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愿。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身心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尚不成熟、完善。他們善于模仿,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好動,對自己缺乏控制,再加上有的父母教育不得法,孩子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毛病,作為一位母親、一名教育工作者,常常見到我身邊有一些家長,當聽到別人說自己孩子的缺點時,就不高興,往往缺乏理智,自覺不自覺地存在護短現象。比如:孩子待人接物不禮貌,教師指正教育,家長卻找理由為孩子開脫;鄰居反映孩子罵人打人,家長似信非信,甚至為孩子“辯護”,認為肯定是別人的孩子先動手打人;當老師指出孩子的不良習慣,請家長配合共同促使改正,家長聽后,千方百計尋找理由,甚至把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其實,家長這樣做是不對的,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極其不利的。這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孩子了解不全面,有些缺點尚未發現,有的是怕吃虧、受委屈。但主要的是怕丟面子,影響別人對自己和孩子的看法。事實上,這些顧慮都是多余的。
護短是教子的大忌。孩子存在優點,也必然存在缺點,這是一種客觀現實。“短”是護不住的,“短”越護就會越“短”。尤其是幼兒,由于經驗缺乏,情緒不穩定,易沖動,在與伙伴相處時,不能掌握行為準則,對于該做和不該做之間的界限,難以分辨清楚。而正因孩子的個性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作為家長,應該理智地看待孩子,起碼要對孩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可一味譴責孩子的錯誤,更不可百般袒護孩子的短處,只有一分為二地看待孩子存在的問題,正確、及時地引導,教育得法,缺點是容易改正的。
筆者非常欽佩敢于正視自己的人,對于那些能正視孩子缺點的家長,作為教師是非常地感動與尊敬,并為他們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因為,如果不正視孩子的缺點,孩子的表現和行為就會發生質變,形成不良的行為傾向,孩子大了,就不易糾正了。因此,及時發現孩子的缺點,認真教育,使之盡快改正,對孩子是有益的。絕不能因護短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