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英才網近期公布的“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人氣榜”結果顯示,日資企業在中國大學生心中的地位呈下滑趨勢。索尼、松下、本田在上次的調查中分別排名第17、32、46名,但在這次調查中僅有兩個企業上榜而且位次下降,索尼排名第26,松下排名第46,而本田則與大學生心中前50名最佳雇主無緣。
日企實力雄厚但融入度不足
進入中國的日資企業在整體上實力雄厚,在世界500強公司中排名32位的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電子、工業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及娛樂業等領域的先導之一;松下公司在全世界設有230多家公司,為世界制造業500強的第34位。作為日本第二大汽車公司的本田在世界500強公司中排名28位。這些日資企業很早就進入了中國,其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得很好,但日資企業在中國的品牌宣傳多側重于其產品品質,而忽視了塑造謙和、友善的企業形象。恐怕要在中國吸引優秀人才,除了展現實力之外,日企還應更努力地融入中國社會。
太過嚴格謹慎,失之靈活和創意
大部分人在選擇工作的同時也是在選擇一種生活環境。日本公司紀律嚴明,注重禮節,計劃性很強,缺少創意,任何性格的人都會被磨練得中規中矩。喜歡日本嚴格禮數的中國大學生為數不多,更多人欣賞的是歐美幽默、民主的工作態度。此外,日企的人事變動很小,日本人崇尚在一家公司奮斗終身,而中國大學生更傾向于靈活的工作機制,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只是探索個人潛力和發展方向的開始,日本的終生制工作理念難免讓中國學生望而卻步。
論資排輩,發展空間相對狹窄
在日資企業中,中國員工發展空間相對狹窄。大多數日企在華的高層管理人員兩三年一換,但基本上都是從日本總部直接派遣過來的,中國員工能被提升到部門經理的就已經屈指可數,更別提繼續往上晉升了。
日本企業注重論資排輩,有時工齡、經驗等資歷變得比能力更重要。日本人認為再優秀的人,如果沒有經過歲月的熏陶也不算優秀。在中國大學生看來,日企不是一片拓展個人事業的廣闊天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資企業對中國大學生的吸引力。
長遠發展重于薪酬收入
從薪金問題上來看,日資企業的員工實際收入并不低,而且生活負擔要低于歐美企業的員工。但仍有50%的大學生認為,未來的培訓和發展機會才是自己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僅有14%的人首先考慮工資福利。當今的大學生日益理性,已經將職業前途和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能夠提供高薪金和高福利的企業固然有相當的吸引力,但與企業能夠提供的培訓和發展機會相比,顯然后者更討喜。
語言和情感成為影響因素
另外,日語是中國畢業生進入日企必備的敲門磚。許多日企的日本員工漢語水平原本不高,但其中的很多日本人并不能謙和地學習漢語。中國職員只有懂得日語才能與其交流,完成工作任務。而在中國的各個大學中,英語才是外語必修課,大多數畢業生并不擅長日語。這勢必造成溝通困難。
此外,感情因素也影響了大學生對日資企業的評價 ,日本與中國的文化差異較小,但是歷史遺留問題太多,年輕氣盛的大學生難免從個人感情出發看問題,這一點在他們選擇工作和企業的時候同樣不可避免。
日資企業在中國大學生心中的認同度不高值得日企仔細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