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生活在經濟時代的人們已無法離開金錢而存在。在時下的孩子中也形成了攀比風,追求名牌,追求享受,不珍惜從父母那兒要來的錢。過個生日花費上千元,吃的穿的要求高檔等已暴露出父母在培養孩子金錢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從給零花錢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給孩子零花錢不宜太多,這部分開支包括孩子正當娛樂、消費的開支,如看電影和買零食;孩子的日常開支,買學習用品等。給零花錢的時間要固定,一般一周一次。如果孩子提前花完了,還需要買東西時必須跟父母講清楚要買什么,確實需要買的,可以從下周的零花錢中預支,但要告訴孩子這部分是預支的,會從下周的零花錢中扣除。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日后對金錢的計劃性。
讓孩子做家務賺取零花錢。可以規定雙休日為“寶寶工作日”。這兩天,寶寶幫父母做家務可以賺取零花錢,按勞計酬,報酬不宜過多,以一元為單位。給寶寶安排的“工作”也應適當,不能過難,以免寶寶做不好失去自信心,也不要過易。周一至周五寶寶做家務是“義務勞動”,因為父母也在外面奔波,為寶寶和全家的生活賺錢。這樣,寶寶可以體會做父母的辛苦和掙錢的不易,對寶寶是一種積極的教育。
讓孩子從小認識錢幣,了解找零錢的感覺。當孩子稍大時,可以帶他去購物,讓他了解商品的價格;給孩子和其同伴大致相當的零花錢,給孩子建立一個“小帳本”,記錄孩子的花銷情況和剩余的零花錢,鼓勵孩子在購物時多做比較。購物過程中,不要因為孩子沒有錢而買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哭鬧,就滿足其要求。要讓孩子從小體驗到因沒錢或錢不足而買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感到的惋惜和無奈,以培養孩子日后對金錢的適度控制。
幫助孩子養成存錢的習慣。讓孩子存錢的目的不在于其存了多少錢,關鍵是把它培養成一件有趣的事去做。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決定存多少錢,為什么存錢,什么時候存錢合適,而且要讓孩子時時刻刻看到自己的目標。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存錢是為了下個月買東西,而非長期儲蓄。最好幫孩子辦一個存折,可以帶孩子去銀行存錢,讓其熟悉銀行存款的程序,使孩子養成自覺存錢的習慣。
過節時,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收到一筆壓歲錢。這部分錢不是孩子勞動所得,如何使用,家長應對孩子加以引導。可以引導孩子儲蓄,幫助孩子捐給希望工程等。要讓孩子明白節約儉樸的道理,學會管理自己的零用錢和壓歲錢,培養孩子健康的金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