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幾百億的奧運物流大單究竟有多大令人生疑,物流企業青睞奧運物流并非在于直接的利潤,而是巨大的廣告效應
雅典奧運會開幕在即,在中國上演的一場名為“奧運物流”的賽跑,也漸漸逼近了關鍵時刻。這場比賽的起點是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終點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參與者則是十幾家雄心勃勃的物流公司。
物流接力棒
談到CCTV雅典奧運會電視轉播設備物流項目的細節,黃寧的心情有點復雜。
中遠物流承運的轉播設備,6月8日從天津上船,經過1個多月的海上旅程,于7月中旬運抵雅典。負責這個物流項目的黃寧,是中遠物流產品物流部的業務老手,2002年,她就曾負責過CCTV釜山亞運會電視轉播設備的全程物流操作。與釜山的經歷相比,這次的雅典之行少了些緊張,多了些失落,因為中遠物流的任務在望見雅典衛城的那一刻就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操作由來自德國的辛克物流來完成。
辛克物流的正式身份,是雅典奧運會的指定貨運及清關服務供應商。所有由國際奧委會指定的物流工作,都辛克物流負責。奧運會開幕之前,從世界各地運往雅典的體育器材和轉播設備源源不斷而來,辛克物流的工作,就是把這些貨物快捷、穩妥地分撥,在規定時間送到比賽場館。按計劃,CCTV的轉播設備應該在8月1日前后進駐新聞中心。根據奧組委的要求,在運送至奧運場館之前,辛克物流還要對這些設備進行檢查、鉛封。這項工作的關鍵性,就好像圣火傳遞的最后一棒。
早在2年前,辛克物流就在雅典以北50公里臨近高速路的Avlona工業區,為奧運會興建了一個占地20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僅一期工程,就包括3500個托盤庫位和6000平方米的轉運區。如今,這個物流中心已經投入高速運轉,源源不斷地吞吐貨物,根據雅典奧組委制訂的“配送主日程表”,為比賽場館的最后布置提供精確的配送服務。在奧運會開幕之后,包括食品在內的許多專用物資,比如罐裝飲料、乳酪乃至冷藏蔬菜,也從這里被送往奧運村、酒店的各個角落。
經歷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的洗禮,對于類似的組織工作,辛克物流已經是駕輕就熟。在與悉尼奧組委合作期間,辛克物流已經開發出查詢、跟蹤貨物的信息系統,并通過世界各地分公司員工組成的奧運小組,為客戶提供全天候服務,工作細致到專門為客戶編制服務手冊,提示如何進行物品包裝、貼標簽和填寫有關文件。據統計,悉尼奧運會期間,他們從197個國家和地區組織空運貨物1200噸,海運貨物4萬噸,并用汽車向比賽場館、奧運村、新聞中心和相關酒店進行配送。
奧運會結束后,為了把大量集中的物品運回世界各地,辛克物流還將面對快速疏散的考驗。悉尼奧運會結束時,在原來專門用于海運貨物處理倉庫的基礎之上,他們又租了兩個相同大小的倉庫專門進行空運貨物的處理,在10天內共組織了200多個集裝箱的海運和25000種貨物的空運,將轉播設備、體育器材以及參賽選手攜帶的物資運離悉尼,其后又陸續運出1000個集裝箱。在本屆奧運會結束后,辛克物流將負責CCTV電視轉播設備的回程報關,在希臘報關出境之后的區段,接力棒將再次交到中遠物流的手中。
雅典奧運會的考驗剛剛開始。對于辛克物流來說,這次經歷可能不會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對于中遠物流等中國本土物流公司來說,雅典奧運會為他們勾畫了一張物流索引圖,它可能暗示著4年后在北京奧運會上的未來,這是他們不得不去費心揣測的現實問題。
大蛋糕,小商機
7月2日,中國外運會展二部經理張然在一場雅典奧運壯行會上,欣然邀請記者前往參觀他們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提供的物流服務項目。中國外運的身份是中國奧委會的高級贊助商,這份贊助合同在3年前簽訂,有效期從2001年到今年年底。在奧運季節重申自己與奧運的情結,中國外運與中遠物流的目的大致一樣——舞劍雅典,意在北京。
