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年中最陰冷的日子里,踏進了滬閔公路邊上的長安公墓,天上正飄著小雪。這是1967年1月。
聽說上海的公墓里正在“造反”,“掃四舊”,父親著急了,讓我馬上去看看祖父、祖母的墳地。我看到了什么?我呆住了——方圓數百畝的公墓,到處石碑倒地,棺蓋撬出,墳穴變成窟隆。觸目皆是被掘出的石灰和風化了的壽衣碎片。無數白骨七零八落地暴露在青天之下。悲哉!我的祖父祖母也不能幸免于難。面對著棺木的殘段和凄慘的頭骷,我渾身冰涼,瑟瑟抖顫,木然不知應該如何回復父命
僅僅兩年多前,剛去世的祖母才葬到這兒,重新又與解放前就去世的祖父為伴。當年的長安公墓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公墓之一。奇松古柏參天,百鳥千蟲鳴和,超世脫俗渾如天國。一塊塊墓碑,則是墓地上的文化,不僅雕工古樸、俊秀、而且大多數的墓志銘,文筆簡約雋永,述說著墓主人的生平經歷和品性好惡。如果一一讀來,便能合成世相百態。我隱約記得,有一塊石碑,記述著李鴻章的第四代曾外孫女,婚姻不幸,又回娘家不成,終于年紀輕輕在憂郁中死去。我還為此嘆惜,豪門也有不如意。想當初,我來此安葬祖母時,雖然心有悲傷,卻也寬慰自解。老人生前善良,身后倒也有一方恬靜優雅的善終之土。如今,怎么會是這樣一種結局?于是,急于想找公墓的管理人員質詢。結果兜了個大圈子也見不到人影,據說都去“大串連”了。但是在公墓的邊角地帶,仍然有人在掘墓開棺。大約是中心墓區已經挖完了,他們對這些存余物資更加不肯放過。臉膛赤黑,棉襖也是黑色的,從模樣上看,像是農民,或是船民。這些人執鎬握鍬,正在砰砰猛擊一口水泥封膠的棺蓋。終于,棺蓋翻起,一陣臭氣沖出。但,那具棺槨中已經積著厚厚一層黑水。這些人竟然也不顧骯臟,挽起褲管,撲通跳進水中,估量著遺骸的頭部、手部、腳部的方位,胡亂摸索,時而將手伸出水面,仔細查看,把什么塞進口袋;時而又將一把碎骨亂扔。我恍然明白他們是在偷盜墓葬中的金玉珠寶。這便是公墓遭到劫難的原因了。
在無奈和悲憤之中,我離開長安公墓。隔日又是長途跋涉,趕去廣肇山莊,探望我的曾外祖母的墓地。
廣肇山莊最初建于清同治11年(1872年),幾經變遷,上世紀20年代取地于如今的彭浦江楊南路、場中路、汾西路一帶,墳地面積從最初的300畝擴展至解放初期已近千畝,可以稱作上海最大的公墓之一。這兒原先的園林景致雖然不及長安公墓,但是墓區的清潔、整齊、有序,給我留下過深刻印象。這次我看到的瘋狂、骯臟、悲慘,完全不亞于長安公墓。數以萬計的墓穴,幾乎沒有一個不被挖空,而且是挖了一遍又一遍,到處還是有人在挖。無獨有偶,這些挖墓人的穿著打扮,居然同我在長安公墓看到的十分相似。我很是懷疑,這些人是上海鄰近地區的村民船民的幫派團伙。我的曾外祖母的墳墓雖然也只有6年歷史,我卻怎么也無法找到了。墓區的小路已經被散亂的墳土掩埋得難以辯認。絕大多數的石碑早已倒在土中。有人還在接龍似地把石碑一塊塊搬上三輪拖車拖走,有的則搬上附近河道里的小船,不知是運去哪兒鋪路還是砌房子。這使我聯想起在一些鄉間和村鎮的屋前宅后,也看到過一些墓碑。人世間墓地的廢沒,原因并不一樣,結局的形式是有相似之處。這次我是有備而來,帶上了購買墓地的地契證書,準備交涉一番。好不容易在一間小房子里找到了墓地工作人員。他卻兩手一攤,搖搖頭說:“你給我看地契證有啥用?現在造反了。啥人再管地契證?要不你到聯義山莊去問問,上海公墓的‘戰斗總部’,設在那兒。”
從廣肇山莊到聯義山莊不算太遠,有一輛公交車可以到達。這個山莊可算是上海最有名氣的公墓了。
