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叫明明的小朋友,從農村來到舅舅家度暑假。一天,他在外面玩得滿頭大汗,剛進家門,就看到桌子上放著一瓶“汽水”,他抓起瓶子仰頭就喝,誰知竟如同吞下了一團烈火,燒得他疼痛難忍。原來瓶中裝的是舅舅準備用于清除舊漆的氫氧化鈉溶液!霎時大難降臨,明明的口腔和食管粘膜受到嚴重灼傷,當即被送進了醫院。
經過醫生和護士十多天的精心治療,明明痊愈出院了,可是災難并未就此結束,出院不到兩星期,明明覺得吃東西時怎么也咽不下去,每頓飯都要吃上半天,人也日漸消瘦,在醫院經檢查,發現明明的食管下段有一疤痕引起的狹窄區。難怪他咽不下東西!后來醫生用食管擴張器對狹窄部位作了多次擴張手術,前后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明明才擺脫了病痛的折磨,恢復了健康。
食管灼燒大多發生于吞服腐蝕性化學品后,其中以強堿為多,強酸次之。據臨床資料統計,因苛性鈉(俗稱火堿)而致的食管灼傷約85%,少數由來蘇水、碘酒或過錳酸鉀引起。強堿如氫氧化鈉,為傳統的家庭清潔劑和食物發脹劑,液態的氫氧化納無色透明,與水很相似,容易為兒童所誤服,特別是口渴時,常常大吞大咽,導致口、咽、食管和胃的廣泛性灼傷,嚴重者可致死。幸存者晚期常發生食管不同程度的疤痕性狹窄,輕者只能進少量流汁,重癥者滴水不進。患兒因進食困難、營養不良、消瘦,嚴重影響健康并危及生命。
食管灼傷的嚴重程度取決于吞服腐蝕劑的類型、濃度、總量以及腐蝕劑與食管組織接觸的時間。(1)堿性的腐蝕劑可導致較酸更為嚴重的灼傷,因其穿透性強,富有粘性,可迅速附著在咽、食管及胃壁。而酸性腐蝕劑容易造成胃灼傷,原因是酸性化學品易致胃幽門痙攣,以致酸劑在胃竇部停留時間過長。(2)固態物如結晶和粉末易附于粘膜表面,吞服后因發生劇痛,常迫使食者停服,所以灼傷多局限在咽部。(3)誤食者含于口中而未下咽者,灼傷局限在口腔部,大口吞咽者則以食管及胃損傷為重。
對誤服了強堿、強酸等腐蝕劑的患兒,必須及時搶救,盡量縮短腐蝕劑在食道和胃里停留的時間,否則腐蝕劑會繼續向組織深部侵蝕,造成食管或胃腸穿孔,對服堿者盡快給其服稀酸溶液,如2%醋酸、食醋或橘子汁、檸檬汁等,每次100-200毫升,反復多次;服酸者應及時飲水稀釋,再飲服堿性溶液,如稀氧化鎂乳劑、氫氧化鋁凝膠,但忌用碳酸鹽類藥物,以免產生二氧化碳,引起胃腸充氣或胃穿孔。經上述急救后,再給患兒服一些牛奶、蛋清或食用植物油,盡快送往醫院治療。
防止誤服事件的發生,關鍵在于妥善保管腐蝕劑。腐蝕劑不可隨意放置在小兒伸手可及之處,亦不可放入碗櫥或其它存放食品、調味品和藥品的地方,以防意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