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凌凌
興奮劑問題已經出現了從專業運動員向業余運動員,甚至向普通的青少年學生滲透蔓延的苗頭,而3月1日施行的《反興奮劑條例》將給興奮劑檢測加上法律的注腳
國務院令在體育版塊出現是個不大不小的話題,這次針對的是興奮劑。2月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了第398號國務院令,頒布《反興奮劑條例》,自2004年3月l日起施行。
國家體育總局立即做出積極反應。2月4日,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奧委會副主席兼反興奮劑委員會主任李富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國是國際上少數幾個以政府名義頒布《反興奮劑條例》的國家,它表明中國政府對反興奮劑工作的嚴肅態度和嚴正立場。”
奧運年的“大棒政策”
每逢到了四年一次的奧運年,反興奮劑這個話題總是會熱起來,打擊興奮劑的“大棒”掄得又急又狠。
2003年3月5日,世界反興奮劑大會上通過《哥本哈根反興奮劑宣言》時,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宣布:除特殊情況外,任何體育比賽項目的運動員一旦藥檢呈陽性都將被禁賽兩年。在他的鐵腕之下,除了國際自行車聯合會之外的大部分單項聯合會都一一“歸順”。中國《反興奮劑條例》的推出,可以說是順應了這一大趨勢。
從1989年起,中國就已建立興奮劑檢測中心,這個中心成立以來,已連續13年通過國際奧委會的年度復試,在國際上被列為A級實驗室。而中國《反興奮劑法》的制定,在2002年就已經提上了記事日程。
此次,李富榮還特別指出,《反興奮劑條例》的頒布,對于我國承諾的把2008年奧運會辦成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是一個有力的保障。
無疑,在這個奧運年的反興奮劑主題下,中國走在了前列。
中國體壇:0.33%的躁動
中國體育界最早因興奮劑被國際廣泛報道的事件來自中國游泳界,那也是中國體育史上的恥辱記錄。在1986年的漢城亞運會上,國家游泳隊共計11名運動員藥檢呈陽性。
1994年廣島亞運會,中國游泳選手再次被查出服用了興奮劑,在現代五項、冬季冰上項目、舉重、女排、自行車、賽艇等項目上,開始陸續發現了“誤用”“含有興奮劑成分”中草藥的運動員。2000年,曾經風光無限的“馬家軍”,也因為血檢問題受到處罰。同樣是在2000年,200米個人混合泳世界紀錄保持者吳艷艷涉嫌服用興奮劑。
到2003年的年末,飽受動蕩的中國足壇終于沒能守住它的最后一塊純潔之地,在具備了假球、黑哨等一系列“罪行”之后,國安球員張帥成了中國足壇服用興奮劑第一人。
在中國,反興奮劑的形勢還出現了一些新的令人深省的動向,已經出現了從專業運動員向業余運動員蔓延的苗頭,甚至向普通的青少年學生滲透。2003年,沈陽體校學生集體服用禁藥事件在媒體間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有關專家介紹,孩子們服用的是一種促紅細胞生長素(EPO),屬于基因興奮劑,主要作用是增強人體的攜氧能力,增強運動員的耐力。但它對人體的危害極大,長期使用可使人體血液粘稠,增加心臟負擔,導致血液凝固、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
2月4日,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2003年中國體育反興奮劑統計數字:對運動員進行興奮劑檢測4896例,其中查出陽性16例,陽性率為0.33%。
要死亡還是要興奮?
如今體壇上還流行著一則經典問答,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加拿大反對濫用藥物組織主席、類固醇專家鮑勃·戈德曼曾經向198名世界優秀運動員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有一種神奇的藥物,它能使你們五年之內在包括奧運會在內的所有比賽中戰無不勝,但你們吃了這種藥,五年之后就會死去,你們愿意吃嗎?”結果出人意料,竟有103名運動員(52%)回答說愿意吃!
體育競技的無往不勝及勝利之后的巨大榮譽和利益竟然壓倒了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
國家反興奮劑委員會辦公主任史康成在接受采訪時說,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中國將在北京建立一個新的興奮劑檢測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數量和水平都要上一個臺階,還要組織一系列科研攻關,研究不同藥物的不同檢測方法。他承認,2008年奧運會對于中國反興奮劑工作將是很大的挑戰,“從檢測數量來比較,按照亞特蘭大奧運會、悉尼奧運會的檢測規模的增長來計算,我們在兩周內檢測的尿樣將要達到4000多例,還有血檢,任務重大啊!”
新反興奮劑條例的出臺,如同中國反興奮劑斗爭一針強心劑。但反興奮劑的斗爭,卻是一場長期而艱巨的漫漫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