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始,奧運物流的概念開始熱炒,國際奧委會把物流服務以供應商的名義指定給一些公司獨家操辦。3年前,辛克物流就基本談妥了與國際奧委會的供應商合同,內容包括悉尼奧運會、鹽湖城冬奧會、雅典奧運會、都靈冬奧會和北京奧運會。2003年6月13日,辛克物流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希爾德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羅格在合作協議上簽字,正式成為國際奧委會的貨運及清關服務供應商。不過在那時,這個消息并不引人注意,北京申奧成功之后,本土物流公司懷著樂觀的情緒認為,在自家門口舉辦的奧運會,自己肯定能分到一杯羹。
最早針對北京2008奧運物流的分析數字,來源于一份由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文杰主持的課題報告,里面提到的諸多需求規模達到432億元,這些數字屢屢被用于描繪奧運物流蛋糕的巨大。這塊大蛋糕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奧運期間,北京市內的32個比賽場館需要搭建的臨時看臺、臨時出入口以及制證中心、信息中心、電視轉播中心、新聞發布中心、交通指揮中心等;二是奧運期間游客的食宿行游給物流帶來的市場商機和壓力;三是比賽前后200多個參賽代表團超過100多萬件的自備比賽器材、8萬件行李箱包,要完成通關、檢驗檢疫、裝卸、運輸等專業操作,其中包括馬術項目的馬匹等專用器材。
但在這432億元中,究竟有多少屬于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的招商項目?首先,砍掉402.5億元的大頭,那是場館建設帶來的物流,這些項目屬于北京規劃委對建筑單位招商后的分包項目,基本在建筑運輸的老圈子里消化;其次,去掉與奧運間接相關的15.7億元,這些主要是游客帶來的餐飲與零售的物流需求,以及相關的廢棄物物流;剝掉這些,剩下的才是大家通常所指的“奧運物流”,大約有14.7億元,當然,這些需求也不是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的招商項目所能完全包容的。
另一個問題是,被辛克物流近水樓臺先行切分之后的奧運物流,還剩下多少可分?根據國外媒體的統計數據,悉尼奧運會物流中心的配送總量在6萬噸左右,經辛克物流操作的貨量占奧運物流總量的大約2/3,覆蓋了賽會的主要項目,操作內容主要是上述的第三部分,這個情況在北京奧運會上恐怕不會有大變化。真正屬于本土物流公司的商機,除了國際奧委會沒有指定的零散項目,只能等待沒有奧運“字號”的分包合同。
照此估算,原來準備在奧運物流上大干一場的本土公司,最終拿到的所謂奧運物流項目可能名不副實。比如,一家物流公司曾暗中做過調查,根據北京奧組委和中國海關掌握的數據,歷屆奧運會銷售的特許經營產品,大部分都是在中國加工和生產,生產地集中在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商機依然存在,但貨運和報關的節點并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圍之內,剩下的只是運輸,對于一向以供應鏈管理者自居的這家物流公司來說,最后恐怕難以屈就。
無獨有偶,在CCTV與中遠物流簽訂的雅典奧運會轉播設備承運合同中,中遠物流所屬的北京中遠物流有限公司,是“雅典奧運會轉播設備物流服務總代理商”,辛克物流是中遠物流的分包方。不過,對于國際奧委會和奧運物流來說,中遠物流看起來更像是辛克物流的分包方。而且,根據國際奧委會對指定供應商的官方解釋,這個供應商是排外的,獨此一家。
最后的奶酪
雖然奧運物流是長臉的事情,但作為一家跨國公司的在華分支,辛克物流中國公司市場部的陳雪芬一向出言謹慎,凡事必先請示總公司方面。不過,她還是自豪地透露,辛克物流中國公司這次派員參加了雅典奧運物流的組織工作。“奧運物流絕對不是運輸那么簡單,而是一項復雜的供應鏈管理工作。”這項工作,顯然為4年后的北京奧運會打下基礎。
一家歡喜一家愁。在辛克物流按部就班走向2008年的同時,一些主動向北京奧組委投懷送抱的物流公司碰了釘子。北京奧組委財務部副主任周旺成就曾透露,針對以往馬術比賽中參賽馬匹的運輸與物流操作難度大等問題,有一家公司向奧組委提交過一份總價超過1000萬美元的方案,承諾將提供4家飛機專運,同時按照國際慣例在北京設立一個隔離區,以便對馬匹進行檢驗檢疫。北京奧組委對此一度表示出興趣,但后來的事態發展日趨明朗,類似的商機對于辛克物流之外的其他公司逐漸成為一張畫餅。
今年2月11日,北京奧組委常務副主席劉敬民在會見德國辛克物流公司總裁托馬斯·海爾德時明確說,北京奧組委將按國際奧委會的規定,與辛克物流進行進一步的接觸。劉敬民作出這個表態時,物流圈內正流行一種猜測,說北京奧組委將會把一部分蛋糕切分給本土公司。
