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滿臉張狂卻不可免地透出稚氣,他們滿眼銳氣卻不時顯露出難得的早熟,他們臉上的青春痘尚未消退,但其激情的荷爾蒙已不可抑制地給中國添加新的國民氣質,他們正是古老中國“和平崛起”最有激情的助力。
劉翔:張狂小子
體育/跨欄/奧運冠軍/生于1983年
這個臉上還爆著青春痘的張狂小子,看起來和滿街溜達的時髦青年并沒有太多不同,雖然沒看見他穿著背心板褲,摟著女孩肆無忌憚地逛大街,但是你看他備戰訓練不是關在高原上埋頭悶跑,染一頭黃毛的他跟教練背著行囊滿世界找人單挑;你看他被靚女們環繞高歌一曲《風雨無阻》,把他的戰前宣言演繹得意味深長;你看他領獎的時候身披國旗雙腳起跳,一步蹦上領獎臺,在全世界面前放縱自己的驕傲。由性、直率,他酷到了骨子里。
劉翔的另類帶出一種震撼,他以風的速度開創了中國短距離直道競賽的歷史,讓全中國、全亞洲、全世界都跌破了眼鏡。眾人期待這位張揚個性的追風少年的再度爆發,也許劉翔還會再一次鬼鬼地眨著小眼睛打個響指說:“大家都分我一點好運氣吧。”
姚明:中國巨人
體育/籃球/NBA火箭隊職業球員/生于1980年
兩年前,他一個人進入NBA,從第一戰0分2個籃板奮戰到兩屆全明星首發中鋒;從一個坐在板凳上提心吊膽的人物變成了休斯敦火箭隊建造球隊的核心。兩年間,體重增加了20公斤,臥推增加了30公斤,他蓄起胡須,他甚至懂得向球迷展現其憤怒的一面,男孩長成了男人。
盡管已經貴為全世界青少年偶像,但感情世界里他依然忠貞。是的,他很富有,但錢對姚明來說已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一一車子和電腦是他僅有的開銷,他很喜歡自己的新寶馬,也熱衷于電腦游戲和上網,除此之外,他沒有什么愛好。他的高度、富有、坦率與純真,是這個年代最稀缺的資源。
羅雪娟:泳池之獸
體育/ 游泳/ 奧運冠軍/ 生于1984年
中國的競技體育有塊舊傷疤,歷久彌痛。1992年巴塞羅那五朵金花的大紅大紫早巳成絕響,接下來的12年,中國游泳始終在屈辱的地底艱苦爬行。
所有人都在沉默。終于有一天,一個小姑娘濕淋淋地從泳池爬出,大聲說:“我身后的泳池不干凈,不過我是清白地爬出來的。”一一她是羅雪娟,她包辦了中國游泳在2001年及2003年世界游泳錦標賽的全部5面金牌,她是去年世錦賽的3金得主,她是中國泳壇毫無爭議的領軍人物。
她是杭州姑娘,她看起來比誰都更像一個乖乖女,但羅雪娟說,一入泳池,我就是只兇猛的野獸。這是只多么可愛、多么明媚的野獸!那件華麗的皇帝新裝,那些成人世界的骯臟伎倆,在她銳利的眼神面前,摧枯拉朽,不堪一擊。
新女排:紅色旋風
體育/排球/奧運冠軍/生于1970—1980年代
據央視統計,8月29日的女排決賽,有1億1千萬人次觀看——兩億只眼睛,這是最艱苦卓絕的一場比賽,擁有一場完美比賽的所有要素:挫折、低潮、相持、拉鋸、噴發,最后是高潮的勝利,伴隨著鮮花、紅旗、口哨、淚水、歡笑,當然,最重要的,金牌。
她們這樣青春的年紀,有著花兒般的肌膚與小鹿般的身體。她們懂得號啕大哭、懂得做鬼臉、懂得唱歌、懂得愛美、懂得享受體育與熱愛生活。但她們會“罵人”——看上去永遠一團和氣的陳忠和在這群姑娘面前說得最“狠”的一句話:“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到時候打不出好成績,罵我的是你們!”
