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或參觀博覽會、訂貨會、洽談會,成為企業每年必不可少的經營活動,企業的這 一 經營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會展業的蓬勃發展。由于去年受非典的影響,許多會展取消或推遲舉 辦,由此造成很大經濟損失,但同時也給中國會展業在快速發展中有一個整頓的間隙,審視 一下場館建設有無盲目過熱的現象,展會在追求數量的同時,是否要有質的提高。
據統計,2003年全國已完成新建和擴建場館的建筑面積 65萬平方米,同時又有超過60 萬米建筑面積的新館動工,北從吉林,南到佛山;東自寧波、西到包頭;中部有長沙、鄭州 ,可謂新館建設遍地開花。但辦展的水平參差不齊,場館的經營喜憂參半,競爭的結果,應 驗了強者橫強的道理。
無論是要做好一個展覽,還是在一個城市開發會展業,擁有接待大展能力的硬件,無疑 是充分的必要條件。像北京因缺乏大場地,使北京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和中國服裝服飾博展 會等大展的規模受到場地的限制。但作為服務業的軟件功能也不容忽視,服務滯后,創新不 足成為會展發展的瓶頸。會展業作為一個新興而稚嫩的產業為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帶來不可 低估的作用,它具有1∶9的產業帶動度所呈現的巨大前景,給人以更多和特別的期盼。當冷 靜觀察,剝去表面的炙熱和浮華后,凌亂、弱小、不規范等問題暴露得一覽無遺。
北京在缺乏大型場館的同時,中型場館卻處于飽和狀態。競爭之下,一些中小型場館的 出租率差強人意。落成于2000年的中國建筑文化大廈和中國科技會展中心已將部分展館或用 于固定展示或作其他商貿活動之用。盡管競爭激烈,北京中型場館也有佼佼者,位于北京CB D商圈中心的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展廳持續火爆;臨近中關村商圈的北京展覽館的使用率尚可 ;2003年東方貿易展覽中心正式進入北京場館市場,這座位于長安街和王府井大街交匯點之 黃金地段的展覽館,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將場館出租率好壞完全取決于地理位置的說法是不 全面的,每個場館的選址都經過可行性研究的。以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展廳為例,其高出租率 不能全部歸功于地處位置優越上,CBD商圈的形成也只是近三兩年的事情。國貿中心高效的 管理運營系統、良好的人員素質、周到方便的配套服務和設施,以及多年的市場開發,才有 了國貿中心展廳今天的驕人成績。
令人關注的另一支生力軍正在悄然的發展壯大,那就是中小城市會展中心的崛起。2002 年建成的廣州佛山、石灣場館,以及2003年建成的浙江臺州、山東荷澤等一批中等及縣級城 市都相繼建造會展中心。今年全國各地仍有不少中等及縣級城市正在為建設會展場館做規劃 、招標及融資。這些城市會展場館的建設以及展覽會的主旨無不圍繞當地產業發展特點和優 勢,如廣東佛山和石灣的陶瓷基地、浙江臺州的塑料產業、浙江永康的五金生產基地,行業 商展紅紅火火。
本期推出的會展業專題從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剖析當前會展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使讀者對會展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