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便利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呈現出“雙刃劍”的作用---巨大的方便始終與能源耗費、交通堵塞、空氣污染和傷亡事故相伴隨著。
2002年5月15日晚8時許,在白蘭高速公路白銀開往蘭州方向高嶺子隧道內發生一起重大車禍,一輛帕薩特轎車與一輛加長大貨車迎面相撞,轎車上的六人兩死四傷——坐在副駕駛位置的柳女士和懷里抱的四歲兒子當場死亡,司機重傷,后座三人只受了輕傷。雖然安全氣囊完全打開,但在事故現場勘驗筆錄中有“坐在副駕駛位的母子倆未系安全帶”的記載。
2002年10月6日,江蘇南京張正魁先生開著自家的海南馬自達轎車帶五歲的兒子去中山陵游玩。車窗外秋高氣爽、層林盡染,秋日的景色令人陶醉,張先生打開天窗,父子倆盡情享受大自然的舒暢。在中山陵停車場找車位時張先生的兒子把頭伸出天窗東張西望……張先生找到車位停車,突然就聽孩子大哭大叫,他一看傻了眼——孩子的頭被夾在天窗里,小臉憋得通紅。幸虧車場管理員的提醒,他重新發動車子,才把天窗打開,否則,他還糊里糊涂試圖用手拉開天窗呢!象這樣的事故實屬少數,但也提醒人們帶孩子外出千萬不可粗心大意。
2003年2月22日,福建廈門的馮女士開車帶著她三歲的女兒和小保姆去超市采購日常用品,回家的路上因車速過快,在躲避一輛大卡車的時候不慎失控撞到路邊護欄上,整輛車橫向翻滾了好幾圈后側翻在地。馮女士的系著安全帶,除額頭、膝蓋擦傷外并無大恙。從最初的震撼中“醒”來的馮女士聽見的第一個聲音竟然是孩子“嘿嘿”的笑聲——綁在兒童汽車安全座椅上的女兒因為覺得懸空側躺著很有趣,竟然高興得笑了起來。而在后排照顧孩子的小保姆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她從后座飛了起來,撞到前玻璃上,住了幾個月的醫院,出院時仍然失聲不能說話。
2003年5月21日中午,江西南昌市的三經路上,一輛豪華奔馳轎車搖搖晃晃地沖上人行道,直向路邊的小商店撞去,行人驚慌躲避,路邊的小攤被撞得東倒西歪。事后,人們發現是一個驚魂未定的小男孩坐在方向盤后面。原來,該男孩的母親臨時辦點事,將其七歲的孩子獨自留在車內,因為忘了拔車鑰匙,結果,該男孩效仿母親平日的做法,發動引擎,踩油門,手握方向盤,將車開了出去。好在車速不快,路邊的大樹起了緩沖的作用,除了豪華車要拖到車廠修理外,沒有導致人員的傷亡。
2003年8月12日,陜西榆林一對做生意的白姓姐妹帶著各自的女兒開車到西安康復路批發市場進貨,車停在西京醫院門口后,白姓姐妹恐怕孩子們礙事,便囑咐兩個孩子呆在車里等她們,隨手就把車窗車門鎖死了。五個小時后,姐妹倆興高采烈地提著大包小包打開車門時,發現兩個孩子倦縮在車門旁一動不動,她們立刻抱起孩子沖進急診室,但醫生已無回天之力——兩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因中暑、窒息而亡。
2004年3月15日,大連某路公交汽車駛入了站臺,一位李姓的農村婦女抱著剛滿一歲的兒子上了車,坐在前門第一個座位上的好心人給這對母子讓了座。誰料車行駛到黑石礁附近下坡時,因避讓前面突然掉頭的小車,司機猛踩剎車致使這對母子向前甩出。不幸的是孩子不僅被媽媽壓在身下,頭部還重重地撞到投幣廂的角上,血流如注。司機趕緊把這對母子送到不遠的附屬醫院,但由于傷及顱內造成孩子運動功能終生殘疾。由于賠償問題孩子父母與公交公司還對簿公堂。
這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故事使多少個家庭從此陷入失去愛子的巨大痛苦之中!
