹溪非此竹溪,然“小橋流水人家”的意韻一脈相承。竹溪的美山美水美物美人,在叢林最深處的叢林中,在流水最源頭的流水處,云遮霧繞,初為人識。竹溪啊,你的樂園終在何方?你能否磨成一面小鏡,照亮自己,也照明他人?
哦,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