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了凸肚臍怎么辦?
我的小孩兩個月大,是個女孩,以母乳哺育。大約在滿一個月時得了凸肚臍的癥狀,腫度差不多有大人的拇指一般大小,約二公分高,有時會陷下去,不知道是否要開刀才能治愈。
庫爾勒:蒙陽
庫爾勒蒙陽:
凸肚臍就是臍疝氣,會自然痊愈的,它不會產生像腹股溝疝氣無法復原的情形。
臍疝氣是由于腹壓太強以致腸子肌肉間的空隙脫出所引起的,因此治療方法就是盡量不要使其腹部受力。嬰兒在哭泣時腹壓增強,所以要使嬰兒盡量不哭。
嬰兒經常會因為母乳不足而哭,您的嬰兒從出生至今增加了多少體重呢?如果每天平均增量在二十克以下,那么最好能增加一些進食量。當乳汁分泌不夠就請給予一點牛奶。倘若在喂食量增加之后,嬰兒就不再那么愛哭,就證明原先的份量的確太少了。
此外,有的嬰兒是本身愛哭。對于這種情形,唯一的辦法是一哭就抱。倘若任其哭鬧而不加以撫慰,愛哭的寶寶就會變本加厲。
當大便太硬不容易排出時,嬰兒也會由于使勁而使腹壓升高,若有這樣的情形,請喂飲果汁等,以軟化大便。在凸肚臍上不要用膠帶,來企圖使其復原。因為凸肚臍即使置之不理,也會逐漸復原的。

撞了頭部有無大礙?
我有個2歲大的女兒,昨天突然從吃飯的椅子摔到地上,撞到頭部。然后就立刻放聲大哭。并且兩三分鐘之后就又活蹦亂跳開始玩耍了,于是我想應該沒有問題才是。今天一早我先生值完夜班回來,我就告訴了他這件事,他要我立刻帶小孩上醫院檢查結果什么問題都沒有出來。請問這種情況會不會因內出血而造成腦部受傷?
重慶:張自釗
重慶張自釗:
每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都常常摔跤,傷到頭部,我還沒有聽過造成腦部出血的例子。
腦部受傷通常發生于戶外的意外事件,從陽臺上摔落,或者在路上被車撞到等情況。此時會失去意識而昏迷不醒,因此不會放聲大哭。摔到頭部后立刻大哭,就表示并沒有失去意識。
假如會有失去意識的情形發生,那么縱使清醒后仍然精神充沛,最好還是請醫生以電腦斷層攝影或超聲波來檢查頭部內有無受傷,較為妥當。而且即使檢查結果并無任何發現也不保證半夜會不會因充血再度不省人事,所以,半夜一定得叫醒嬰兒以確定有無昏迷情況。
在醫生判斷毫無問題而從醫院回家以后,倘若嬰兒有一度出現嘔吐或抽筋等現象時一定得再和醫院聯絡才行。

一定非斷奶不可嗎?
我兒子一歲多。半夜總會醒來三~四次,我便喂以母乳,每次約五分鐘左右。而白天則和大人一樣日食三餐。每餐吃的份量約為兒童用量的三分之一。上午及下午都各睡一次,睡的時候我喂他喝奶。
滿一歲帶他去做健康檢查時,醫生說非斷奶不可。于是隔天起就照醫生的指示做,沒想到第二天我就因為自己脹奶發燒至39度,辛苦至極,不得已又恢復喂奶。一個月之后再度斷奶,結果到了隔天我仍脹奶發燒。
請問,必須要斷奶嗎?他的體重目前是十公斤。我希望能夠喂奶到一歲半左右。
江西九江:楊丹
江西九江楊丹:
以前亞洲人的習慣是讓嬰兒喂母乳直到不能再喂時為止。但是自從歐洲的醫學引進之后,有些醫生就建議應該要向西歐的育嬰習慣看齊(亦即母子分開睡),然而亞洲人的習慣卻是媽媽要陪著小孩一起睡,睡覺時喂母乳不僅可以增加母子間的感情,使小孩有安全感,又能哄他安然入睡。您的小孩既然很能適應斷奶食物,體重也已經達到十公斤,在營養方面應該是沒有問題,因此我認為基于家庭和諧的因素,您最好能繼續喂母乳,隨著嬰兒身心的成長及運動量的增加,以后小孩睡覺時就不再需要喝奶,自然而然就能和母乳說再見了。倘若為了斷奶而勉強地一次斷盡,弄得生活大亂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小孩已十歲卻非常瘦
我的獨子今年十歲。身高140公分,而體重僅只有三十公斤,患有“扁桃腺肥大”癥。尤其當他寬衣后,看起來更加骨瘦如柴,不但身體細瘦,手腕不盈一握,胸部的肋骨更是隱約若現。
我原以為是扁桃腺肥大的緣故,但多方打聽之后,據說只要沒并發癥、沒有發燒,倒不必動手術切除。他什么都肯吃,唯討厭吃魚?,F在天氣逐漸暖和,衣服穿得少讓人覺得他實在太瘦。
我最近天天讓他吃從西藥房買來的兒童增肥丸(一天五顆分兩次飯后服用)以及中藥的“柴胡桂枝湯”(三餐前各服兩顆)。如此繼續服用,不知體重能否增加,身體能否更健康?
荷澤:李春林
荷澤李春林:
如您所述的身高體重,就十歲小孩來說是很正常的。由于身材稍高,看起來難免覺得很瘦。而且現在正處于所謂的青春期,身體的發育最旺盛。而小孩轉變為大人的發育形態并非單行道,卻是有各種類型的。
有些小孩先長高而后增重,有些則反之先增重而后長高。
也有很多小孩遺傳了父母親小時候的發育形態,所以您不妨回想一下您自己以及先生當時的情形。
身高能長到目前這樣,表示并沒有營養不良的現象。我想討厭吃魚并不是造成他現在體格的主要原因。就算他不吃魚,也總會吃其他的魚肉制品吧!
以前,尚未了解扁桃腺生理功能,只要一發現有異常狀況,便進行切除。然而,現在已經知道扁桃腺的大小是依各人需要而定,而扁桃腺更是不會隨便切除的。您的小孩難道也很在乎自己看起來很瘦嗎?
我想您的先生應該也有點瘦吧?其實瘦比胖更具備長壽的本錢,很多人由于不喜歡先生太瘦,于是就格外在乎小孩的胖瘦。總之,希望您能放松些,不要為了使小孩增胖而讓他吃些不必要的藥丸。

