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閃著黃金顏色的冰酒,一入口,沖擊著味蕾的,是極端濃郁的水果香氣,這是冰酒最獨特迷人的地方,一種充滿著過度與夸張的葡萄酒味覺體驗,成為許多甜酒迷的最愛。要釀出口味如此獨特的葡萄酒,并非垂手可得,而是需要許多大自然條件的配合,加上酒莊艱辛的努力,但更重要的,還要剛好有上天寬容的好運,才能真的成功釀成這般甜美濃郁,極度奢華的酒液。在許多不幸的年份,滿園掛在葡萄樹上的葡萄最后連一瓶冰酒都釀不成。也正因為這樣,冰酒在葡萄酒的領域里顯得特別珍貴與難得,被人們稱之為葡萄酒中的“黃金”。
在德國和奧地利的許多酒莊還廣泛流傳著一個冰酒誕生的傳說,大約200年前的一個深秋時節,酒莊主人外出,沒能及時回來,掛在枝頭的成熟葡萄錯過了通常的采摘時間,并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襲擊。莊園主人不得已,嘗試用已被凍成冰的葡萄釀酒,卻發現釀出的酒風味獨特,芬芳異常,從此發現了冰酒的釀制方法,并傳承至今。雖然,冰酒究竟發源在哪,已很難考證,但是冰酒的釀制工藝,通過上面的傳說卻可見一斑。簡而言之,冰酒就是用冰凍的葡萄釀制而成的酒。
冰酒的生產原理其實很簡單,當氣溫降到-6℃以下時,遲摘葡萄中的水分會結冰成為固體,讓葡萄在進行榨汁時,水分榨不出來,只流出濃稠含有高濃度糖分的葡萄汁。將這些又酸又甜的葡萄汁經酒精發酵就成為冰酒了。這樣簡單的原理卻包含著兩個看似互相抵觸的條件。一方面葡萄最適合生長在溫暖的地中海氣候區,太寒冷的地方很難讓葡萄成熟,但是要釀制冰酒,卻又需要在初冬還掛在樹上的葡萄串爛掉前就能有至少低于-6℃的氣溫。要夠溫暖,同時又要夠冷,這樣的矛盾條件讓全球能夠自然生產冰酒的地方其實寥寥無幾。
德國是傳統生產冰酒的國家。講到德國的冰酒,就得大致介紹一下德國葡萄酒的法律。在德國,QmP(特別優質酒)等級下的葡萄酒,又分為6等:Kabinett“珍藏”,Spatlese“晚收”,Auslese“精選”,Beerenauslese(BA)“顆粒精選”,Trokenbeerenauslese(TBA)“干果顆粒精選”;另外一個級別就是Eiswein“冰酒”。在前五個級別中,Kabinett只要求用完全成熟的葡萄來釀制,后面的每一級依次要求用比前一級更加成熟的葡萄來釀造,也就是葡萄要求的含糖量逐級增高,而所釀之酒也就依次越甜。對于冰酒(Eiswein),要求收獲時,葡萄的糖度與BA級相當,加上冰凍的作用,釀出的酒幾乎與TBA級的一樣甜。德國的法律還規定,釀造冰酒的葡萄必須是留在枝頭,在低于攝氏零下8度的自然條件下冰凍6個小時以上。這樣的葡萄通常要到每年12月的第二個星期或第三個星期才能收獲。為了保證采摘,壓榨都在攝氏零下8度左右的溫度下完成,一般葡萄的采摘要從凌晨3點鐘開始,趕在太陽出來前采摘完畢,并送到釀酒房,開始壓榨。可以說,用這種傳統的方式生產冰酒無異于一場賭博,因為突如其來的寒冷天氣并不是年年都有,而葡萄在成熟后必須始終留在枝頭,并要保持著不破損,此時,隨時降臨的一場秋雨就可以讓釀制冰酒的美好愿望化為泡影。即便是適宜生產冰酒的年份,其產量也少得可憐,每公頃土地只能生產不到100瓶(一般優質葡萄酒每公頃可生產6000瓶酒左右),足見其稀有珍貴。
冰酒已有兩個多世紀的歷史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她。也吸引了更多的生產者加入到冰酒的釀制行列。除了傳統冰酒產地,德國和奧地利以外,一些新世界的產地也紛紛投入,成為冰酒的新興產區,如美國和加拿大。特別是加拿大,她擁有生產冰酒的絕佳氣候條件,甚至比冰酒的老家——德國和奧地利的氣候條件還要適宜。要知道,在德國,冰酒并不是每個年份都能生產的,而在加拿大,在安大略湖周圍的地區,幾乎年年都具有生產冰酒的自然條件。
真正的冰酒最能夠體現健康葡萄的風味。釀制所用的葡萄不能被貴腐霉菌或其它任何霉菌侵蝕,酒里不會有貴腐甜酒常有的,有點像爛木頭似的霉菌苦味。應該說,冰酒是“干凈”的葡萄釀造的最為集中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