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在我國興起的時間并不長,但其強勁的增長勢頭卻令人刮目相看。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喜歡葡萄酒所帶來的更健康、更優雅的紅酒文化。想領略紅酒的神韻,除了用心細細品嘗外,閱讀酒標也很重要。關于紅酒的許多知識都可以從瓶上所貼的小小卷標中學到。與一般的中、低檔紅酒相比,莊園紅酒的品質更優良,酒標內容也更為健全和豐富。
酒標的大小因瓶而異。瓶肩順滑的瓶形是波爾多型,又稱“英格麗褒曼”,酒標短而寬;瓶肩拱起的是勃艮第型,綽號“瑪麗蓮夢露”,酒標較長,其張貼的位置靠上。
當我們拿起一瓶葡萄酒開始閱讀酒標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一般是莊園的卷標,有的還附帶莊園的圖案。以張裕的莊園紅酒為例,“張裕莊園”便是這酒的出處。有的還以較小的字形標明“產區”,這點很重要,是反映葡萄酒品質的一大依據,國際上的產區劃分森嚴,像張裕莊園酒出自亞洲葡萄酒城山東煙臺,就意味著葡萄酒品質有保證。
“1998”是葡萄被采摘釀酒的年份。這是莊園葡萄酒所特有的,為保證口味的純正,莊園酒不會像工廠酒一樣,將不同年份的酒兌在一起。因而年份就成為莊園酒的另一種價簽。遇到風調雨順、果實優良的年份,酒釀成后出售時價錢自然就高。反之,遇到惡劣、果實欠收的年份,品質自然一般。
一瓶紅酒的昂貴程度與其“身份、地位”是分不開的,要想知道它的“地位”,就要在酒標上尋找有關層級的內容。可以在大部分莊園酒標上反映出的層級大致分兩種:法定莊園層級和莊園內部產品層級。
例如法國政府就將入流的酒莊分為一級酒莊、特別酒莊、特別特酒莊。一個莊園想從一級晉升到更高的一個層級,其審核之嚴格就像四星級飯店晉升五星級一樣。莊園內部會根據當年的原料情況、釀制水準等確定該年品質是否出眾,然后定級。有的酒莊直接在酒標上標出等級,一目了然;有的酒莊則按品質劃分品牌,如果該年未能釀出好酒,某品牌就干脆不出產。這也是一些名莊園為保住金字招牌的一招。
有的莊園,尤其是年產量不多的小莊園的酒標上標有編號,這是限量生產的文件次號,也是最愛的重要依據。更有甚者,為了證明酒的真偽,一些莊園主會親筆在酒標上簽名。在酒標下方的左角或右角會有酒精度數和容量的標記,這兩點一看便知。下方中央或酒瓶背后的卷標會標明釀酒所采用的葡萄的品種。按生產標準規定,在酒標上明示的葡萄品種至少要占全部的85%以上。釀制干紅最佳的品種有赤霞珠、梅鹿輒等,干白則有霞多麗(又名查多尼)、雷司令等。
各莊園酒標的主要內容大致相同。有的在瓶肩處或瓶背上貼有另外的小卷標,有的在木塞上還印有莊園名字。有些莊園為了突出文化傳統,酒標設計一成不變,只是年份不同,有的為了突出每年的特點,而采用不同年份不同設計風格的酒標。例如法國穆頓·羅思柴爾德莊園曾收藏畢加索的作品“巴卡那”(酒神侍女的名字)。直到畢加索去世,他的后人才同意將其作為酒標。1973年并不是一個好年份,該年所釀的酒品質平平,卻因畢加索的名作上了酒標而被競相收藏,看來酒標本身的魅力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