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將玩興正濃的孩子順利地送上床呢?這除了要平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習慣以外,一些行之有效的好辦法也可以幫助你說服孩子乖乖地上床睡覺。
協(xié)商
有效指數(shù):★★★
爸爸媽媽自己為寶寶定下的睡覺時間通常不容易被直接接受,尤其是當他們玩得高興的時侯,這時,如果嚴厲命令寶寶睡覺可能效果適得其反。
有效的方法是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進行合理的協(xié)商,定出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時間。在協(xié)商的過程中加入爸爸媽媽自己的意見和理由,孩子一般反而會比較樂意遵守。
制定作息時間表
有效指數(shù):★★★★
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畫一個作息時間表,掛在孩子房間墻上,以活潑的圖畫方式呈現(xiàn)每個時間該做的事。
例如,在18:00的格子中畫電視,表示可以看卡通了;19:00的格子中畫一盤菜,表示吃飯時間;20:00的格子畫浴缸,表示該洗澡了;20:30的格子畫一本書,代表講故事時間;21:00的格子畫牙刷及床,表示該刷牙睡覺了。這樣,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很容易說服孩子上床睡覺。
營造睡覺的氣氛
有效指數(shù):★★★★★
有時寶寶不愿意去睡覺,是因為怕自己睡覺會錯過什么好玩的事,尤其是大家都在玩而單單要他去睡覺,很難讓寶寶“心悅誠服”。所以,要寶寶乖乖地上床,最好是全家一起配合,關(guān)電視、熄大燈、輕聲細語、各自回房,還可以放些輕柔的晚安曲,讓孩子相信大家都要休息了,真的該睡覺了。
爸爸媽媽陪著
有效指數(shù):★★★★
有時寶寶習慣讓爸爸媽媽陪上一段時間才能睡著,那么爸媽中至少有一方應(yīng)該陪寶寶“一起睡”。寶寶愛聽故事,用故事作為誘因也能增加寶寶上床睡覺的動機。爸媽可以利用每天上床后的一小段時間,挑一些溫馨可愛的小故事,講給寶寶聽,讓他期待說故事時間的來臨。
臨睡儀式
有效指數(shù):★★★
一些臨睡前固定的儀式性的活動同樣可以培養(yǎng)寶寶睡覺的情緒,達到“催眠”的作用。除了講故事外,爸媽可以唱唱催眠曲或和寶寶交換一下這一天所見所聞的有趣的事情等等,而每天堅持的習慣性過程是最有效的“催眠”暗示,比如讓寶寶自己關(guān)掉臺燈、互相道個晚安或親一下寶寶等等,都有助于孩子能盡快放棄不想睡覺的“執(zhí)著”而進入預(yù)睡眠狀態(tài),一個香甜的好覺由此而始。
開一盞夜燈
有效指數(shù):★★★
怕黑常常是寶寶不敢、不想睡覺的原因之一,所以爸媽可在不影響寶寶睡眠的情況下,在孩子房間中點一盞柔和的夜燈。少了對黑暗的恐懼,寶寶會睡得更安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