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是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一次巨大成功。作為一部動畫片,它不僅創下了2億多美元的驕人票房,而且還在柏林電影節獲得最高榮譽獎——“金熊獎”。據說還入選有史以來世界最偉大的10部動畫片之一,并且稱是唯一一部來自美國之外的作品。在美國上映后更引來如潮好評:《華盛頓郵報》稱其“規模盛大,創意驚人”;《紐約時報》則贊其是“一部純潔質樸的巨作”;更有不少人驚嘆:“迪斯尼拜倒在宮崎駿的腳下!”據全美各種統計,《千與千尋》是美國歷史上首部獲得全美影評百分百贊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帶有幻想色彩的、發生在現代的故事。
10歲的小女孩千尋與父母搬家期間,因好奇穿越了一條神秘的隧道,在隧道的另一邊發現了一個無人居住的小鎮。在一處無人照看的店鋪里,擺放著許多新鮮的食物,千尋的父母禁不住誘惑便瘋狂地吃了起來。不安的千尋看到父母只顧著吃,只得獨自游蕩。
天色漸暗,千尋忽然看見很多幽靈和妖怪在小鎮里四處出沒,她大吃一驚,急忙跑回去想告訴父母,卻看到她的父母竟因為貪吃而變成了豬!無助的千尋嚇得飛跑,可她的身體卻開始變成透明,就快要消失了。
此時,一個叫白的少年出現并救了她,更告訴她這個鎮子是精靈棲息的世界,人類是不許進入的。若要生存必須遵守兩個條件:第一要為掌管鎮中大浴場的魔女湯婆婆工作;第二要被湯婆婆剝奪名字。少年還告訴她自己曾經叫白龍,現在被稱為白。千尋也地去一字,叫做千。
為了拯救雙親,孤獨的千在大浴場里拼命地工作。工作中,她認識了很多朋友:負責燒洗澡水的鍋爐爺爺、帶她干活的鈴鐺姐姐、煤炭屎鬼、入侵浴場的無臉男以及各式各樣的客人等。在這里每天都會遇上各種超乎想像的奇幻事情,令她對生活有了新的體驗。
一天,千遇到一條受重傷的白龍,并發現它就是少年白龍的化身。原來白龍受湯婆婆的指使,偷了湯婆婆孿生姐姐錢婆婆的寶物而遭錢婆婆追殺。錢婆婆一氣之下還把湯婆婆寵愛的兒子和個人變成了小白鼠和小鳥。千拼盡全力只想救活白龍性命。醒過來的白龍與湯婆婆達成一項交易,他幫湯婆婆救回兒子,湯婆婆把千和她的父母變回人類。之后,千拿著白龍偷來的寶物去找錢婆婆,并歸還了寶物。白龍也趕來向錢婆婆道了歉。千和白龍一起帶著湯婆婆的兒子回到小鎮。
最后,湯婆婆終于放千尋和她的父母離開了小鎮,回到人類世界千尋的父母全然不記得小鎮的經歷,而千尋卻還若有所思地看著身后,回想著不久前那些驚險離奇的事情……
這是一部沒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冒險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義與邪惡的斗爭,而是沿著一個孩子的視線向我們講述在善惡交錯的社會里如何生存,如何溝通,如何找回人類的善良和愛。宮崎駿將故事的背景置放在如詩如畫的神仙幻境,那里有澄凈的天空、美麗的田野、迷人的山川,可那里同樣有善惡,有情感,有森嚴的等級制度和不公平的游戲規則。看似神仙境地,其實仍舊是現實社會的縮影:如魔女湯婆婆迷戀金錢,對子女嬌縱溺寵,致使兒子連站立也不會,是個失職的母親;性格矛盾復雜的少年白兼具聰明和冷酷的雙重人格,他跟隨湯婆婆希望得到力量,最終卻被湯婆婆控制,差點陷入絕境;無臉男任意揮霍金錢,不尊重他人的存在,性格如同小兒缺乏理性思考,更喪失了與人溝通的能國,是一個喪失自我的悲劇人物;還有睡在玩具堆里,只知道索取和大哭大鬧的湯婆婆的兒子等等。在那里,現實社會的一切都被放大,所有的一切都要可以最快的速度報應(如貪吃的人變成了豬),也可以最快的速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小女孩千尋本是一個極其平凡的、毫不起眼的日本姑娘,突然間由現實的物質世界墜入一個對她來說全然陌生的神靈世界;父母因為貪吃變成了豬,她自己則被魔女湯婆婆旨行奪去了千尋的名字,這一切都令她感覺到自我喪失的恐怖。“不工作者罰為豬”是這里殘酷的生存法則。為了救贖父母回到人類社會,也為了自我救贖,千尋承擔了一個超越自身年齡的使命,踏上了漫漫的救贖之路。而救贖的魔法只有一句話——“為他人做一件事”。面對困難這個平凡的女孩在完全被動的窘境里,爆發出生命無可抗拒的生存意愿,逐漸地釋放出自己的潛能,發揮人類自身的智慧,用最簡單的人性之美,善良,叩動所有人的心扉,引起所有人的共鳴,克服種種挑戰,最終尋回了自我,并與父母一起回到了現實的世界。
《千與千尋》是日本首部全數碼攝影制作,融合3D鏡頭及加入CG數碼技巧,藝術水準超凡,畫面美極,思想亦美極。在經典的動畫里,我們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大人。童年、青春、友情、成長、夢幻、勇氣、愛、純真,這些宮崎駿作品里永恒的主題,在《千與千尋》里讓我們夢境重現。故事的大團圓結局,也就是宮崎駿的童話世界的理想模式。通過《千與千尋》,宮崎駿告訴我們:生命力的發掘來源于同社會的溝通,只有互助和關愛才是打破孤獨、尋回自我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