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有超過18500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兒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歐洲的2.5倍,美國的2.6倍。每10位交通事故死亡者中,至少1人是兒童。交通意外傷害已經成為兒童意外傷害的“第一殺手”。
據安全專家介紹:80%的兒童意外傷害原本可以避免,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長和孩子缺乏安全防護知識。全球兒童安全網絡中國區主任崔民彥女士說:“兒童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以減少交通意外的發生,更重要的是成人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減少兒童出行過程中的危險因素。”那么,乘車時孩子的守護神——爸爸媽媽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不要把孩子獨自留在車中
場景:經常見到一些私家車的車主,在街邊的商店購物時,把孩子獨自留在車中。
專家建議:不要把3-7歲的孩子獨自留在車內。家長不要怕麻煩,應把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 如果臨時留孩子獨自在車內,應拔下車鑰匙,并盡快辦完事情返回。
兒童教育專家李文德先生說:“這是極其危險的,如果孩子坐在副駕駛上,漂亮的表盤、拉桿會引起孩子的強烈的好奇心。盡管有家長的告誡,但是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很差,他們會忍不住去觸摸這些東西,有可能就會發動引擎。此外,這也會給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機,他們會誘騙孩子放下車窗,拿走您攜帶的貴重物品,或是綁架孩子。
不要讓孩子坐副駕駛位置
場景:在街頭我們經??梢钥匆姲职珠_著車,媽媽抱著小寶寶坐在前面;或者大人開車,小孩子坐在副駕駛位置上。
專家建議:家長一定要讓您的寶貝兒坐在后排。確切地說,為了保證駕車安全,12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坐在后排。
爸爸媽媽這樣做的目的原本是能夠隨時照顧小寶寶,而且,孩子自己也特別喜歡坐在副駕駛的位子,因為這里視野開闊,還有各式各樣的儀表盤、神奇的手擋、精巧別致的小擺件、小掛件等??墒歉改赶脒^嗎?急剎車時,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在時速50公里的時候,如果沒有任何安全防護,坐前座的小孩碰撞儀表板的強度相當于從3樓摔下來!千萬別以為抱著寶寶就是在保護他。富豪汽車公司兒童安全研討會的測試表明,如果孩子在副駕駛座一人獨坐,當緊急剎車時,他就會像子彈一樣撞向前方,從而導致重傷或死亡。即使被安全帶束縛在座椅上,他的頸部仍然會在緊急剎車中受到致命的沖擊。這個時候,安裝在副駕駛上的安全氣囊在關鍵時刻能夠救司機一命,但對小孩就會變成“殺手”,安全氣囊瞬間彈開的張力會擊碎小孩稚嫩的頸椎。所以,無論如何還是讓孩子坐后座吧!把最安全的位置留給孩子,是爸爸媽媽的責任。
設置安全座椅
場景:孩子由于身軀嬌小,常常陷與在成人坐的座位當中,這是這種情景我們隨處可見。
專家建議:為了孩子的安全,一定給孩子配置適合兒童專用的兒童安全座椅,這個簡單的措施能將安全系數提高80%。在美國,交通事故是導致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001年,美國有1579名兒童死于車禍,其中55%沒有系安全帶及安裝安全座椅。
如果寶寶還不滿4歲,乘車時最好使用合格的兒童安全座椅,因為這些座椅是依照孩子的體型設計的,在意外發生時,對小孩的保護功能最強。當然,千萬不可將兒童安全座椅安裝在安裝了安全氣囊的座位上。
0歲至4歲的兒童乘車時應坐在后向式兒童安全座椅里。因為當兩輛汽車迎面相撞時,坐在前向式座椅上的兒童頭部先是被甩向前方,并被迫向下朝胸骨方向急速彎曲,接著又向后朝上急速彎曲。成年人的頸部都能夠承受這樣的張力,但幼小的兒童則無法承受。在由一家保險公司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對于年幼的兒童來說,前向式座椅比后向式座椅發生傷亡或者嚴重受傷的概率要高5倍。
3歲至10歲兒童應墊高座位并系好安全帶。比較大的兒童無法坐下兒童座椅時,可以選擇兒童安全座墊,兒童安全座墊可以減少在碰撞中對腹部的傷害。兒童被墊高后,就可以使用正常安全帶,這樣便可以保護兒童的胸部和頭頸部,
必須系安全帶
場景: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駕車帶著寶寶外出時,坐在后座的媽媽和寶寶常常不系安全帶。
專家建議:帶孩子乘車要給孩子系上安全帶。家長要起到表率的作用,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交通安全常識,從成年人的行動中懂得如何采取安全預防措施。
一般汽車前座都是根據大人的體格設計的,小孩子的身高、體重與大人相差甚多所以,孩子若使用成人的安全帶,發生車禍時會造成致命的腰部擠傷或脖子臉頰的壓傷。學齡期兒童應該系上安全帶,因為這樣一個小動作就能減少90%的車禍死亡率。父母應引導孩子正確使用安全帶,如果不系安全帶直接沖撞,很可能會因安全氣囊爆開而傷害眼睛!
