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王會計帶4歲的兒子去看病,醫生給她開了一種抗生素,王會計出于經濟考慮,想著家中有這種藥,便將孩子帶回了家。等看了說明書,王會計犯難了:原來家中的藥是成人制劑,按說明書中所注的兒童用量,應將每個膠囊中的藥分成3份,每次一份,一天3次,這可怎么辦呢?的確,在目前象這種兒童服用成人劑型藥的現象十分普遍。
其實,兒童用藥成人化存在著許多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是影響療效
膠囊、糖衣片既可掩蓋藥物的苦味,又可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如果將一些成人規格的糖衣片、膠囊等研碎后給患兒服用,可能導致劑型的改變,使藥物的局部生物效應受到影響。
二是造成中毒
一些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只有成人規格,有的家長認為這些藥物無毒副作用,往往按成人劑量給兒童服用,甚至長期使用,這種錯誤做法必然會給兒童帶來危害。
三是浪費藥物
對于某些只有成人規格而臨床上又必須使用 的藥物,如維生素B12、氯化鉀等注射液,按兒童劑量給兒童使用后,余藥不宜存放,只得丟棄而造成更大浪費。
四是降低服藥依從性
有些藥物無論從外包裝、劑型、規格還是從色澤、口感上來說都不適合兒童使用,這使得兒童在服藥時易產生抵觸情緒,如抗癲癇藥丙戊酸鈉片劑無兒童專用劑型,而成人劑型的藥片又較大,兒童不易吞服,且易引起惡心、嘔吐、厭食等癥狀,給兒童長期服用帶來很大困難。
所以兒童應盡量使用兒童型的藥物,將負面影響減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