周杰倫:我的地盤
音樂/歌手、音樂人/作品《范特西》、《八度空間》、《葉惠美》、《七里香》/生于1979年
每個人都可以指責周杰倫的口齒不清,但卻沒人能忽視他的成績。這個有點內向和害羞的臺灣少年,一出道就給樂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然而雖年少青澀,但銳氣難擋,從《半獸人》、《上海1943》、《威廉古堡》到《印第安老斑鳩》……充滿了各種天馬行空“文化因子”被快餐式地拼接成這個時代需要的剪影。現在,害羞的鴨舌帽少年開始留起張狂的小胡子、穿起了父輩的長褂子或舊軍裝,電影里的女孩“尋找周杰倫”,廣告商選擇他來說“我型我酷”或“我的地盤,聽我的”,80年代正成為周杰倫身上最重要的一個符號,同時亦成為了含金量最大的\"JAY賣點”。
TwinS:青春好玩
音樂/歌手/作品《Girl Power》。《女校男生》/生于1980年代
2001年,兩個臉圓圓愛笑愛鬧的學生妹仔組合Twins(蔡卓妍、鐘欣桐)組隊,出道不到半年,成為香港本地最具殺傷力的新人王;2002年,年收入3690萬港元的Twins收入列香港最會賺錢藝人第三名;2004年,共舉辦了6場大型演唱會、出了11張大碟、拍過近20部電影、25個廣告以及獲得70個音樂獎項。此般耀眼的成績,其利斷金的武器不過是“青春”二字。Twins的甜美、孩子氣、鄰家氣息俘虜了與她們同年齡的少男少女,而他們正是需要偶像的年紀,因此兩個看起來尋尋常常的小妞才得以開創了Twins的超級偶像地位。
Twins在香港大獲全勝的同時,另一個女子組合“S.H.E在臺灣也掀起了熱潮,同樣是憑借青春無敵。
李云迪:大師情結
音樂/鋼琴/2000年肖邦國際鋼琴大賽金獎/生于1982年
在同齡人都在攀比自己的時尚觸覺時,李云迪卻坐在鋼琴凳上敲得昏天黑地。當他們在 暗暗嘲笑這個“與時代脫節”的“瘋子”時,2000年肖邦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和波蘭舞曲最佳演奏獎卻一炮將李云迪轟紅。
擁有“木村拓哉”式的臉的李云迪,卻毫不稀罕“偶像”的稱謂,他更在意的,是有朝一日成為“大師”級的人物一一這位云迪兄弟要人家叫他李大師才高興,人們都以為如此一位既俊朗又富有、既年輕又浪漫的完美男生在選擇另一半時,條件應該很苛刻吧,也許只有跟他一樣完美的女神才配得上他。其實不然,他已經明確表示過了,只要合眼緣的,哪怕是個樂盲,他也會喜歡的。
郭斌:天才游戲
電子游戲/游戲職業玩家/生于1984年
生于1984年的游戲選手郭斌,從15歲就開始玩游戲,每天訓練5小時,放棄學業,所有的朋友都在游戲圈內。2001年春,17歲的郭斌擊敗當時來訪的“星際爭霸”世界冠軍Grrrr,那正是Grrrr風靡全球、實力正勁的時期。2003年,郭斌在法國舉辦的ESWC2003中未能進入決賽,再度殺入WCG,獲得2003年“魔獸爭霸”世界第二,為中國贏得了目前為止的最好成績,多少玩家為此振奮!
2004年的郭斌卻有些叫人唏噓一一今年的WCG中國區預選中,昔日的英雄竟然未能出線。他選擇了沉默,一方面淡出大量的比賽,另一方面開始惡補因比賽訓練而拉下的文化學習,誰又能說蟄伏中的CQ2000將來不會有再度的輝煌?
卜樺:一“閃”成名
藝術/插圖師、閃客/作品《貓》、《無常》、《生之惑》/生于1970年代
因為這個人,就足以證明中國擁有世界級的F1ash。隨著《無常》、《仲夏夜之夢》以及《貓》在短短數月打破中國最著名的Flash陣地一一閃客帝國的沉寂,卜樺也似乎一夜之間闖入江湖,先聲奪人。《貓》同時令國內出版界第一次將Flash以單行圖文本的形式出版,意味著閃客開始進軍傳統紙媒。
從卜樺的作品所表現的愛、勇敢、生命的無常和愛情的哀傷都令人忍不住猜測這個女閃客定是長著一張佛緣的臉。事實上,這個從小修煉的繪畫女子始終在找尋爆發的突破口,她的敏感與細膩逼自己一百次、一千次地投身到電影、文學,乃至別人的經歷或者日常瑣碎中發現一種所謂特殊素材構成一一“感動”,同時她的刻意與簡省令能夠用50%的畫面就表達清楚的情感,絕對不會用100%去表達。有理由相信,她做的是藝術,而不僅僅是Flash制作。
滿舟:預支青春
IT/中國最年輕的CEO/生于1983年
少年輕狂、一夜成名是許多人貼給“80年代后”的標簽,但至少對滿舟來講不是這樣,他有著與年齡所不相稱的成熟、與名氣所相反的低調。滿舟說:“我不另類不特殊,我更不是‘垮掉的一代’。只是比同齡人早成熟一點,早看清一些事情而已。”1983年出生的他在17歲時編著了長達20萬字的《黑客攻防秘技》,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黑客。同年他出任三家網絡公司的CEO,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首席執行官。2001年復旦宣布破格招收“偏才”,滿舟進入通信科學與工程系學習。同年滿舟開始創業,建立上海脈聯通信有限公司。
當同齡人還糾結在青春期的迷茫與憤怒間時,滿舟需要思考的卻是與青春期無關的問題。現在,僅僅21歲的他領導著年齡、閱歷與學歷都高過他的一幫下屬在成人世界里打拼,叫人感慨:當80年代后大放光芒的同時,他們是否已經預支了自己的青春?
