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鹿回頭
演奏:梁建楓/蘭潔/葉聰指揮香港小交響樂團
編號:雨果 HRP 7237-2
雨果在推廣中國管弦樂方面一直不遺余力,從當年遠赴俄羅斯,錄制由香港女指揮家麥家樂指揮的俄羅斯愛樂樂團及佛羅內斯交響樂團的錄音 ,到近年錄制葉聰指揮的香港小交響樂團,佳作迭現。這張《鹿回頭》是1999年的錄音,4年后的今天才得見天日,可謂慢工出細活。
此碟標題曲“鹿回頭傳奇”小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宗江與小提琴家何東在1980年寫成的,并于翌年在全國第一屆交響音樂作品比賽中獲得優良獎。該協奏曲取材自海南島三亞鹿回頭村的黎族傳說,單樂章回旋曲式的結構,結合了變奏曲與奏鳴曲的一些特點。小提琴手梁建楓拉得不落俗套,算是優美細致,但其錄音之技巧雖高卻不是無懈可擊,高音有時僅在危險邊緣,而中音色也欠缺了那點引人入勝的光輝。不過整體而言,梁建楓勝在投入。至于這首樂曲中,香港小交響樂團的銅管則略嫌過于謹慎,有點“見好就收”的感覺。
取材自同名歌曲的大提琴協奏曲“嘎達梅林”是作曲家王強在上海音樂學院的畢業作品,于1960年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節開幕式上首演。大提琴手蘭潔一出手就展示出大刀闊斧的氣派,生動地將嘎達梅林的英雄氣魄形象化地再現出來。蘭潔的造句出色,使樂曲的氣氛凸現,尤其是大提琴模仿馬頭琴演奏的段落,極具個性。
最后兩首小提琴炫技曲目,分別是宗江、何東的“黎家節日”,以及陳鋼與何占豪“梁祝”之外另一名作“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兩首作品梁建楓都奏得令人賞心悅耳,但若論刺激火熱程度則仍有再加重火藥的余地。
此碟為HDCD制版,錄音中小提琴音色通透,頗具膽味。錄音現場香港屯門大會堂音樂廳的空間感非常出色,錄音師的功力非同一般。
片名:富士山百景
演出:鬼太鼓座
編號:JVC SVCD-1026
“鬼太鼓座”的音樂,源自傳統慶典及民間音樂,與日本文化息息相關。這些音樂早期被用來驅邪除魔或迎神祈福,后來也被借以言喻情感。自然界各種聲音和人類的千情百緒,都由大鼓一一演繹。
1969年,“鬼太鼓座”鼓樂團誕生在日本佐渡島,創始人田耕先生的初衷是將一群厭棄現代都市文明,卻又醉心于日本傳統藝術的年輕人組織起來,通過集體生活的方式,在一起邊練長跑鍛煉身體,邊研究各種傳統大鼓的演奏技巧。但出乎意料的是,幾十年后,這支和馬拉松運動結合的鼓樂團,竟然成為了一個文化藝術的友好使者,在許多國家間穿梭往來。
“鬼太鼓座”的樂器包括竹笛、三味線、尺八、箏以及大小不同的鼓。其中,最大的太鼓重達700磅,是由整塊的櫸木挖空做成的。鼓聲、笛聲、弦聲時而激昂壯闊,時而深沉悠遠,如大江奔流,如小溪潺潺,如雷雨陣陣,將天地融為一體,使人的心靈和大自然產生共鳴……
事實上,發燒友對“鬼太鼓座”的唱片一點都不會陌生。他們以前的一系列唱片均由JVC負責錄制,驚人心魄的音效早已經贏得音響迷的矚目。但這張《富士山百景》無疑是“鬼太鼓座”所有唱片中最值得收藏的一張。這是1997年在日本青山縣文化會館的現場錄音,當時恰逢老東家JVC建廠70周年,錄音被當作JVC的“鎮廠之寶”來做最高示范,所以制作自然格外精心。在技術上,該錄音是先采用最高級的1英寸/兩聲道Studer錄音機制作模擬母帶,然后以JVC最頂尖的XRCD2數碼科技,加上JVC最引以為傲的K2界面進行處理,以求使唱片之中鼓聲的沉重低頻、空間感和樂器細節在回放時得以回復原貌,活生生的地逼真再現直徑2公尺以上大鼓的極低頻,以及眾鼓齊發時的那種地動山搖的驚人動態。此碟細節栩栩如生,臨場感幾乎被徹底再現,堪稱是“鬼太鼓座”有史以來錄音最好的一張專輯。
