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時,在接受了一番飯前“引誘”后,孩子們端起碗開始吃飯。我滿意地坐在他們中間,欣賞他們吃飯的不同樣子。這時,我發現一向吃得很少很慢的小文嘴巴張得很大,扒進一大口飯后,又把大部分飯粒吐在碗里,然后像模像樣地咀嚼起來,看起來吃得很香。我走過去摸摸小文的腦袋說:“小文,今天吃這么多飯啊,真了不起。”誰知小文嘟囔一句說:“沒辦法,我是被逼的。”我輕輕問他:“老師在什么地方逼你了?”“每天早上,爸爸總讓我吃面,到幼兒園吃飯時一點也不餓,可還要再吃一碗飯。”
為了孩子能吃好一日三餐,我和小文的爸爸溝通了一下,最好多按孩子的食欲選擇早餐種類。在園用餐時,我先給小文盛一小碗飯,消除食物對他的壓迫感,然后再鼓勵他自己去盛第二次,慢慢地我發現吃飯對小文已不是負擔或任務,飯菜變香了。
大班的孩子意識能力發展很快,已經懂得迎合老師的意愿做事。如果我們細細品味他們的言行,可以找出很多“強迫”的影子在里面。小文能對老師說一句“我是被逼的”,可是還有很多孩子未說出呵!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反射我們教育情況的一面鏡子,片面地追求表面的效果只會催生形形色色的失去純真的假動作。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遠離假動作,親近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