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說一下,下面有一半的題目不是由我發明的,也是別人考我的,我只是改編了一下,但沒有標準答案,所以也是向大家來求解。我發現大家的答案和我心目中的差不多,所以夸大家也是在夸我自己呀!——別扔磚頭。
1、對于不到兩歲的嬰兒來說,你認為什么樣的書是最好的?
A.無論什么書,只要自己喜歡讀給孩子聽都可以。
B.有精美圖片的、簡單的科普讀物。
C.有美麗插圖的故事書。
D.非常簡單的書,每一頁都有圖畫而且只有很簡單的幾個詞。
(D。我估計出題人的意圖是要選D,其實我很想選A,因為以前我真是這么做的。在大家的答案中,我特別佩服的是幾位媽媽說要多試試,各種形式都可以。還有一種說法是,形式是次要的,關鍵是內容要好。非常簡單但很實用、很有價值,有內涵或許也很深刻的書,日常認知類的書、圖畫故事書、帶有科學認知色彩的書,都應該是很好的。)
2、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你認為什么樣的讀物是最好的?
A.有許多精彩插畫的故事書。
B.童謠、詩歌。
C.有關自然和社會的知識性讀物,和講述生活常識的讀物。
D.以上這些都是最好的。
(D。應該除了A、B、C外,還有更多。我覺得,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應該盡可能多地提供各種選擇。所以,如果孩子的閱讀培養開發得比較早,我想應該盡早鼓勵孩子學會使用公共圖書館資源,這會彌補“師傅”在興趣和知識面上的局限。)
3、當你為孩子讀完一本故事書后,你通常會怎么做?
A.合上書,關燈讓孩子睡覺。
B.給孩子提幾個小問題,看看孩子明白沒有。
C.請孩子復述一遍剛才講的故事,看看能記住多少。
D.問一問孩子喜不喜歡這個故事,順便聊幾句故事中好玩的人物和情節。
(D。其實A往往是一種很實際的操作,因為給孩子讀書常常是發生在臨睡前,如果真是發生在臨睡前,孩子的睡眠恐怕還是主要的任務。不過這個“后”字如果解釋得寬泛一些,那么答案最好還是D。B、C、D三個選項在某種角度上用意都是相同的,都很想實現讓孩子更多地理解的效果。這三種做法哪一種更好呢?B、C的做法比較直接,更強調培養孩子的閱讀技能;而D的簡單理由:真正的書蟲特煩別人用B和C的手段對付自己!至少我是這樣的,所以我選D。
4、有家長說,他家的孩子明明認識很多字,卻不愿意自己閱讀,一定要大人讀給他聽,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有什么高招?
A.堅持不為孩子讀書,在家里營造環境,引導孩子自己去閱讀。
B.繼續為孩子大聲讀書,向孩子保證只要他愿意聽,大人就會一直為他讀下去。
C.跟孩子商量一下,孩子自己讀一本書,大人就為孩子大聲讀一本書。
D.讓孩子自己去挑選愿意的讀物,但也明確告訴孩子,閱讀是自己的事情,不能養成總是依賴大人的習慣。
(B。這個問題設計得有點微妙,B和D連在一起可能會更好一些。這里有一個想法,識字與獨立閱讀之間并沒有必然的關系,因為不識字照樣可以獨立閱讀。當年《三毛流浪記》在報紙上連載發表后,感動過許多人,包括許多不識字的人。這個題目也反映了典型的“大聲為孩子讀”一派的觀念,堅決倡導把“大聲讀”進行到底,示范對閱讀的執著熱愛,讓孩子愛上閱讀,所以B當然是首選。從效果上看,與其告訴孩子要自己去讀,不如讓孩子來體會、模仿,只要孩子愛上閱讀,自然會去讀的,所以實際效果肯定比單純用C或D好。在“大聲為孩子讀”一派看來,最好的結果是大聲讀的活動與孩子獨立閱讀的形式同步進行,它們被認為是一對孿生兄弟。
5、如果孩子臨睡前就是喜歡聽一本故事書,反反復復不厭其煩,你會怎么做?
A.把書藏起來,這么反復讀下去,真讓人.受不了。
B.一直讀下去,反正孩子高興嘛。
C.換孩子他爸(或媽)來讀給他聽。
D.讀孩子喜歡的書,同時嘗試給孩子推薦新的書。
(D。選擇D有點理論色彩,操作起來不一定能行得通,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巧。我覺得這里面只有A是不適合的。孩子喜歡重復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過有時侯可以臨時變通一下,只要不是存心不接受孩子的重復。B和C的選擇往往是很務實的,因為孩子再喜歡重復,終究有厭煩的時侯。所以我覺得B和C的選擇也挺好的。)
6、你認為,孩子從什么時侯開始學習閱讀最好?