來自北京奧組委的機構職能調整,證實了招商工作正在發生的變化。最初,奧運物流的招商項目被放在供應商處,現在已經轉到了贊助商處。根據“北京2008年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啟動書”,奧運會贊助計劃包括三個層次:合作伙伴、贊助商、供應商,但文件并未說明之間的具體區別,只是說“根據對奧林匹克運動和北京奧運會貢獻的價值不同,三者享有不同的權益回報”。但無論如何,變動的結果使北京奧組委與國際奧委會避免了直面沖突,同時,也可以在贊助商的名義下,尋找愿意為奧運物流拾遺補缺的本土物流公司。
一切跡象顯示,北京奧組委將按照國際慣例辦事。
最新的消息是,由于雅典奧組會此次設立了獨立的物流部,北京奧組委已經向雅典方面索要了相關資料,不過,這些資料和相關信息尚停留在財務部,離最終的招商產品還有很大距離。近日,北京奧組委已派員赴雅典考察,其中的考察項目也包括了物流方面。令人感興趣的是,與北京奧組委一樣,雅典奧組委的物流招商隸屬于財務部管轄。
根據計劃,北京奧組委的物流贊助商應該在今年第二季度起的一年內完成招商,但直到今天,北京奧組委仍對此諱莫如深。當初曾有媒體披露,5月份正式啟動國內市場開發計劃之后,北京奧組委曾委托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對全國19個行業40余家企業進行調查,物流類的公司包括中遠物流和中國外運(貨運),國航和南航(航空),郵政快遞、聯邦快遞、聯合包裹(快速)等。
至于奧運物流贊助商的最后決出,傳言可能采用招標的方式。而贊助金額的底限,估計將在3000萬元以上。
品牌戰
無論對于中國外運,還是中遠物流來說,幾千萬元的贊助費都不是問題,他們關心的是北京奧組委開出的盤子。“無論如何,這個市場是有價值的。”一位大型物流公司的總經理說。
奧運物流的意義并不在于直接的利潤,而是巨大的廣告效應。根據專家預測,北京2008年奧運會期間,將會有來自200余個參賽國的運動員、代表團官員、裁判、記者、觀眾等直接參與者,大約有20萬人左右;同時,北京還將接納國外游客50萬人次,國內游客800萬人次。買一塊牌子豎在這么多人的面前,掏3000萬元已經不會虧本。何況,上面的數字還沒有包括電視機前的觀眾,奧運期間的收視率遠遠超過了所謂的黃金檔,只要有關報道提及贊助商,效果并不比上億元的直接廣告差。
高級贊助額的一路看漲,可以從側面給出印證。悉尼奧運會時高級贊助商的準入門檻為4000萬美元,雅典奧運會大約為5500萬美元,而到北京奧運會,據稱已超過6000萬美元。依托這一計劃,可口可樂和三星企業都創造了令人艷羨的經濟奇跡。盡管從奧運中收獲的品牌利潤無人知曉,但海爾德曾得意地說,與奧委會簽訂長期的服務供應協議,是辛克物流在悠長歷史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本土物流公司的立場出奇卻也簡單。奧運物流所屬的會展物流行當,已經被公認為沒有利潤的行業,但對于能力已經初步具備、苦于無法突破品牌瓶頸的本土大公司來說,奧運是一個走向世界的天賜良機。2000年,中遠物流幾乎拿到了一次頗具影響的中國文化國際巡展的合同,但被一家國際物流公司的代理商搶了生意。據稱,這家代理商只有幾個人的機構,甚至沒有得到合法的許可,唯一依靠的是一塊響亮的牌子,但就是這樣,該巡展的外方組織者寧愿相信它,也不愿相信在美國有幾十個網點的中遠物流。CCTV雅典奧運會轉播設備項目的情況同樣如此,中遠物流常駐雅典的工作人員有四五十名,加上擁有釜山亞運會的經驗,辦下這個差使本應是小菜一碟。
無功而返的還有中國外運。在成為2001-2004年中國奧委會和中國體育代表團高級贊助商之前,1992年,中國外運就加入了IELA(國際展覽物流協會),成為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唯一會員,這個組織中的成員也包括辛克物流。2002年3月,中外運更成為中國申辦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企業后援團成員。盡管其贊助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舉動吸引了一些關注,中外運在奧運物流方面的作為至今也僅限于國內,無法獲得更大的突破。
對于辛克物流來說,奧運品牌也正成為在華發展戰略的一部分。2002年,辛克物流在北京已經建立了控股的物流中心,在華業務量正在以兩位數的速度持續增長。對于辛克物流來說,奧運物流或許只是一塊通往中國巨大物流市場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