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母乳是4-6個月內嬰兒最佳的天然高級營養品,但僅吃母乳并不夠,還應適時地、循序漸進地給嬰兒加輔助食品。因此,掌握科學添加輔食很有必要。
添加輔食還是斷乳的一個過程和“前奏”,突擊斷乳和突擊添加輔食都是不可取的。首先,添加輔食要講究一定的原則:
原則一:逐漸添加、細致觀察。按嬰兒的消化能力及營養需要先試一種,由少量開始,待嬰兒愿意接受、食欲好、無嘔吐、大便正常方可逐漸增量,若嬰兒拒絕接受或接受后出現腹瀉應暫停添加輔食,待大便正常再從原量或更小量開始試喂。若能適應方可逐漸增量,待一種輔食完全為胃腸道適應后,再加第二種。
原則二:注意季節及嬰兒情況。炎熱夏天及嬰兒患病時不宜斷乳和添加輔食,避免引起食欲不振和腹瀉。
原則三:不能生搬硬套。應靈活掌握月齡和添加輔食的品種,因個體差異及消化功能區別對待:
1-2月起添加菜水或果汁:菜水或果汁富含維生素C,因其不能在體內久存,應每日供應。
3-6個月的嬰兒唾液腺已發育完全,唾液量顯著增加,并富含淀粉酶,增加了消化淀粉類食品的能力。3個月后可添加米糊、米粉、米糕等淀粉類食品;4個月后可添加蛋黃和魚類:蛋黃、雞、鴨、魚、豬血,動物肝臟都富含鐵質。開始可給煮熟的蛋黃1/4個,調在米湯或粥內,以后可漸加魚泥、肝泥等。4個月后可加食菠菜、莧菜、花菜、青菜、土豆等做成的菜泥或蘋果、香蕉泥。5-6個月后漸生牙齒可改食爛粥(面)。
6-8個月后可食餅干、饅頭片。7-8個月后改用碎菜以鍛煉牙齒的咀嚼功能,促進胃腸消化吸收及語言的發育。8個月后可漸食全蛋、魚、魚肉末、豆腐、肝泥、赤豆泥等;1歲時還可添加碎瘦肉、牛肉等,以豐富食譜、增加食欲。8個月以后的嬰兒,每日奶量應少于800毫升,以免嬰兒少吃輔食而減少了攝取必要的營養成分。嬰幼兒的腎臟未發育成熟,稀釋濃縮功能差,不能將鹽很好地處理,因而對腎臟有害,故應不加或少加食鹽。
另外,斷乳并不是意味著在短短的幾天或幾周內停止母乳或配方奶的喂養,而是指不僅僅只進奶食還要使嬰兒習慣于奶以外的其他食物,因此是一個逐漸的過程,突擊斷乳不可取。9個月以后嬰兒應以食物為主、奶類為輔,1歲時至少應該一日三餐主食,早晚各加一次奶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