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國醫學最早的經典著作《內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是對養生之道的高度概括。其“起居有常”是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而“息”的方面,主要是睡眠。可見睡眠在養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人需要睡眠
人的一切活動,包括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等都是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完成的。大腦內有億萬個神經細胞,功能相同的神經細胞聚集在一起。整個大腦便按神經細胞群的功能分成許多“區”,醫學上稱之為“神經中樞”。每一個神經中樞指揮人的一種行動。人們經過一整天的緊張學習或工作后,大腦已經很疲勞了,便從興奮轉入抑制狀態,需要通過睡眠來恢復,從抑制轉入興奮狀態。否則,就會頭昏腦脹,全身無力,學習、工作效率也不會高。讓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每人做20道算術題,在睡眠充足時,全部作對了;如少睡1.5~2小時,平均做錯2~4道題;少睡2.5小時以上,做錯的增到4~6道題,這足以說明睡眠的重要。
正常人的睡眠并不是單一過程,這從腦電圖上可以表現出來。剛一入睡時為慢波睡眠,持續1~1.5 小時,轉入快波睡眠,大約二三十分鐘后再轉入慢波睡眠,一夜可交替出現幾次,然后睡醒。通過研究發現,只有在快波睡眠階段才能把已學到的“東西”化為己有,或把“新的”與“舊的”知識合理地結合起來。如果不斷把人從快波睡眠中叫醒,會使人腦功能失常,出現神經官能癥,甚至更嚴重的精神障礙。在慢波睡眠階段,腦垂體分泌大量的生長素,可促進新陳代謝,消除身體疲勞和恢復體力。在慢波睡眠階段,青少年的生長速度比沒有睡眠時快3倍,可見睡眠對青少年的重要性。
另外,長時間睡眠不足,輕者可造成神經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重者可導致衰亡。睡眠不足者的血液中血脂、脂蛋白和膽固醇增高,易發生動脈硬化。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功能均可降低,進而導致器質性病變或早衰。用狗做的實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每天只給狗喝水不給食物可以活25天。若連續不讓狗睡覺,其體溫會下降4~5℃,再經4~5天不讓睡覺,狗就死亡了。
睡眠要有充足時間和良好環境
睡眠對人無疑很重要,睡眠不足也會影響健康。因此,還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由于年齡不同,每天所需睡眠時間也不相同。嬰幼兒童,由于大腦發育還不成熟,比較脆弱敏感,既易于抑制,又容易興奮,故需睡眠時間就長。年齡越小,所需睡眠時間越長。一般出生一個月以內的嬰兒,每天需睡20個小時,除去哺乳及大小便外,其余時間全在睡眠中度過。6個月以內的嬰兒每天需睡16個小時,1歲~1.5歲每天需睡14個小時,2~3歲兒童每天需睡13個小時,中小學生每天需睡9~10個小時,中青年時期每天需睡8個小時。人到老年,由于大腦的功能不如中青年活躍,新陳代謝減慢及體力活動大為減少,每天所需睡眠時間也隨之大大減少,一般夜間能睡5個小時就可以了。當然,每個人的睡眠時間也不一樣,有的人需睡得時間長些,有的人則短些。這要看是否休息得過來,以第二天的精力來決定。如果第二天精力旺盛、思維敏捷,說明睡眠充足。相反,可能是睡眠不足。除了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外,還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才能提高睡眠質量。首先,環境要安靜,避免吵鬧之聲和其它噪音,其次光線宜暗不宜漆黑。室溫適宜而不要過高或過低。