A.還是上學以后開始學習閱讀的好。
B.大概在孩子到上幼兒園的年齡,至少在他們能清楚地說話之后。
C.到孩子能抓著書翻頁時,就可以開始教,不管會不會說話。
D.從孩子一出生就可以教,先大聲讀給孩子聽。
(D。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達成共識,培養孩子的閱讀,越早越好。陳鶴琴說,幼兒的任務就是玩耍,但我們都很清楚,孩子的玩耍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7、有家長說,他家的孩子在聽過大人讀過多遍某一本書后,會自己捧起那本書裝模作樣的讀,其實那書上的字他大多都不認識。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辦?
A.不讓孩子這么讀下去,把這本書拿走,換一本孩子沒聽過的書給他。
B.好好慶祝一下!因為這孩子已經理解了閱讀的基本概念。
C.只是覺得好玩,因為那不過是說明孩子的記性好,并不說明他在閱讀。
D.與孩子一起來讀,教會孩子認會書上的字,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
(B。我覺得這實在應該好好慶祝。至于是否要像D那樣抓住機會,我想可能也不錯,但那是次要的事情。要慶祝就開開心心地慶祝,比如開瓶什么酒喝喝。)
8、一般說來,孩子都喜歡有精美圖畫的書。你認為,為孩子選擇圖畫書的原因是什么?
A圖畫比較簡單,孩子一看就能看明白。
B孩子喜歡視覺刺激,這對發展孩子的認知能力有好處。
C孩子讀起來特別享受,而且圖畫書能提高孩子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D小孩子不認識字,所以要先看圖畫書,等將來認字后漸漸過渡到選擇文字較多的書。
(C。這道題來自我最近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所以我想多聊幾句。
我發現,絕大多數大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會給低幼的孩子選擇圖畫書,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個問題出現在我眼前:大家為什么會自然地給孩子選圖畫書呢?其實A和D的選擇是最常見的。絕大多數人認為圖畫比文字簡單,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從圖畫書到文字書是一種自然的過渡。比如一位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在班上看圖畫書或者插圖相當豐富的書,老師走過來看一眼,往往會撂下這么一句:“都多大了,還看這么幼稚的書!”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的?這種看法背后的觀念,就是A和D。再接著上面那個例子。如是那個孩子與老師處于完全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孩子可以反問老師:“你說它幼稚。你來看看,告訴我你懂了多少?”我們知道,這種反問是不會真實發生的,但在孩子的肚子里會發生。就有孩子遞給我漫畫書,問我是否能看明白。坦白地說,我匆匆看下去,就不是特別明白。那孩子就對我說:“我來教你看吧——”并不是很多大人有這樣的機會接受孩子的教育。
我手頭上有一套波隆那插畫獎的年鑒。每年有幾千件(有時上萬件)兒童插畫作品送去評獎,由世界知名的專家挑選出入圍的作品,再由專門的程序決選出獲獎作品。翻閱這樣的年鑒,我感受到的是驚嘆和享受,很難感受到“簡單”二字。先拋開圖畫書特有的敘事方式,單說它可能具備的藝術價值。真正優秀的圖畫書堪稱優秀的美術作品,如果優秀的美術作品“簡單,孩子一看就能看明白”,那么我們所謂的“美術欣賞”的學習就是完全多余的事情呀!那些美術大師們恐怕也得掛上“幼稚”之名了!
不得不承認,我們在急于讓孩子告別圖畫書世界而快馬加鞭進入文字世界的時侯,多少有些功利,或者有些迫于無奈。)
9、在孩子上學前,你每天會為孩子的閱讀花多少時間?
A.沒有那么多時間做這件事,有時間的時侯想起來就讀一讀吧。
B.我家的孩子特淘,根本沒辦法安靜地坐下來聽我為他讀書。
C.臨睡前,如果有條件就給孩子讀一兩個故事吧。
D.每天至少20分鐘,一天中任何時間都行,不一定在孩子臨睡前。
(D.貴在堅持。D是一個目標,雖然堅持下來很難,但值得堅持。這是典型的“大聲為孩子讀”一派的宣言。順便說一下,“大聲”并不是使用高分貝聲音意思,準確地說是“讀出聲來”,中文暫時找不到更簡潔明朗的對應詞<比如“朗讀”也不大合適>,所以暫時借用一下。)
10、有家長說,他家的孩子沒辦法靜靜坐下來把一本故事書聽完。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有什么高招?
A.孩子聽不下去就放棄,不勉強。
B.讓孩子自己來選書,這樣他就能安靜下來聽。
C.提高聲調來讀,發出一些有趣的聲音來吸引孩子的注意
力。
D.繼續讀,即使孩子在到處轉悠也不停下來。
(D。不過這道題的答案我感覺也不是很確切,要視情況而定,選擇D,是比較理論化的,因為一般來說,孩子不安靜地坐下來,未必是不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