不讓孩子在車里做游戲
場景:在汽車裝修公司門前,一些車主要求將車后的后備箱變成孩子玩耍的空間。
專家建議:為了避免孩子的糾纏,可以帶許多玩具,或是讓孩子看沿途風景等??傊ㄟ^其他的方式。
汽車設計專家王先生說,家長的目的是讓孩子獨自玩耍,自己專心地開車。但是,這樣的行為太危險了!后備廂的作用是:當車子發生撞擊時,可以緩沖后方來車的撞擊力。此外,車子在行駛時,在后面的孩子肯定把握不住重心,如果撞到車內硬物的話,肯定會受傷。
不要讓孩子把頭探出車窗、天窗
場景:在十字路口等候紅綠燈的車輛中,天窗里探出了一個小孩的頭;行駛的汽車中經常有小孩把胳膊伸到車窗外“兜風”。
專家建議:駕車途中,媽媽或爸爸開啟天窗時,一定要叮囑孩子,不許把頭探到車外,要不停地關照,因為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
兒童醫院一位醫學博士說:孩子把頭探出窗外,無異于置身于馬路上汽車尾氣的包圍中,尾氣中的一氧化碳、硫氧化物、微粒物等會使孩子患上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而吸入尾氣過多,會導致鉛中毒。
不要讓幼兒自己上下車
場景:在幼兒園門口,孩子自己打開車門,跳下后就匆匆忙忙地向大門里跑。
專家建議:年輕的父母最好親自下車給孩子開啟車門。此外,接送孩子時,一定要把車子停在一個安全地帶,更要注意不要有坑洼、土堆或石頭,前后不要有任何車輛或行人走過。
汽車專業的張教授說,這樣的情形,不少開車的家長都有過,他們并未感覺到有什么問題。其實這其中隱含著危險性,因為車門內都設有防撞鋼梁,用以減輕車輛側撞所造成的傷害,所以有一定的重量,孩子力氣小,開啟車門時如果推不到位,車門會自動回彈,極有可能夾傷孩子的手指。另外,若孩子打開車門時,突然有自行車或其他車輛通過,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
開車時不要與孩子說笑、吃零食
場景:很多家長將行車旅途時光作為親子時間,他們會邊開車,邊與孩子說笑。甚至會在駕車時,抽出手給孩子剝個橘子,拿個小食品等。
專家建議:駕車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大人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造成的后果就是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家長開車時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出車前要囑咐孩子安靜;孩子若有事情,最好是停車處理,當然要停在合適的路段。
掌握必要的救助知識
場景:兒童醫院內,一位八歲女孩在一場汽車交通事故中,頭部受到重創,不治而亡。
專家建議:爸爸媽媽一定要掌握發生意外時一些必要的救助知識,積極參加預防兒童傷害的培訓。此外,爸爸媽媽們和幼兒園也要及早給寶寶灌輸這方面的應急措施。據兒童醫院的幾位醫生介紹,家長通常只告訴孩子們不應該做什么,而不告訴他們一旦出現了危險該怎么辦。有些家長不愿意做這方面教育的原因是,認為不吉利。而事實上,家長和孩子掌握幾種常見意外事故的急救知識,對于避免病情惡化和爭取搶救時間都有重要的作用。兒科專家張余薇女士指出,目前只有16%的家長參加過預防兒童傷害的培訓,家長對于如何預防和消除兒童意外傷害的知識知之甚少,認知度很低。
發生事故后的應急措施
除了防患于未然,如果發生了意外該怎么辦呢?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千萬要鎮定。
首先,向旁人請求支援,及時聯絡救護。然后,確保受傷孩子的安全,原則上盡量不要移動受傷的孩子。尤其是不要扭曲孩子的身體,因為車禍時常傷及頸部骨頭及神經,扭曲孩子的身體是致命的動作。
