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一種不為人所知的冠狀病毒,曾讓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都陷入惶恐。事實上,就在SARS病毒幽靈般地在中國大地上游蕩時,大批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就投入了SARS疫苗的研制工作。
2003年11月2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員對外宣布:SARS病毒滅活疫苗已在動物身上實驗成功,最先傳出佳音的是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他們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以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共同完成了SARS疫苗的臨床前研究。
2003年11月28日,又一批成功通過動物實驗的SARS疫苗針劑,悄悄進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快速審批通道”。與科興公司不同,前者是國家“防治非典指揮部科技攻關組”正式批準的兩支“國家隊”之一,而此次的送審者為一家社團組織———中國醫學基金會新藥發展基金管委會。
這家基金會自籌資金完成了SARS滅活疫苗的前期研制,而且他們委托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武漢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動物實驗室(即P3動物實驗室),同時做了18只猴子的對比實驗,更有力地證實了疫苗的安全性和保護性。
這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SARS疫苗動物實驗。社會力量正悄然推動著科技進步。
武大p3動物實驗室“臨危受命”
2003年5月,我國科學家爭分奪秒地展開SARS疫苗研制實驗,他們發現缺少足夠大的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即“P3”)動物實驗室,疫苗研制進度嚴重受阻。
就在這時,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科技攻關組從武漢帶回去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武漢大學有剛剛建成的大型P3級動物實驗室,可以同時進行20只猴子的實驗。
2003年5月28日,科技攻關組十幾位專家疾馳武漢。看到武漢大學自籌2000萬元資金、歷時2年建成的“P3”動物實驗室,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設施完備的動物實驗室。
科技攻關組當即決定,停止其它任何實驗,在此擴建規模更大的P3動物實驗室,為國家SARS科研服務。
中國醫學基金會新藥發展基金管委會籌措1.5億元人民幣,組織北京華特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普世康科技開發中心、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北京百歐賽地生物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等單位的專家聯合研制“人用SARS病毒滅活疫苗”。2003年9月,疫苗已經完成了小動物實驗。管委會副主任丁若愚來到武漢大學,看到實驗動物中心的條件和醫學院多學科的優勢后,委托武大醫學院開展SARS疫苗的猴體實驗。
武大醫學院當即答應了合作事宜。副院長孫理華告訴記者,當時并非沒有顧慮,畢竟SARS疫苗動物實驗風險很大,難度很大,偌大的武漢,沒有保險公司愿意為實驗人員承保。“但是,如果我們不接這個項目,國內其它地方又沒有這樣標準的實驗室,‘人用SARS病毒滅活疫苗’研制就得暫停。SARS是全人類的敵人,為了讓SARS疫苗早日問世,我們義不容辭!”
在“P3”實驗室的日子