春樹:殘酷青春
文學/作家/作品《北京娃娃》、《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生于1983年
坐在椅子上,雙手搭在腿上,兩眼無助地在搜索什么,在《時代》周刊的封面上,我們看不到春樹所謂的反叛。她寫《北京娃娃》的時候還不是一個所謂朋克戰士,她喜歡香水,喜歡被人愛。一出版《北京娃娃》,這個稚氣的小女孩就不得不當上所謂另類青年的代表。《北京娃娃》的嚎叫把她包裝成了叛逆的憤怒青年,原來青年的憤怒最容易賣錢。到19歲的時候,春樹又嚎叫著推出了《長達半天的歡樂》,強化了性和暴力。她解釋得很簡單:我得生活。但人們不愿意這么簡單地看她,春樹因而被定位為“青春殘酷作家”,說她見證的是這一代成長的血腥和暴力。
對于未來,春樹說:我有直覺,我會成為比現在更牛的人。對于自己的生活,春樹說:當我們清醒過來,青春已經逝去,這才是真正的殘酷。
韓寒:少年氣短
文學/作家/作品《三重門》/生于1981年
在《三重門》出版之前,韓寒只是個住在上海郊區的學生,有點不服氣有點不自信,然而,《三重門》賣出的數量等于韓寒迅速膨脹的程度,用賣書的錢買到上海的房子、買了可以像電視中那些時尚少年瘋狂的摩托車。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的韓寒,每次接通電話幾乎都在上海的酒吧。他說要征服上海,接著變成了要揚威中國。
韓寒變了,這是朋友們說的話,這樣變了的韓寒卻被媒體宣傳成80年代的典型代表。人人都在研究韓寒,他的任性被解讀成“叛逆”,他的莽撞被解讀為“狂妄”。在磕磕碰碰中,他倦了,又在眾人驚異的目光中當起了賽車手。
2004年,不再是輿論中心的韓寒又一次接受媒體采訪,對于曾經自己標榜的中國寫作第一,他竟然英雄氣短地慨嘆:寫作比賽車難多了。語氣滄桑,表情疲倦,而今年他才23歲。
蕭銘楷:不跟人后
設計/工業設計/作品:華碩W1N筆記本/生于1970年代
對于設計界的同行,甚至是對產品設計發燒的人來說,W1N和蕭銘楷都是2004的“新晉明星”。這位去年即獲得臺灣和日本的G-MARK設計大獎的年輕設計師最清醒在風格的堅持上:即使是一些日本的著名品牌,我也從來沒有覺得他們的設計比我更優秀,因為如果做了這樣的設定,我們就會把自己局限為要么模仿別人,要么永遠跟在別人后面。
蕭銘楷的設計靈感都是從“玩”得來。最喜歡駕Jeep去越野,或是帶了筆記本去泡溫泉的他,主張玩得快樂才能產生興奮點與靈感。他所熱愛的旅行地是丹麥的某個只有2萬人的小鎮,只有一條街,但是它的每一個櫥窗都有紐約第五大道的感覺。
董荷斌:未來動力
賽車/F1試車手/生于1983年
雅典奧運會閉幕的前一天,在德國F3賽場的領獎臺上,同樣有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站在季軍位置的華裔青年,名字叫董荷斌。21歲,第一年參加職業比賽,即獲得寶馬方程式亞洲錦標賽的總冠軍,并且參加了威廉姆斯車隊的試車,成為門自1950年以來首位華人試車手,法新社的文章評價這一歷史時刻,將其與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航天飛船登上太空相提并論。但他的目標還不僅僅是當試車手,他的目光是在中國本土賽道上參加F1比賽。
像所有年輕人一樣,他喜歡音樂,喜歡上網,喜歡網絡游戲。他不僅對賽車和機械了如指掌,還掌握八門語言。他曾經在他參加的車隊的冠軍慶典晚宴上,身穿大紅中式夾襖,為人們彈奏藍色多瑙河等曲子。他的中文雖然說得不好,但是他會誠懇地對苛刻的記者說:“我現在正在努力學漢語。”有點酷,有點優雅,有點健康,這就是董荷斌的形象,與江騰一和程從夫等華人車手一起成為中國賽車的未來動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