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術
在心肺復蘇中,我們稱小于1歲者為嬰兒,1-8歲者為兒童,對這些患者須采取特殊的急救方法。8歲以上的兒童則采用與成人相同的心肺復蘇法。
操作要領
1.兒童心肺復蘇法開始同成人一樣先判定意識是否消失,然后判定呼吸是否停止,搶救者看不見患孩胸腹抬起,感覺不到或聽不到呼氣時的氣流聲,應立即打開氣道,馬上進行呼吸急救。搶救者的嘴必須將嬰兒的口及鼻一起蓋嚴;如病人為兒童就像對成人一樣,捏住鼻子,套住嘴進行人工呼吸。吹氣時先迅速連續地呼兩口氣,以便打開阻塞的氣道和小的肺泡,避免肺臟回縮。吹氣的力量以胸部上升為度,人工呼吸的頻率,嬰兒為每分鐘20次;兒童為每分鐘15次。
2.一旦打開了氣道和進行了兩次吹氣后,就必須檢查脈搏。對嬰兒,一般檢查肱動脈,它位于上臂內側、肘與肩的中點。嬰兒胸外按摩的部位在胸骨中部,兩乳頭之間的連線上,兒童的按摩部位較嬰兒為低,成人則更低。
3.嬰兒用中、食兩個指頭進行按摩,胸骨下陷深度為1.5-2.5厘米;每分鐘100次。對兒童用一只手掌根,下陷深度為2.5-4.0厘米;每分鐘80次。
注意事項
1.不管嬰兒或兒童,心臟按摩與人工呼吸的經率均為5:1。
2.經搶救后呼吸恢復,立即去醫院繼續診治。
心肌炎
小兒心肌炎常由病毒引發,多見于 1-4 周大的嬰兒,例如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另外細菌的感染也會引起心肌炎,如麻疹、小兒麻痹、腮腺炎、水痘、白喉。病變后的心肌呈現纖維變化、慢性發炎狀態。
臨床癥狀
主要根據年齡、病程而不同。可出現發燒、呼吸窘迫、發紺、心動過速、心音微弱、心臟擴大、肺水腫,心電圖顯示低電位、傳導阻滯和ST間隔和 T 波變化。若最先癥狀是心律不齊,大部分的病孩很快就呈現心力衰竭的癥狀,沒有特殊療法,重者可突然死亡。死亡的病例一般在發病一周內。
治療
矯正心臟衰竭及心率不齊。若心輸出量太低可使用強心劑。這類病人可考慮做心臟移植手術。
預后
一般而言,預后不佳,死亡率大約在 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