據說,1924年時,是一個姓林的廣東富商的私家墳地,因為林木扶疏,風景獨特,被周圍居民稱為林家花園。后來粵商聯合會看中了,通過種種手段買人,又擴大面積400余畝,辦成了公墓。地址就在如今的廣中路共和新路交叉口。起先,公墓里主要安葬廣東人,后來上海的不少有錢人和名人也到此擇穴。墓地價格昂貴,一般人是買不起的。墓穴有5個等級,特等、甲等、乙等、丙等、丁等。每等又根據面積、地段、朝向、風水等情況,分為3級,這就從總體上分為5等12級。據說,特等要賣幾千塊銀洋,而丁等3級則賣五、六十元。這個山莊因為修筑得豪華,又因為葬有一些著名人士,如國民黨上海市長吳鐵城的父母、永安公司老板郭氏的家族、自殺身亡的電影明星阮玲玉、工運烈士梁士達……所以一度成為上海不收門票的公園。我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帶我們去吳淞春游,在返回的路上,就特地停一下車,讓我們參觀聯義山莊。可見得山莊的景色之美。它根本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公墓那般陰森、凄涼。濃密的林木和造型奇特的石料建筑組合成別具一格的園林。大門朝東,即對著共和新路。但從共和新路進去,先要走過長長幾里的煤渣路,還要經過一座名稱奇怪的螞蟻橋。它的圍墻很高,約有3公尺。進了圍墻,先看到的是具有中國傳統古典風格的好幾幢建筑,大都是平房型的,只有辦事樓好像有兩層。所謂廟、堂、場、廳之類的公墓設施,一應俱全。廟內停放棺柩,堂內設置經堂,場內刻石鑿碑,廳內供奉佛象,還有服務于喪家的休息廳、飯店。從這些建筑通往墓區共有好幾十條網絡相連的水泥路。我小時候去參觀時,曾經看傻了眼,怎么人死了以后,住的房子有這樣的漂亮、豪華、古色古香?在特等墓區,幾乎是很少見到泥土的。每一個墓地中,都有幾個圓形石桌,周圍還有幾只石凳,案幾形的石供桌旁立著石馬石羊石牛,墓碑高達二三公尺,圓拱形的墳墓外面都包裹著水泥,墓后還有大屏風一般摭擋的石壁,上面雕龍雕鳳,篆刻文字,整個墓地都用石欄圍住,外圍栽滿珍稀樹種,還架起葡萄棚,很象供給活人享用的私家花園天井。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唐家墓地,墓前進口處有一個很大的石牌坊,上書“唐莊”。地上的富麗堂皇不去說了,它還設了地道和地下室,棺柩不是埋人土中,而是放置在地下室中。這種做法不知是否是從帝皇的十三陵中得到啟示而仿效?相比之下,阮玲玉的墓地就小得可憐了。她的墳墓外面也是包裹水泥的,但隆起的圓拱也就一公尺高,墓碑也是一公尺高,碑上鑲有一個圓蛋形的黑白瓷照,阮玲玉面帶微笑。現在想來,這確實是最后的微笑,最后的苦笑了。1967年1月,我踏進聯義山莊時,阮墓已經變成大窟窿了,“微笑”的碎片都見不到了。至于那些豪華型墓地的慘相更是不忍一睹了。我特別記得,有一口幾寸厚的銅鑄的棺槨被敲擊得奇形怪狀。不知就里的人,還會以為整個墓地挨了炸彈。到處是碎石、坑洼、白骨、石灰”…·我實在無法理解,如此堅固、龐大的水泥石塊建筑,是怎樣用手力敲開、挖掘的?我現在經常看到拆毀舊房建筑時,吊車、堆土機、鏟車一齊奮力,好像還累得直喘粗氣。可見得人類中的一部分,在邪念邪欲軀動時,會爆發出何等樣的魔力!看來,聯義山莊的命運同長安公墓、廣肇山莊如出一轍。
面對著混沌一片的慘狀,我也不想多看一眼了。我急于尋找“戰斗總部”,討一個說法,解決私事。想不到“總部”的辦公室里,只有一個帶紅袖章的老頭兒手捧熱水袋,腳烘煤爐邊,呼呼打瞌睡,任我千呼萬喚,他就是不答腔。我長嘆一氣,還有什么辦法呢?