片名:祥林嫂
演出:陳玲玉
編號:雨果 HRP7241-2
粵劇是一種地方性很強的戲曲,在嶺南及港澳一帶極受歡迎,在國外操粵語的華人社會中,也擁有廣泛的聽眾?;泟“ǔ⒆龊蛯Π?;所謂的“廣東音樂”,大多是出自粵劇中的過場音樂或戲曲中的配樂。事實上,粵劇中的主題曲和西洋歌劇中的“詠嘆調”頗為相似,一般都被拿來清唱,這類清唱通常被稱為粵曲?;浨嗍歉鶕≈醒輪T的唱腔為依歸,同時也有粵曲演唱家自己創造出來的唱腔,像“小明星腔”被稱為“星腔”,“紅線女腔”稱為“女腔”,還有“芳腔”、“凡腔”、“新馬腔”與“乞兒腔”等等,流派繁多。
年輕一代的粵曲唱家之中,陳玲玉被稱為是“大喉領袖”白燕仔的得意高足,也是廣州目前眾多唱家中最當紅的名伶。作為國家一級演員,陳玲玉得獎無數,她的演唱可以說是字正腔圓,感情豐富,是一位聲情并茂的平喉唱家。此外,陳玲玉的琵琶演奏也是獨有一功,是琵琶演唱高手李丹紅嫡傳。目前陳玲玉的琵琶彈唱在粵曲界獨樹一幟,無出其右。最近,雨果為她出版了一張專輯《琵琶彈唱陳玲玉》,收錄入了她的首本名作“祥林嫂”、“秋聲醒國魂”、“琵琶壯烈歌”、“三夭留情”與“麗日桃紅”等五首曲目,撰曲文雅、流暢、唱腔設計新穎,伴奏編配得層次分明,清淡的和聲,把“祥林嫂”的哀怨、傷感的情緒,襯托得完美無比。
即使發燒友對粵曲的內容不感興趣,相信,本碟錄音之杰出也足以讓人慨然破費。這里的人聲無比清晰通透、音色厚潤圓滑、溫暖而余音繞梁。凝聚的質感和結像力最高程度上體現出演唱者有血有肉的歌聲,而一切樂器的弱音細節、空氣感和動態等也無一缺欠。古箏、琵琶、揚琴、鑼、镲等樂器的聲音特性,明亮、鏗鏘,但毫不粗糙刺耳,表現出極高的平衡性。
片名:韻
演出:Oliver/Rorl
編號:MBVOC-1005
“音樂堡”是香港近年崛起的一家小型唱片公司,產品專指性很強,主要以音響發燒友為對象。繼成功推出《鋼琴情歌1》和《鋼琴情歌2》這兩張好片后,“音樂堡”在最近又隆重推出了這張名為《韻》的CD,同樣又一次地帶給樂迷極大的驚喜。
在外國,純以薩克斯管配搭鋼琴的唱片,俯拾皆是,但兼備曲目動聽、錄音上乘、演繹一流的好碟,廖廖無幾,有見及,“音樂堡”特地炮制了這張以薩克斯管配搭鋼琴為題的唱片。除了要求具備上述三大元素外,這張唱片耀眼之處就是選擇了中國的音樂,將我們所熟悉的中文老歌,用獨特的爵士風格重新演繹。因此絕對不是蕓蕓聽過就算的廉價制作。
在這張CD里,以薩克斯管為主,鋼琴為副,演繹我們所熟悉的懷舊老歌,如:“南屏晚鐘”、“天涯歌女”及“相思河畔”等12首歌曲。法籍薩克管手Oliver和菲籍鋼琴家Rorl的合作真是天衣無縫,他們的演繹恰到好處、溫文爾雅、點到即止,沒有絲毫兀突或不足之感。例如,在演繹“南屏晚鐘”時,跳躍的鋼琴節奏加上薩克斯管淳厚的曲風,聽起來別有一番滋味;而“相思河畔”厚重溫暖的薩克斯管伴隨著輕快的鋼琴伴奏,將人引入了歌曲無形的旋渦之中。
錄音方面,說這張專輯是天碟級錄音,實當之無愧。干凈的背景,使薩克管與鋼琴均呈現出很美的音色和質感,當器材調校得理想時,鋼琴擺在后方徐徐地伴奏,而薩克管則猶如在眼前上下擺動,從第一首“是夢是真”至最后一首“多少柔情多少淚”,均令人嘆為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