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向成功》一書中講述這樣的故事:森林里的動物學校開設了5門課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當老師宣布:“今天上跑步課”時,小兔子興奮地一下子從體育場跑了個來回,并自豪地說:“我一定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歡做的事!”再看其它小動物,有的嗍嘴、有的苦著臉。
放學后,小兔子回到家對媽媽說:“這個學校真棒,我太喜歡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就蹦蹦跳跳來到學校。老師宣布:“今天上游泳課。”小鴨子一下跳進水里,而天生懼水、祖上從來不會游泳的小兔子卻傻了眼,其它小動物們更是沒了招。接下來,第三天是唱歌,第四天爬山課……以后發生的情況便可以猜到了,學校里每一天安排的課程,動物們總是有的喜歡有的憂。
這個寓言故事給了我們一個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讓兔子學游泳。要成功,小兔子應跑步,小鴨子就該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樹。成功心理學告訴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自己的優勢。
聯想到現在的中國家庭教育,由于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特長愛好是什么,有的家長就把自己的愛好強行轉嫁給子女,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卻未了的夙愿。于是,每逢寒暑假期間,你請家教,我也請家教,你送舞蹈班、美術班,我也送去,置孩子的興趣于不顧,相互效仿。從而使愛好體育的學起了音樂,喜歡美術的練起了舞蹈……凡此種種,都是“讓兔子學游泳“的絕妙翻版,而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正是不讓兔子學游泳的原因之一,兔子天生懼水,祖上從來不會,是地道的“門外漢”,何談興趣之有?有同志說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然則,鐵杵有鐵杵的優勢,為什么一定要把它磨成針?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小兔子根本不是學游泳的料,即使再刻苦也不一定成為游泳健將,相反,若訓練方法得當,則很容易成為跑步冠軍。這也是中國家庭教育面臨的需要突破的一種思維定勢。
鑒于此,筆者奉勸各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一定因人而宜,揚長避短,并從“兔子學游泳”的故事中領悟點什么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