兒子在家用錢誘導他干活,給予獎勵是好還是壞?
瓦房店市 王歡
瓦房店市王歡:
在孩子良好行為形成的過程中,獎勵是不可少的一種手段。獎品通常是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如一些實物(玩具、糖果等)、游戲的機會(如逛游樂場等)、還有就是對幼兒精神的獎勵(如口頭的贊許,發小紅花等)。在預期行為形成的初期,實物獎勵是有效的,但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每一次“干活”的行為都加以獎勵,一旦不獎勵,孩子“干活”的行為就會消失。所以,家長獎勵的方式應多種多樣,并逐步以精神獎勵為主。
其實,孩子開始的勞動往往都是出于好奇和興趣。他們喜歡模仿,喜歡什么事都插手。由于他們能力的限制,往往幫不上忙反而給成人添亂。這時父母往往嫌孩子添亂而打擊孩子最初的勞動欲望。成人應注意珍視這樣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參加勞動,并以自己對勞動的熱愛之情感染孩子,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同時還要耐心地教給孩子一些相關的勞動技能,邊示范邊講解,讓孩子學著做。逐步將父母為孩子包辦的自我服務的勞動還給他們。另外,孩子做事與成人的想法是不同的,有時他們很難把勞動與玩區別開來,對他們來說,勞動過程就是一種娛樂、一種游戲。如果把純粹義務性的、缺乏興趣的勞動任務安排給孩子,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不利于孩子勞動情感的培養。因此,家長應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進行引導,在勞動過程中融入游戲,滿足他們的童心與好奇,使勞動成為孩子的快樂體驗,如此堅持下去,才能使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并且在勞動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吃苦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
也許您是想讓孩子接受金錢與消費的啟蒙教育,想讓兒子體會勞動養活自己的道理,于是采取用金錢獎勵的辦法,但是您混淆了一些基本概念。錢是勞動換來的,但不是所有的勞動都能賺錢,孩子的自我服務、家務勞動、學習等,和能產生價值的社會勞動是不能相提并論的。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等是孩子應盡的義務,是培養他的勞動觀念。應讓孩子懂得自己還沒有能力養活自己,還應該明白“爸爸媽媽養育我是不容易的,應該為他們分擔些事情”,從而產生感恩之情,進而了解父母的辛苦,并通過分擔家務、約束購物欲望、努力學習等行動來報答父母。

怎樣勸女兒回家?
只要是我陪女兒出去玩,女兒總是拖延回家時間,請問有什么好辦法讓我認為他該回家時就能聽話回家?
西安郭朝霞
西安郭朝霞:
活潑、好動、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戲過程中不但能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更能獲得對他一生來講十分有益的知識、經驗。常常帶孩子出去玩、見世面對孩子健康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孩子玩得開心不愿回家是常見的現象,有些家長往往采用威脅、責備等手段強迫孩子服從,結果弄得不歡而散。這些家長沒有意識到愉快的情緒是游戲的最基本的特征,失去了這個特點游戲就會變味,不成其為游戲了。另一方面,我們在陪孩子外出時,往往想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想讓他們學會在許多事情上自己拿主意。在許多時候,孩子的確體驗到了自由、自主,增強了自信,獲得了成長中的快樂,因而流連忘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應該運用強硬的手段剝奪孩子自主的權利,而應采用迂回引導的方式。比如,采用興趣轉移法。對孩子說“中央電視臺的動畫片快要開演了,再不回家就趕不上了。”更好的方法是設計比較系統的方案,如,在外出前,先與孩子商定回家的時間,一起擬定行程表,并由她監督執行,家長在旁適時提醒。這樣不但能增強她的時間觀念,還有利于培養她的自主性、自我克制力和責任意識。