戰前準備2003年10月13日晚,來自四川的18只恒河猴秘密運抵實驗動物中心。此前,從武漢大學醫學院各部門抽選的23名專家和骨干提前住進了隔離區。實驗人員按低、中、高三種劑量,給猴子注射了SARS疫苗,并準備給它們注射SARS病毒。
記者當即向武漢大學醫學院提出申請,要求進入“P3”實驗室,全程跟蹤采訪。29日,武漢大學醫學院生物安全委員會批準本刊駐武漢特約記者進行獨家采訪。
11月2日,經過培訓、抽血檢查和預防處理,記者進入了隔離區,與實驗人員會合后,開始了對“SARS疫苗動物實驗”的關注。
緊張的攻毒
2003年11月5日是給猴子攻毒的日子。內衣、隔離服、防護服、三層手套、二層口罩、一次性隔離服、防護眼鏡、呼吸面罩、深筒雨靴……進入污染區時,攻毒人員已是全副武裝了。
11點鐘,當SARS病毒從-85℃冰箱里取出來時,室內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盡管它仍然裝在一個不銹鋼內膽的保溫瓶里,但因為是第一次與SARS病毒如此近距離接觸,魏文進博士小心翼翼地提著保溫瓶,左手托著瓶底,腳步也放緩了。
SARS病毒在307室的生物安全柜里分放,裝入14支注射器。
湯宏斌碩士和實驗員鮮巧陽一起進入305號污染區給猴子攻毒。平常很簡單的注射,此時變得很復雜。一是因為猴子不會配合注射,二是因為操作空間狹小,實驗人員必須將手從有機玻璃門上的兩個小圓洞伸進去,才能進行注射。
湯宏斌先關閉負壓柜的送風,把排風開到最大,再開擋板按鈕,把猴子擠壓到靠近窗口的地方。猴子這時已經無法掙扎了,猴子順利地完成了麻醉。他從鋁合金盒子里十分小心地取出一枚注射器,注射器里裝的是活SARS病毒,稍有閃失,后果不堪設想。他屏住呼吸,目光一直跟著針尖走,1秒、2秒……,一滴、二滴……,病毒慢慢流進了猴子的氣管。
303室可沒這么順當。一間負壓柜的電動擋板壞了,猴子躲在里面,人無法靠近。主管技師王勇受命進去排除障礙,攻毒不得不暫停。時間慢慢過去了,故障一時還無法解決,盒子里的SARS病毒針溫度卻在慢慢升高,必須冷卻才能保質。在實驗室外待命的司機王波開車疾馳水果湖麥當勞餐廳,買回冰塊才解了燃眉之急。
下午5點,最后一個從實驗室里出來的是鮮巧陽,他拽著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深呼了一口氣告訴大家:14只猴子攻毒全部完畢。
遭遇停水考驗
第二天,意想不到的停水使整個實驗室經受了考驗。3個月前,外電傳新加坡實驗人員感染了SARS,國務院領導要求加強國內“P3”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禁止有害微生物帶出實驗室,避免人員感染。
對方告知是自來水公司減壓檢修,估計晚上才能來水。實驗室里的6個人不能洗澡,高壓消毒柜里被污染的器械和醫用垃圾不能消毒。
因為防護服使用4小時后不能有效阻止病毒入侵,繼續留在半污染區就會增加實驗人員的危險,實驗人員在半污染區等待了幾個小時,被迫撤離。6名實驗人員脫掉臟衣服,又穿上不透氣的一次性隔離服,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才敢走出實驗室,在完全防護的條件下直接進入隔離房間,繼續等待。
下午5時,第二批人員進入實驗室,給猴子送水、喂食。晚上9時,第二批人員完成了工作,水仍然沒來。
22時,孫理華副院長向校長報告停水的事,校長劉經南馬上向武漢市長李憲生求助。李市長當即指示自來水公司:關閉其它輸水管道,保證實驗室用水。
23時52分,水終于來了。這時,未能洗澡的實驗人員已經等待了12個小時。實驗人員雖有怨言,但表示寧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罪,也不能給環境造成污染。

抓捕“毒猴”
2003年11月18日下午4時,中央監控室的值班人員正在觀察303室的17號“毒猴”(陽性對照組,只攻毒而沒有疫苗保護的猴子)。猴子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它竟然會四肢協調并用,后肢用力蹬著窗口外層的有機玻璃,前肢向右一扒,窗口被它打開了。
值班人員迅速報告了總指揮。因為猴子呼出的有毒氣體直接排到房間里,一只猴子的排毒量是病人的4倍,臨時派人進去已經來不及了,正在307室做檢測實驗的侯煒博士臨危受命。
