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石:你好!
我是一名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應屆畢業生。這一段時間,我內心非常痛苦,自己的心情可以說是大喜大悲,簡直無法把握。
剛剛工作的幾天我特別興奮,畢竟找到了一個滿意的工作,領導對新員工也比較器重。那幾天,見到誰我都會不停地講話,翻來覆去地說工作中的新鮮事。但是過了幾天,我應聘的另一家公司也給我打來電話,說決定招收我,當時我果斷地拒絕了。這本來也沒什么,但是,接著公司開會,總經理在會上批評說我們部的人都不干事兒。我當時立刻覺得他指的就是我,馬上就特別悲傷,簡直后悔不應該那么早拒絕另一個公司……
后來的一天就更糟了,我被告之自己費盡心思做的項目建議書不合格,需要修改。頓時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在學校里學到的東西毫無用處,對公司的工作也不適應。我控制不住,在辦公室里大哭起來。晚上,我對自己的好朋友說,我簡直不想活了。她非常驚訝,說;“你怎么了?中午不是還好好的嗎?這種話可不能亂說。”我沒有亂說,一時間真的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是這樣忽然高興,忽然悲哀,搞得自己也很痛苦,不知道這究竟是為了什么,自己是不是有了什么心理問題。
北京 董馨
董馨讀者:你好!
首先感謝你對本欄目的支持。另外,主持人想告訴你,不必過于擔心,其實你所描述的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曾不同程度地經歷過。有關調查顯示,至少有10%的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一段時間內感到非常不適應。
你所說的這種情緒變化無常、波動過大的問題,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環境變化而產生的生活壓力增大。
從生活了十幾年的校園走上工作崗位,所處的環境驟然變化,人際關系也與從前不同。如何從老師學生、父母子女這樣單一的人際關系轉向多元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如何盡早地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的轉變,對于初涉職場的新人而言,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種社會化又與以往不同,需要你自己去面對,而不再像以前在學校那樣有老師的指導。這樣就導致了一些職場新人在面對一個新的環境時無法及時、順利地進行自我調整與控制。
心理學研究的結果表明,人們能夠處理壓力的程度取決于個體和情境兩者。總的來說,當壓力源的出現是可以預測的,并且個體有經驗和能力來控制或者做出準備時,壓力的應對會更有效。而處在新環境下的職場新人顯然是沒有經驗也無法對即將出現的問題做出恰當預測和準備的。這時,即使是很小的壓力源,也可以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癥狀。如你所描述的總經理在會上批評說你們部門的人工作做得少,其實他指的不一定就是你,而你卻武斷地料定他說得是自己。還有,項目建議書需要修改其實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必想象得那么嚴重,更不應該為此而自殺。
希望你能夠正確地認識到這些是由于環境變化而帶來的心理不適應,是正常的,人人都要經歷的過程,不必過于擔心。在工作中遇到新問題要試著冷靜地思考,并多請教有經驗的前輩,不要一味地陷在情緒沼澤中,主觀地將小小的痛苦放得很大。
另外,要努力盡快熟悉工作環境,不要總是套用以前做學生時的經驗辦事,應該認識到自己身份的變化——已由一名學生成長為一名公司職員,盡快對新單位的人和事形成全面、深入、透徹的了解。
真石
學生VS上班族
學生能輕易逃課;上班族不能“蹺”班。
學生期待放假好好辦個活動;上班族期待放假好好睡個懶覺。
學生能隨時做想做的運動;上班族要運動得配合天時、地利與人和。
學生成績跟自己念書的時間成正比;上班族的考績跟工作的時數沒有必然聯系。
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打打零工賺些生活費;上班族只能利用下班后的時間洗個澡,調好鬧鐘,然后睡覺。
學生上課得付錢;上班族工作能領錢。
學生遇到不懂的會問教授;上班族,老板遇到不懂的會問你。
得到教授贊賞的學生,同學們比較支持;得到老板贊賞的上班族,同事們卻比較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