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
孩子日益長大,對周圍世界的問題問得越來越多,請問,父母應該怎樣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
沈陽王紅
沈陽王紅:
愛提問題是幼兒對于周圍世界有著強烈好奇心的表現。好奇心是人們深刻認識世界的開始和動力,是可貴的品質。幼兒期孩子的好奇心最強烈,同時又少有成人般的“羞恥心”,所以能真正做到“不恥下問”。有些老師或家長厭煩幼兒提問,采取不理睬、嘲笑或冷眼相加的態度,如對幼兒說:“煩死了”、“你真傻”等,傷害幼兒的自尊心。熟不知,多少中學生、大學生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的狀況都是因為我們教育、引導的不當而使他們漸漸失去了求知的興趣,變得對周圍事物麻木不仁。成人對待幼兒提問的正確態度應是:首先要耐心傾聽,理解并幫助幼兒正確表述自己的問題,還要表現出對他的發現感興趣,以示鼓勵,刺激幼兒的探索精神。其次家長還要掌握一些回答幼兒問題的技巧。有專家(陳虹)總結出有經驗的教師用以下不同方式對待幼兒提問,這里轉述之,以求對您有所幫助:
(1)直告式。對于幼兒無法探知的問題,如“這是什么?”等問題,要直截了當地作出準確回答,使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2)觀察式。對于幼兒可以探知的他們周圍生活中的問題,成人可以不急于告訴幼兒答案,而是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教給觀察的方法,幫助他們較全面地認識和理解事物。如引導幼兒觀察兔子前腿和后退的長短,解答幼兒的問題:“為什么兔子走路是蹦蹦跳跳的?”(3)比較式。引導幼兒觀察事物,找出異同點,使幼兒認識它們各自的特性,在比較中正確認識事物。如幼兒問“為什么蠟紙不怕水?”成人可請幼兒比較蠟紙和普通紙之間的區別,使幼兒知道蠟紙上面有蠟,不容易吸水,而普通的紙容易吸水,很快就濕了。(4)反問式。當幼兒對一些問題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后,當他們提出與知識經驗相關的問題時,可以反問他們,以促使他們積極思考。(5)引發回憶式。對幼兒以前曾提出的問題可啟發他們回憶,以加強記憶。(6)激發想象式。在回答幼兒問題的同時,促使他們聯想更多的事物。如在回答了幼兒“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的問題后,又向幼兒進一步提問“請你想一想,如果沒有白天和黑夜的區別,那會怎么樣?”(7)引導推理式。對幼兒提出的帶有因果關系的疑問,可引導幼兒自己思考、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以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幼兒早上來幼兒園后,提出疑問:“為什么幼兒園的院子里到處都是濕的?”教師請幼兒自己動腦筋,幼兒首先提出是不是昨天夜里下雨了?隨即幼兒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不對,我們來幼兒園的路上看見馬路都是干的,沒有下雨?!苯又辛诵掳l現:“對了,是工人叔叔澆花把地弄濕了。”(8)共同查找式。對一些成人回答不了的問題,成人可帶領幼兒共同向書本求教,向他人求教,向實踐求教,培養幼兒的科學態度和自主精神。(9)存留懸念式。對于一些幼兒難以理解,或成人難以解釋的問題,采取尊重他們,愛護其好奇心的態度,告訴他們,隨著他們年齡的成長和努力學習一定能回答這些問題。

如何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由于某種原因,孩子養成邊吃飯邊玩的壞習慣,請問如何糾正?
佛山鄒小平
佛山鄒小平: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但對人的身體健康十分重要,也是一個人文明、有修養的表現。孩子邊吃邊玩習慣的形成,往往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解決的辦法首先應該分析成因,然后作適當的改進,以觀后效。通常講,孩子在并不十分饑餓時,會表現出沒有食欲,在成人的強烈要求下會邊吃邊玩,有時成人逼得太緊,反而造成孩子積食,對健康不利。解決的辦法是調整進餐間隔時間(通常是4小時),如果積食,空一頓也無妨;有時飯菜不合幼兒胃口(如太干或太硬等),也會使幼兒難以下咽。解決的辦法是成人多參考有關幼兒膳食知識,改進幼兒食譜,使一周內幼兒伙食花色品種多樣,營養配給適中,軟爛合口,干稀兼備;再有,您需要重新審視一下家庭的進餐環境和氣氛,如果玩具和圖書等與進餐地點很近,會影響孩子進餐;家長在進餐時閑聊、看電視、看報紙等也會給孩子提供不好的模仿樣板。如果上述問題都得到了改善,孩子仍有邊吃邊玩的表現,就要在說理的前提下對孩子提出嚴格要求,并要保證家庭成員對孩子要求的一致性。要讓孩子懂得進餐的基本要求,學會進餐的基本技能,放手讓他自理,再加上成人不斷的監督,適時的鼓勵、表揚,相信經過艱難的一個月,情況會發生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