車禍會引起程度不一的傷害。最重要的是要沉著應對,準確判斷孩子的情況:
1.檢查是否有知覺。輕搖或拍孩子、呼喚寶寶的名字,看寶寶是否有知覺,如果10秒鐘后,寶寶仍無反應,需要急救。
2.清理呼吸道。檢查寶寶的口腔,看是否有被堵塞的現象,如果有阻塞物,可用手指頭取出,但小心別把阻塞物推至里面。將兩根手指頭置于寶寶的下巴下方,另一只手放在前額,抬高下顎打開呼吸道。
3.檢查是否有呼吸。注意觀察寶寶的胸部及腹部是否上下移動著,如果他沒有呼吸的話,可對他進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再檢查脈搏。
4.檢查脈搏。檢查寶寶的頸動脈是否跳動,將您的手指置于寶寶頸部兩側的大肌肉上,便可感覺到脈搏,如果沒有脈搏的話,應施行心臟按摩及人工呼吸,然后打電話叫救護車,并繼續進行急救。
如果孩子沒有骨折,失去知覺,而且沒有呼吸的話,表示有腦部受損及心臟衰的危險性;如果失去知覺,但仍有呼吸及脈搏的話,讓孩子保持復原臥式,并讓口腔中的液體流出;如果失去知覺,沒有呼吸,但仍有脈搏的話,需進行人工呼吸;如果沒有呼吸,又沒有脈搏的話,就必須進行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
5.嚴重失血或流失體液。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休克,這種意外通常都相當嚴重。
嚴重外出血時,如果傷口上覆蓋著衣服,應剪開衣物,讓傷口暴露出來,用干凈的紗布或布覆蓋傷口施加壓力止血。如果傷口上有玻璃,不要將其移開,可在玻璃兩側施加壓力,以壓迫受損的血管。讓寶寶躺下,使受傷的部位高于心臟,減緩血液流至傷口的速度。不要使用止血帶止血,但可用紗布壓住傷口進行加壓式止血法,再用繃帶固定,如果出血滲透紗布,應在上面再加塊紗布。如果傷口上有玻璃,應在兩側加紗布,直到您能直接在傷口上加紗布也不致于使玻璃更深入傷口。 如果寶寶出現與撞擊相類似的瘀傷,或耳朵、鼻子、嘴巴、陰道出血,可能有內出血的癥狀。
車禍時,無論傷勢多么輕微,即使看來毫發無傷,也一定要要讓醫生徹頭徹尾檢查一遍。
6. 交通事故可使兒童受到精神創傷。一項研究兒童和十幾歲少年受到交通事故傷害的報告表明,25%的孩子忍受著精神上的壓力,而大多家長卻沒有設法去幫助他們。忍受著精神壓力的孩子,會在腦海里反復出現當時的事故場景,從而導致失眠、心跳和精力不易集中。一個叫郭曉彤的七歲女孩兩年前在撞車中受了輕傷,但直到現在,她還是躲著不坐學校的班車。因此,家長要關注受到創傷后孩子的心理健康。
目前,大部分國家早已出臺法律,要求嬰、幼兒在乘坐汽車時一定要使用專用的安全座椅、系安全帶,12歲以下的孩子不允許坐副駕駛位置。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福建省在《道路交通管理實施辦法》第四章第三款規定:機動車駕駛室內不準乘坐無人照看的學齡前兒童。本刊呼吁各省市有關部門為促進全社會對兒童乘車安全的重視,推動安全知識的普及和安全理念的提升,應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以減少孩子在乘車外出時造成的意外傷亡。
本刊寄語:節假日,年輕的爸爸媽媽帶著寶寶一起開車出去逛逛,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主要休閑活動。正逢“十.一”黃金周的旅游好季節,有必要給年輕的父母們提個醒兒,開車的時候千萬別忽略孩子的安全問題,將其對孩子的傷害程度降到最低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