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想做個“三高男人”——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難,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也不難,只要你定下目標,堅持不懈。可是,一步留神,你很可能就成了另外一種“三高男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昔日的這三種“富貴病”、“老年病”已經越來越大眾化、越來越年輕化。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His為您由表及里剖析“三高”,來吧,打起精神,從今天做起,做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的“三高男人”,向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說bye-bye!
某外企公司進行員工體檢,結果,一個部門5個人里竟然有4位高血脂,負責體檢的體檢中心負責人說,體檢人群中患高血脂的人最多,約占總人數的三成。如此高的比例,真是讓人心驚。一般認為,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因此,年輕人往往忽略了他們同樣具有這些危險因子,但是,衛生部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為年輕有為、正活躍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的中青年骨干敲醒了警鐘。
這組數據來自慈濟健康體檢中心所檢測的1萬多人,被檢人群以公司白領為主,年齡范圍在20歲至80歲,主要年齡段分布于25歲至45歲。統計結果表明,年輕白領階層中高血脂、脂肪肝、動脈硬化問題普遍存在。其中,20歲至40歲高血脂的檢出率接近20%,即幾乎每5個體檢的中青年人中就有1人血脂超標。這一年齡段高血脂的檢出率甚至高于60歲至70歲年齡段。
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中所謂“三高男士”(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數量非常巨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糖尿病人超過6000萬,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約1.2億,在經濟發達地區,患三高癥患者占當地人口總數的1/5~1/7,由于飲食習慣,工作和生活壓力,環境污染等因素,導致三高癥者近年來呈大幅度攀升且日趨年輕化。
“三高”有多高
高血脂:
血液中的脂肪類物質,統稱為血脂。血漿中的脂類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離脂肪酸等,它們在血液中是與不同的蛋白質結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膽固醇是人體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從飲食中獲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從飲食中獲得的,少部分是人體自身合成的。高血脂是指血中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
危害:血脂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物質,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被中斷。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心臟,就引起冠心病;發生在腦,就會出現腦中風;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將導致視力下降、失明;如果發生在腎臟,就會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發生在下肢,會出現肢體壞死、潰爛等。此外,高血脂可引發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癡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與癌癥的發病有關。
癥狀:由于高血脂的發病是一個慢性過程,輕度高血脂通常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較覺,較重的會出現頭暈目眩、頭痛、胸悶、氣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說話、肢體麻木等癥狀,最終會導致冠心病、腦中風等嚴重疾病,并出現相應癥狀。
指標:
正常:總膽固醇(TC)<5.20mmol/L(20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12mmol/L (12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4mmol/L(40mg/dl)
甘油三酯(TG)<1.70mmol/L(150mg/dl)
異常:總膽固醇(TC)>5.72mmol /L (20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64mmol/L(14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mmol/L(35mg/dl)
甘油三酯(TG)>1.70mmol/L(150mg/dl)
易感人群:有高血脂家族史者;體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長期高糖飲食者;絕經后婦女;長期吸煙、酗酒者;習慣于靜坐的人;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處于緊張狀態者;肝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者。
高血壓:
危害:高血壓是腦血管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它引起腦血管病的機制,主要是加速腦動脈硬化引起的。高血壓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疾病,還將導致致命的并發癥,它正在成為全球性社會問題。高血壓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且是心臟病、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癥狀:高血壓病的癥狀,往往因人、因病期而異。早期多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偶于體格檢查或由于其它原因測血壓時發現。其癥狀與血壓升高程度并無一致的關系,這可能與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有關。有些人血壓不太高,癥狀卻很多,而另一些病人血壓雖然很高,但癥狀不明顯,常見的癥狀有頭暈、頭痛、煩躁、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等,少量的人還會有出血現象,以鼻出血多見,其次是結膜出血、眼底出血、腦出血等,據統計,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約80%患高血壓。
指標:正常血壓:舒張壓=<85mmHg, 收縮壓=<130mmHg
正常高值 :舒張壓85—89mmHg ,收縮壓130—139mmHg
高血壓: 舒張壓>=90mmHg,收縮壓>=140mmHg
易感人群:父母患有高血壓者;攝入食鹽較多者;攝入動物脂肪較多者;長期飲酒者;精神緊張者;吸煙、肥胖者
高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血糖值表示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糖類就是碳水化合物,正常水平的血糖對于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極其重要的。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圍中波動,空腹血糖3.4—6.2毫摩爾/升(60—110毫克/分升),飯后2小時血糖不超過7.8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葡萄糖既為人體所必需,高血糖是否對人體有好處呢?短時間、一過性的高血糖對人體無嚴重損害。比方在應激狀態下或情緒激動、高度緊張時,可出現短暫的高血糖;一次進食大量的糖,也可出現短暫高血糖;隨后,血糖水平逐漸恢復正常。
危害: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島素,葡萄糖不能進入靶細胞被利用,組織細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高血糖還會使全身廣泛的毛細血管管壁增厚,管腔變細,紅細胞不易通過,造成組織細胞缺氧。除此之外,高血糖對身體其它器官的影響也很大,例如,腎臟會出現腎小球硬化、腎乳頭壞死;眼底視網膜毛細血管出現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滲出;神經細胞變性,神經纖維發生節段性脫髓鞘病變;心、腦、下肢等多處動脈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癥,冠狀動脈、腦血管及下肢動脈硬化比一般正常人發生得早而且嚴重。
癥狀:尿多,皮膚干燥,脫水;極度口渴;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厭食,體重減輕,虛弱無力;心跳快速,呼吸緩而深;血糖測試值升高;尿糖測試呈陽性反應.