他立即奉命進去,先關上窗口,再用消毒液對窗口一陣狂噴,接著用膠布把窗口粘得嚴嚴實實。離開時,他才發現這只籠子的電源線被猴子拉斷了。第二天,為了徹底解決17號“毒猴”的威脅,總指揮派王勇和鮮巧陽進入303室排障。他們帶了一根長長的電源線接到17號猴子的籠子,但電動擋板被卡住了,無法把猴子推出來。從外面傳遞進去的狗夾也無用武之地,聰明的猴子抓住狗夾不放,讓實驗人員無可奈何。
在中央監控室看到這一幕的總指揮,心懸了起來,一怕實驗人員被猴所傷,二怕猴子逃跑。兩位勇士已經顧不上接受電話指令,果斷出擊,用戴帆布手套的手抓捕猴子。兩人看準機會同時下手,一人抓住一只猴前肢,一場驚心動魄的“毒猴抓捕戰”才宣布結束。事后王勇和鮮巧陽被大家譽為“排彈專家”。
減肥速成
“‘P3’里面無小事。”這是實驗人員總結出來的一句話。實驗人員相互檢查防護措施,為對方消毒……任何一個步驟都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實驗室里的每件東西,大到整箱的消毒液,小到一把剪刀都要從外面傳遞進去。每天傳遞進去的物品達300多公斤。高級技師唐志姣和辦公室主任李湘東的準備工作非常細致,大家稱贊:我們需要的東西已經準備好了,暫時沒想到的東西也準備好了。
進去的人都是兩人一組,一人當主持,一人當助手。醫學院主管技師王勇和實驗員鮮巧陽相互配合,成為非常默契的伙伴。年近六旬的總指揮孫理華為了讓其他人休息半天,自愿進入半污染區當“二傳手”。
在實驗室里最大的問題是呼吸困難,大腦缺氧,導致頭昏。
給猴子拍X光片是一項重要的實驗內容。攻毒前,X光片是請武大人民醫院專家拍的。攻毒后,進去拍片風險很大,不能再讓醫院專家來了。王勇和鮮巧陽通過電話向專家請教,臨時學習拍片的要領。猴子從負壓柜里拿出來拍片,危險更大。由于沒有防輻射的設施,他們被X光照射了7次。
醫學院病理生理系教授朱潤慶是病理解剖方面的專家,他自告奮勇參加攻關組。15日,他用整整一天完成第一批猴子的解剖。17日,他又連續觀察病理切片十幾個小時,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晨6點多。
實驗結束時,大家發現:女實驗員變苗條了,男實驗員變瘦了,體重平均下降了2公斤。大家笑著說,我們搞實驗,順便參加了一個“減肥速成班”……
2003年11月19日,我國“人用SARS病毒滅活疫苗”動物實驗在武漢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取得成功。消息靈通人士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于近期批準疫苗進入臨床實驗。屆時,世界上第一種SARS疫苗將在中國問世。
SARS滅活疫苗動物實驗項目負責人孫理華說:“沒有科研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沒有團結協作、不怕吃苦、臨危不懼的獻身精神,SARS疫苗動物實驗不可能成功。”
新聞鏈接
P3實驗室:P是英語protect(保護)的縮寫,P3實驗室適用于主要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的研究。
滅活疫苗:目前廣泛使用的疫苗主要包括滅活疫苗、基因重組疫苗和減毒疫苗三種類型,其中,滅活疫苗最經典。人們在獲得病毒以后,對其進行一定的處理,可以使病毒完全喪失活性,從而得到被殺死的病原微生物,進而制成滅活疫苗。
疫苗研制路徑圖:SARS疫苗研制如果審查批準,就進入一期臨床。一期臨床實驗人數很少,一般只有幾十人,主要觀察疫苗是否安全,接種后是否產生免疫力,實驗對象嚴格隔離,受到密切監控;二期臨床實驗對象加大到幾百人,主要研究和評估不同劑量、針次、間隔時間的療效差異;三期臨床實驗對象增至幾千人,觀察大樣本情況下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專家舉例說,三期臨床實驗需要在非典期間,通過選取各1000人的對照組來證明疫苗是否具有保護作用。假如非典不再復發,那么可以說真正的疫苗難以面世。
只有這些程序一一完成后,才能申請生產許可證,大批量生產。疫苗一旦獲準進入市場,并不意味著疫苗萬無一失,一些潛在的問題可能在疫苗使用一段時間后才會顯現,因此疫苗投放市場后,對可能出現問題的上市疫苗還要做四期臨床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