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英才網近期發布的“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人氣榜”調查結果顯示:在排名前50名的企業里只有兩家臺資企業,分別是排名第29位的富士康和排名第39位的明基。雖然比上期調查增加了一家企業,排名也略有上升,但是總體數量較少,名次靠后。在大學生心目中,臺資企業仍難敵外企、大陸本土企業,成為求職者最后的選擇。
三大因素導致人氣低迷
一項針對內地學生到臺資企業工作意愿的調查也顯示,有42%的大陸大學生,完全拒絕到臺資企業工作;表示愿意的只占25.8%。
臺資企業人氣低迷,其原因主要有:薪資福利低且沒有保障,明顯感覺到受老板“剝削”(占30%);企業文化與管理不穩定,不利于個人職業發展(占12%);臺商不注重勞工安全,工作環境危險(占13%)等。
其中薪資高低仍為大學生擇業的最主要考慮因素。在各種類型企業中,歐美外資企業薪資福利最高;國內某些本土企業的福利比較好,薪水漲升的速度較快;而臺資企業的薪資福利競爭力處于中下水平。在上海,經理級管理者的房補,歐美公司約為1500美元,日資公司為1000美元,而臺灣公司大約只有300美元左右。其薪酬競爭力之差可見一斑。
善于成本控制是優勢也成劣勢
臺資企業以歐美代理加工企業居多,偏重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企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成本的控制上。聯寶總經理洪國基曾說:“臺灣以這么一個小島,能夠在世界有這樣的地位,最主要的是他的成本控制達到了一個相當的效益之后,能夠造就一個比較低的產品成本?!?/p>
近年來,隨著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市職能定位的轉變和城市成本的提高,以制造、加工、電子等勞動力密集型為代表的臺資企業從節約成本角度考慮,逐漸轉移或投資到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市郊或中小城市。在擁有許多臺商的廣東、昆山一帶,大陸人才對進入臺資企業工作的排斥性還不高;但在北京、上海這些國際型大都會,一方面有很多大型國企,另一方面為數眾多的跨國公司紛紛在此設立分公司,臺資企業的劣勢尤為明顯,往往成為大陸人才的最后選擇。
臺資企業傾向于聘用經驗較少、薪資要求較低的應屆大學生,因此企業的人員流動率一直居高不下,當初不得已屈就的優秀人才紛紛跳到其他公司。在高科技型的臺資企業,大陸員工的流動率一般都在20%以上,深圳某家知名臺資企業的流動率高達40%。人員的流向多是去歐美大型外資企業,以至于外界稱臺資企業是人才最好的培訓學校。但大部分臺資企業在不停抱怨大陸員工跳槽過于頻繁的同時,卻不曾考慮對此采取有力措施。
臺資企業用人理念需要更新
除了薪資因素,企業文化和職業發展也是影響臺資企業人氣的重要原因,尤其與臺資企業的用人理念不無關系,這一點值得臺資企業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目前,有些臺資企業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在大陸的用人策略開始有所轉變,愈來愈重用當地員工,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并樂于提供穩定的薪酬待遇和發展空間。例如富士康公司,將臺灣與大陸的公司分開,采用不同的制度和管理體系,使得大陸企業的優秀員工能夠安心地留下來發展。這也使得富士康公司成為本期最受大學生歡迎的臺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