指標:指空腹血糖>7.77毫摩爾/升(mmol/l),
餐后血糖>11.1毫摩爾/升(mmol/l)
易感人群: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系者;年齡超過40歲;工作負擔重;肥胖;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痛風者;為低出生體重兒者。

一高與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項指標,有著很密切的關系,互相影響,形成一種“一損具損、一榮具榮”的關系。所以,即使你現在只有一項指標高,如果不多加注意,小心防范的話,最終恐怕還是難逃“三高”的惡果。
高血糖——高血壓
如果由于機體胰島素絕對缺乏或胰島素作用不足而引起血糖異常升高,就會導致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患病率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10年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糖代謝紊亂可加速腎動脈和全身小動脈硬化,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另外,高血糖可使血容量增加,腎臟超負荷,水鈉潴留,因而,最終可引起血壓升高。
與此同時,高血壓又可加重糖尿病引起的損害,包括它對小血管和腎臟的影響,形成惡性循環,為了打斷此惡性循環,必須積極控制糖尿病,盡量改善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同時還應有效地控制血壓,使之達到正常范圍內。
高血脂——高血糖
胰島素不僅掌管著血糖的高低,它還是我們身體內其他兩大類物質: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主要調控因素。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島素的生物調節作用發生障礙,常伴有脂質代謝的紊亂,出現脂質代謝異常,也就是“高血脂”。糖尿病人最常見的脂質代謝異常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膽固醇的下降。
高血壓——高血脂
高血壓病的發生和發展與高脂血癥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資料表明,許多高血壓病人伴有脂質代謝紊亂,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較正常人顯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則較低。另一方面,許多高脂血癥也常合并高血壓,兩者呈因果關系,但何為因何為果,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防患于未然
對于工作壓力大、生活條件又越來越好的現代人來說,一方面工作應酬多,免不了經常出席各種宴會,很容易就會攝取過多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而肥胖往往是導致“三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幾乎像是難兄難弟,常常同時出現。根據統計顯示體重每增加百分之十,每一百毫升血液中的血膽固醇含量就會上升十二毫克;血壓的收縮壓則平均上升六點五毫米汞柱,這也表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高。所以,預防“三高”,控制體重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要減肥,完全遠離美食有點兒像“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確實是失去了生活中一大重要的享受。其實,控制體重并不是簡單等同于完全拒絕美食,如果吃的健康、吃的科學,一樣可以在品嘗美味的同時感受健康帶來的幸福。“低脂肪”飲食就可以如此“一舉兩得”。
除了飲食,運動也是幫助身體保持健康狀態的重要因素。對于不少人來說,電腦、電腦桌、電腦椅快成了每天面對最多的東西。不過,“運動”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既要注意科學的方法,又要強調持之以恒的毅力。下面為大家介紹三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控制“三高”的發生。
低脂肪飲食
各類水果:每天至少吃2到3個。
各類蔬菜:多多益善,一天至少3至4餐。多吃各類蔬菜,包括綠色、黃色、橙色和塊根類蔬菜。做成色拉或者煮過的蔬菜營養豐富;保持營養成分的最佳方法就是用微波爐烹調、蒸煮或者旺火煸炒。