這幾次遭遇,給我刺激很大。想到幾位長輩如今尸骨無存,亡魂不安,父親很是難過,要我再找找市里有關部門,討個說法。
我跑了幾天,也沒著落,都是一問三不知。我心存僥幸,顧不得疲勞,又去了很遠的中國公墓、虹橋公墓,\永安公墓,看看有何線索。結果仍然一無所獲,這些公墓遭到的劫難·,無一幸免。我筋疲力盡,心灰意冷,終于明白:公墓,本是安置人的末日。想不到它自己的末日也來臨了。
尋根問祖,儒教文化底蘊深厚的華夏古國,歷朝歷代是尊重死者、優厚死者的。殯葬,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傳統禮節。且不去說位高權重的王候將相,生前擇定墓地,身后山高水長,陵寢萬方。也不去說有功于國的英雄人物,每個時代總是有墓、廟流芳后世;即便是造福鄉里的賢者,人民群眾也會立祠造墓,以載恩德,像革新紡織技術的普通村婦黃道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至今上海地區還有她的多處墓、祠。再退一步說,即使對于凍死餓死的窮人,社會也應該伸出慈善之手。早在前清時期,上海就有了普善山莊,專門收殮馬路遺尸。到了民國年間,普善山莊發展迅速,規模擴大,標上藍底白十字的三輛卡車,每天清晨巡視全市,收殮路尸。至今尚在的普善路就是因為普善山莊所在地得名。在“8.13”抗日戰爭中,國民黨飛機轟炸日本軍艦返航,途中失控誤落炸彈炸在“大世界”邊上,死者極多,普善山莊不斷運尸,竟花了兩天多的時間。人,既有生,便有死;普通老百姓同樣重視發生在自己家庭里的這種變化。上海地區規模宏大的公墓出現,大約也就是一百年前。城市的逐步拓展,人口密度的增加,自然就會出現對死者的有序化的安排。誰能料到1967年1月會對上海幾乎所有的公墓發生毀滅性的一擊。也許,動亂的社會,往往就顯示出人性中最貪婪、骯臟的一角。為了劫掠死者的錢財,人性可以泯滅!中國歷來就有盜墓者,但如此光天化日、成幫結伙的盜墓行為,可以說是空前絕后了。古代曾有“十惡不赦”之律,盜墓即為其中之一。不知當年的盜墓人,至今何以自律?
據我所知,上海原有的公墓十之八九在當年都毀了,甚至無法整理、收場。長安公墓以后平整了,改建成一個工廠;廣肇山莊原址,變成了彭浦新村的一部分;聯義山莊原址,也陸續造起了工廠、學校、郵電局、飯店;中國公墓平整后,成為一個公司的倉庫,在如今的老滬閔路的梅隴鎮南面;虹橋公墓也曾造起了工廠。建于1909年的萬國公墓,幸好未毀,主要是得益于周恩來總理的親自干預。那兒葬有宋慶齡先生的父母。、一開始,曾有人沖人墓區,毀壞宋墓。宋慶齡聞訊后難過得流下眼淚,求助于周總理,周總理便及時下達指示保護宋墓,并派軍隊人駐。幸好宋墓的地基未毀,得以保存,以后又重新修建。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以后,遵照她的遺囑,將她安葬在父母陵墓的東邊。上海如今才有了這樣一處供人瞻仰的勝跡。
逝者俱往矣!我所見過的丑陋的場景畢竟成為了歷史。上海新的公墓近些年已經修建了不少;不過,每當我去公墓祭奠親朋,有時會想,從長遠的目光看去,畢竟沒有永恒的墓地。社會的動亂,還有歷史的變遷、土地的重新利用……歲月終將淘汰某個人的墓地。一個普通老百姓,不必太看重身后之事,重要的還是應該看重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