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生命的重要象征之一,有呼吸就有生命,呼吸停止,生命就結束了。
呼吸包括一呼一吸,是由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完成的。呼吸主要是為從外界吸入氧氣,排出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包括空氣與肺及肺泡與肺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通過血液循環把肺泡內的氧運送到組織細胞,又把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運送到肺的過程及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
呼吸除受大腦呼吸中樞控制外,主要由呼吸肌收縮舒張完成的。膈肌收縮下移,肋間肌收縮肋骨和胸骨上提,胸腔擴大,肺隨之擴張而容積增加,此時肺泡內的壓力逐漸下降,低于大氣壓時,空氣就進入肺泡。接著,膈肌舒張回到原來位置,肋間肌舒張牽引胸廓縮小,肺借自身彈性回縮,使容積變小,肺泡內壓力增大,超過大氣壓時,肺內氣體排出。在整個呼吸過程中吸氣是主動的,呼氣是被動的。
整個呼吸道、肺及大腦的呼吸中樞受到損傷,都會使呼吸困難,甚至停止而危及生命。常見的引起呼吸驟停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呼吸道受阻:食物、嘔吐物或其他異物進入呼吸道內,膠袋蒙頭,淹溺,咽喉燙傷、發炎(如白喉),氣管受壓(如勒頸),氣管痙攣等;
呼吸功能受影響:胸部受壓,如塌方壓住胸部、重物壓迫等。肺部受傷,如刀刺、槍傷、胸壁受傷等;
呼吸中樞及呼吸神經受損傷:藥物中毒、腦受震、中風、觸電、頸椎骨折等;
缺氧:高空、高山、地洞或密閉場所、一氧化碳中毒等。
用人工方法,使呼吸驟停者獲得被動式呼吸,獲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維持生命,叫人工呼吸。
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人工呼吸包括口對口吹氣、口對口鼻吹氣、口對鼻吹氣三種方法。
因為口對口吹氣的人工呼吸是把施救者呼出的氣體吹入病人體內,病人吸入的氣體氧濃度較低、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會不會危害病人呢?通過對氣體的測試就會了解這個問題。
正??諝庵械难鹾繛?0.94%,二氧化碳含量為0.04%。經吸入肺內后,吸收20%的氧氣,故呼出時氧含量只有16%,而二氧化碳含量卻增加到4%。因病人已停止了呼吸,體內嚴重缺氧,所以16%的含氧量仍為身體所需,4%的二氧化碳又有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此種氣體對病人是有益的。換言之,只要口對口吹氣方法正確,一定可以達到救活病人的目的。
口對口吹氣法
首先確定病人有無呼吸。可采用一看二聽三感覺的方法,即側頭用耳貼近病人口鼻處,看其胸部(或上腹部)有無起伏,聽其口鼻有無氣流聲,感覺有無氣流拂面。如均無為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吹氣。檢查要在3~5秒內完成。第二選好適當體位。病人仰臥在堅硬平面上。施救者雙腿跪(或立)于傷病者一側。
病人必須仰臥在地板、木板床上或背部墊上木板,而不能放在沙發或彈簧床上。如病人是俯臥或側臥需將其翻轉成仰臥位。翻轉時施救者先跪于病者一側的肩、頸部,將其兩上肢向頭部方向伸直,然后將其離施救者遠處的小腿放在另一小腿上,兩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病人的后頭、頸部,另一只手托住病人離救者遠處的腋下,使頭、頸、肩、軀干呈一整體同時翻轉成仰臥位。最后,把其兩臂還原放回身體兩側。
將病人翻動至仰臥位
施救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跪于病人一側頭部水平位。
第三,暢通病人呼吸道,這是復蘇成功的重要一環。
先將病人衣領扣、領帶、圍巾、胸罩等解開,最好能暴露胸部或僅留內衣(氣溫低時注意保暖)。同時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內的污泥、土塊、痰、嘔吐物及假牙等。另外,由于意識喪失舌肌松弛,舌根后墜造成氣道阻塞,應給病人仰頭舉頦,施救者把一手置于病人前額并下壓,使其頭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放于病人靠近頦部的下頜骨下方,將頦部抬起,幫助頭后仰。
仰頭舉頦
后仰程度以下頜角和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為宜,過度后仰也不好,尤其嬰兒頭部輕輕后仰即可。還要注意手指不要深壓頦下軟組織,以免阻塞氣道,不能過度上舉下頦,以免口腔閉合。暢通呼吸道要在3~5秒內完成,并保持心肺復蘇的全過程中。
第四,口對口吹氣。
施救者按于病人前額,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病人鼻孔(捏緊鼻翼下端),以防吹氣時氣體從鼻孔跑掉。同時深吸一口氣后,張開口用雙唇把病人口部完全包住,以防漏氣。然后緩慢而持續地吹氣。一次吹氣完閉后,立即抬起嘴與病人口部脫離,手松鼻,并側轉頭吸入新鮮空氣,以便作下一次吹氣。吹氣的同時,用眼觀察病人胸部膨起,并隨氣體排出而下降,有氣流從病人口內排出,即方法正確,人工呼吸有效。
口對口人工呼吸
開始搶救首次向病人肺內吹氣2次,每次吹入氣體800~1200毫升,吹氣1~1.5秒。成人每5秒吹氣一次,每分鐘吹氣12~16次;兒童(1~8歲)每4秒吹氣一次,每分鐘吹氣16~18次;嬰兒(1歲以內)每3秒吹氣一次,每分鐘吹氣20~24次。
口對口鼻吹氣法
此法適用于嬰兒的人工呼吸。因嬰兒口鼻距離較近,施救者用嘴把病兒的口鼻同時包住蓋嚴,然后吹氣。吹氣時注意嬰兒頭不要過度后仰,觀察胸部升漲即可,不要吹氣過量,其余同口對口吹氣法。
口對鼻吹氣法
病人牙關緊閉,口腔內有嚴重損傷時可用口對鼻吹氣法進行人工呼吸。吹氣時應暢通呼吸道,使病人口部緊閉,深吸氣后向病人鼻孔吹氣。呼氣時,使病人口張開,以利氣體排出。觀察及其他方面注意點同口對口吹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