另外,室內要保持通風,最好開窗睡眠,是保證良好睡眠環境的重要因素。清潔新鮮的空氣中氧氣占20.95%,二氧化碳只占0.04%。人們吸入這樣的空氣會感到舒暢清爽,有利于健康。人在安靜時每分鐘吸入300毫升氧氣,呼出250毫升二氧化碳。據測定,在一個10平方米的房間內有3個人休息,如果門窗緊閉的話,3小時后室溫上升1.8℃,二氧化碳增加3倍,細菌數量及氨的濃度各增加2倍。一個整夜近10個小時,可想而知房間內空氣會污濁到什么程度。難怪清晨,從外邊進入寢室內會感覺空氣污濁,讓人憋悶呢。在這樣的室內呼吸,對健康影響很大。所以,打開窗戶睡眠就可以使室內空氣不斷流通而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面。據實驗,一個80立方米的房間,室內外溫差為20℃,僅用9分鐘室內的空氣就可以全部更換一遍,如果室內外溫差為15℃,也只需11分鐘。即使室內外溫度差別不大,只要打開窗戶,也可以促進室內外空氣流通。因此開窗睡眠有利健康。但是不能讓風直吹身體和頭部,也不要將房內兩方的窗子同時打開,防止室內形成對流而受涼感冒。尤其是冬春季節氣溫較低時,更要注意這一點。此時可打開氣窗或側窗,同時蓋好被子。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首先,要養成按時睡眠的習慣。人們白天活動,夜晚睡眠是受體內生物鐘控制的結果。如果長期不按時作息,就干擾了睡眠生物鐘,常常會引起失眠,容易導致神經衰弱等。
其次,晚飯不宜吃得過飽,以免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及對大腦的刺激,使其興奮而不易入眠。睡前幾小時內不宜飲濃茶及咖啡。因這些飲料中含有較多咖啡因及利尿劑,均可影響睡眠。同時睡前應少飲水,否則夜間小便多會干擾睡眠。如在睡前散步二三十分鐘,但不要做劇烈運動,然后用熱水泡泡腳便上床睡覺則更好。躺下后不要看書、報,不考慮問題,更不可看緊張、激烈內容的電視節目,以利于較快地入睡。
第三,睡軟硬適宜的床更有利。鋼絲彈簧床有彈性,躺上去一定舒適,其實不然。躺在這樣的床上,不論采用哪種睡姿,身體總有一部分肌肉不能放松,處于緊張狀態而得不到休息。睡一夜后反覺疲勞。尤其是老年人,常常患有一些關節病,睡彈簧床會加重癥狀。因此,睡硬板床加上較柔軟的床墊或褥子較為適宜。棕繃床不如木板床硬,又有一定彈性則更好。竹榻或藤床也比較好。
第四,選擇合適的枕頭。人的一生差不多有1/3是在床上度過的。故選擇一個合適的枕頭,不僅有利于睡眠,還有利健康。枕頭的高低應適度,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剛出生的嬰兒頭比較大,可以不枕枕頭平臥在床上。隨著生長發育,頭與軀干的比例發生變化,應調節枕頭的高低,一般枕高10~15厘米或與自己的肩寬相同即可。這樣的枕頭,不論是仰臥、側臥都會使頭保持與站立時差不多的位置上。如果枕頭太高,不僅可以使呼吸不暢、打呼嚕,造成咽干、咽痛,還可以使一側頸部肌肉過度抻長,造成肌肉痙攣、疲勞而發生落枕。長期使用過高枕頭,甚至可以造成駝背畸形。同時會使椎骨的某部分受壓過大,而使骨質增生成為骨刺,直接壓迫血管神經,形成頸椎病。所以說“高枕無憂”并不能作為“枕頭高”的根據。另外,枕頭的軟硬也很重要。枕頭太硬,睡著不舒服。枕頭太軟,又會因頭的重量下壓,使頭與枕頭貼得太緊而影響頭皮的血液循環,造成偏頭痛和麻木,也可導致脫發。選用蕎麥皮、稻草、蒲絨、木棉、散泡沫膠做枕芯的軟硬度較為適宜。如把泡過的茶葉曬干、水發綠豆芽后剩下的豆皮、蠶砂及菊花曬干后做枕芯,還有除煩、去風、清熱、解毒的作用。
第五,被子不宜過厚,睡衣要柔軟適體。睡時解開衣領扣,或赤身裸體睡更有利健康。千萬不可蒙頭睡。
第六,睡眠姿勢以右側臥位為好。俗話說:“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側臥即形如弓。脊柱略向前彎,四肢容易放到舒適的位置,使全身肌肉得到較滿意放松。右側臥,使心臟受壓小,有利于胃腸道的食物順利運行,供給肝臟血液較多,益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