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工作關系,女兒文釗斷奶后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初涉人情的文釗,她眼里的世界還只有爸爸媽媽。我們離開的那天,文釗一直哭著找媽媽,似乎在她幼小的心里,缺點什么似的……
放假回家,文釗看見媽媽,光笑不說話,不時地用眼瞄一下即熟悉又陌生的媽媽。但不到幾分鐘,所有好吃的東西就全搬到媽媽那兒了,爺爺奶奶也沒有權利吃了。媽媽走到哪兒,文釗就跟到哪兒,生怕一不小心,再丟了媽媽。
短短幾天過去了,又到了分別的時候,聚散兩依依的情感背后,太多的是平常的日子。當然少了團聚,就多了一份牽掛,在那些思念的日子里,只有電話聯系了。每次撥通電話,文釗都來搶電話筒,迫不及待地聽著。時間久了,文釗也確實知道了電話線的那頭有媽媽。她渴望媽媽的親切,媽媽的呼喚!為此,文釗對電話情有獨鐘,常常自己跑到電話機旁,拿著話筒喊:“媽媽,媽媽。”似乎聲音越大,媽媽就會聽到似的。聽不到媽媽的聲音,就會有點失望,皺著眉頭嘀咕著,“沒,媽媽,沒。”不滿兩歲的文釗有思想了。
從那以后,文釗經常拿起話筒,總想聽聽有沒有媽媽的聲音。話筒成了文釗忠實的游戲伙伴,更是一家人感情的紐帶,它載著問候,載著關懷,載著聚散兩依依的惜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