谷類:全麥面包、全谷食物或者用小麥、燕麥、黑麥,大麥、稻谷,及其他谷物制成的谷類食物。一天至少吃4餐,每餐一塊面包,或者100克谷物、大米或意大利面食。
豆類:每周至少吃一餐豆,每餐為一杯煮熟的扁豆、烘豆、鷹嘴豆或者其他豆類。
魚:每周至少吃1至2次魚,如果喜歡,可以多吃。鮭魚和金槍魚等罐頭魚很好。可以燒烤、清蒸、用微波爐做著吃,或者烘烤前用包裝箔把魚包起來,不要油炸。
海鮮類:可以經常吃牡蠣和蟹,偶爾吃蝦等有殼的水生動物,只要它們不是用飽和脂肪煮的就行。
低脂肪飲食所要避免的食物
奶油和乳脂等脂類糊狀物:你可以經常不加糊狀物,特別是在剛做好的三明治上。可用人造黃油等單不飽和脂肪糊狀物作為首眩鱷梨的主要成分是單不飽和脂肪,在某些場合下是代替糊狀物的理想品。
含脂肪的肉類:比如香腸、肉餡以及一些肉排,它們含有大量脂肪。煮之前應該把看得見的脂肪去掉。至于雞肉和豬肉,因大部分脂肪位于皮內或皮下,所以也應把肉皮去掉。
瘦肉類:瘦肉塊的小牛肉、牛肉和羊肉是理想食物,不過應把生肉重量限制在150克以內。瘦肉是極佳的食物,但你沒有必要天天吃。食物種類盡量多些,記住要經常吃魚類和豆類。
奶制品:奶油、干酪和普通牛奶等高脂牛奶、酸奶、農家鮮干酪、乳清干酪或減脂型干酪。為保證足夠量的鈣,應該喝上2杯低脂牛奶或者相當量的低脂肪酸奶。注意∶許多豆奶要么加了脂肪,要么沒有加鈣。
膽固醇:肝、腎、腦和蛋黃等膽固醇來源食物只宜適量吃。每周最多3至4個雞蛋通常不會引起問題。
酒只許適量飲:對于身體不是過重的人而言,每天飲上標準的1至2杯酒應該不會引起問題(標準的1杯是指250毫升啤酒、125毫升葡萄酒或者30毫升少許烈酒)。

“走”出高血脂
外國有句名言: “騰不出時間運動的人,早晚會被迫騰出時間生病。”運動、陽光、空氣與水,是生命的四大基石。運動可以使身體的心肺、血液、消化、內分泌系統得到鍛煉,對外界的反映更加靈敏,使全身肌肉、骨骼強壯,陶冶情操,回歸自然。
世界衛生組織(WU0)提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這是因為人是直立行走的,人類的生理與解剖結構最適合步行。美國最新研究表明,適當有效的步行可以明顯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防止冠心病。步行對于高血脂來說,不僅是強身健體,更可以治療疾病。
但步行要達到防治高血脂的目的,還要掌握科學要領——堅持、有序、適度。
堅持:運動貴在堅持,步行最為簡單而且方便,不需要特殊的場地,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將其融人生活與大自然,輕松、快樂的進行鍛煉,比如提前二站下車,走路回家,多走樓梯,多參加郊游等等。
有序:循序漸進,開始時不要走的過快,逐漸增加時間,加快速度。例如最近幾個月活動很少,或有心臟病以及9年齡超過40歲,開始的時候可以只比平時稍快,走10分鐘,也可根據情況,一次走3分鐘,多走幾次。一周后,身體逐漸適應,可以先延長運動的時間,直至每天鍛煉半小時,并逐漸增加步行速度。
適度:三個三、一個五、一個七
三個三:每天應至少步行三公里、三十分鐘,根據個人的情況,一天的運動量可以分成三次進行,每次十分鐘,一公里效果是—樣的。
一個五:每周至少運動五天以上。
一個七:步行不需要滿負荷,只要達到七成就可以防病健體。
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脈搏(次/分)=170-年齡,但如果服用了心臟疾病的治療藥物,測脈搏的方法就不準確。可以注意:在鍛煉時輕微的呼吸急促應在休息后4分鐘內減輕,不應出現胸部癢痛、頭暈、持續咳嗽等不舒服的表現,這樣也能觀察運動是否適度。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生命的存在就是運動的存在,生命不息,運動不止,高血脂癥朋友們,快加入步行的行列,攜手“走”出高血脂的幽谷。
自我按摩防治高血壓
對于受高血壓困擾的人來說,除注意情緒調節和藥物治療外,自我按摩保健也是一種很好的防治措施,現介紹幾種按摩方法:
推頭用兩手大小魚際按住頭部兩側揉動,由太陽穴揉到風池穴,然后改用兩手拇指揉風池穴,以達到酸脹感為度。
抹前額取坐式,雙手食指彎曲,用食指的側面,從兩眉間印堂穴沿眉外抹到太陽穴處,至少10遍。
順氣雙手平放在胸上,掌心貼胸部,用鼻深吸一口氣,接著用口呼氣,雙手慢慢向下撫到小腹部,反復做10遍。
浴腰兩掌手指并攏,緊按腰背脊柱兩側,從上往下擠壓至臀部尾骨處,每次20遍。
捏手掌心血壓急劇上升時,捏手掌心可作為緊急降壓措施。其方法:先從右手開始,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并從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然后,返回掌心,直到每根指尖都按到。然后再照樣按左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