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勢頭突顯,會展業正在成為地區經濟成果的一部分。各地 政 府紛紛把所在城市定位于“建設成國際會展名城”,作為城市未來戰略發展規劃。本文選擇 世界四大展覽名城為借鑒,在于這些會展之都的形成無論是歷史機遇、硬件完善、巧借地方 優勢、提高服務水準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名都之一:德國漢諾威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德國可以用百廢待興、物資短缺來形容。戰勝國認定,德國重振經 濟的唯一辦法是將德國制造的產品向國外出口。因此,英方軍事政府指令,1947年8月17日 至9月7日由德國人自己舉辦一場貿易展。德國的企業家、勞動者和政界可以為振興經濟聯合 起來。
在二戰結束兩年后的1947年,第一屆“漢諾威出口商品博覽會”在漢諾威原來一家鋼鐵 廠的5個車間內舉辦。博覽會上展示了德國戰后生產的可出口的產品,這些配以官方“德國 制造”標簽的產品給參觀者以深刻的印象。21天的博覽會共吸引了來自53個國家的736,000 名參觀者。在3萬平方米的場地內,1300家參展商與買家簽訂了1934項出口合同,總價值316 萬美元。
第一屆漢諾威出口商品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成為德國經濟未來希望和信念的象征。就這 樣,漢諾威不僅取代了萊比錫作為德國展覽之都的地位,在未來的日子中,漢諾威博覽會成 為德國經濟的奇跡。1948年漢諾威展覽公司接通了首條直通美國紐約的電話線。1950年第一 家國外參展商參加了漢諾威博覽會這個德國工業展。1961年“漢諾威出口商品博覽會”正式 更命為“漢諾威博覽會”,此展很快成為世界著名的技術與工業大展。20世紀80年代,漢諾 威博覽會衍生出信息與技術等多個領域的國際著名的專業展。
2000世界博覽會選址在漢諾威舉辦,為漢諾威展覽中心引資1600萬德國馬克用于更新改 造的新投資。后面的故事眾所周知,漢諾威這個德國小城的名字簡直就是成功博覽會的代名 詞。
歷史的機遇造就漢諾威成為會展之都。戰后德國經濟的崛起是漢諾威成功的強大基礎; 2000博覽會的舉行,又為漢諾威注入新的活力。我國經濟的快速穩步發展,是會展業大發展 的沃土,中國龐大市場資源,紛紛將國際文化、體育、經濟盛事吸引到中國舉辦,這為會展 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名都之二:美國拉斯維加斯
長期以來,拉斯維加斯一直是熱門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的旅游者數百萬計。早在20 世紀50年代初期,拉斯維加斯旅游業已經形成一個高低峰谷分明的自然周期,每當周末過后 ,旅游人數大大減少。整個暑期或者是圣誕假期過后,拉斯維加斯變得十分冷清。當地的社 團領導意識到,拉斯維加斯應為自身經濟的發展開辟一個新市場,令旅游淡季也能將更多的 旅游者吸引到這一地區來,這類旅游者就是展商和與會者。發展會展業將是該城市經濟增長 的關鍵。
1955年拉斯維加斯所在的內華達州政府同意財政資助原克拉克縣博覽會與娛樂委員會, 現“拉斯維加斯會議與訪問者局”發展會展業。資金來源是將飯店和汽車旅館中的客房稅提 取出來投資于會展業。客房稅是住店的外來旅游者支付的,而不是當地居民。這項資金用于 建造和運營了拉斯維加斯有史以來第一座會展中心——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以及之后的一 系列會展市場開發和宣傳工作,而沒用當地居民的任何稅款。
1959年4月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正式營業,總面積20,340平方英尺,一個9萬平方英尺的 展覽廳,18個會議室。第一年就舉辦了8個會議接待了22,519名會議代表。
如今的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美第二大會展城市,會展場所已不止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一所 ,許多世界著名的展覽如,Comdex電腦展、汽車售后服務展、MAGIC、全美五金展等都在這 里定期舉辦,每年接待的會議代表和觀展人數以千萬。整個南部內華達州的經濟依靠飯店、 娛樂和會展業。克拉克縣經濟的生存更完全取決于每年到這里旅游來訪人的數量。
如果說漢諾威成為展覽名城是受到貿易之神的青睞,而拉斯維加斯則是沙漠中人造的展 覽之城。成功來自于對獨有優勢的了解、準確的產業定位加之政府政策支持,終將沙漠變“ 良田”。
名都之三:奧蘭多
海水、沙灘、棕櫚樹和四季宜人的氣候,以及海世界、迪斯尼、環球影城三大主題公園 ,再加上對公眾開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使美國弗羅里達州的奧蘭多成為一個純粹的渡假勝 地。除此之外,水路交通便利,世界各國特別是歐洲各大航空公司都有直達奧蘭多的航班。
仰仗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奧蘭多將芝加哥和紐約等經濟、金融和制造業中心遠遠排擠 在后,成為全北美第一大會展城市。
然而,奧蘭多的會展人卻說,最大、最多并不代表最好。2003年全美國的一項專業調查 中顯示,45%的會展主辦者選擇奧蘭多作為舉辦地的原因是,奧蘭多人可以提供高水準的服 務。這項針對主辦者的調查,要求填表人在全北美地區中選擇三個你認為最能夠提供高水準 服務的城市。在被提名的151個城市中,奧蘭多名列第一,遠遠超出另一會展大都市芝加哥 將近45%。
主辦者是這樣評價服務最好的會展城市的:無論是場館還是飯店,接待你的工作人員都 經過良好的職業訓練,辦事果斷,不需要經過層層請示。奧蘭多之所以贏得高分,是因為主 辦者確實能夠在這座城市里得到超出預想的優質服務。比如,迅速果斷的辦事效率,需要幫 助時助人之手無處不在,留意細微之處、優質的餐飲,以及什么都可以辦得到的積極配合態 度。
奧蘭多的主要會展場館,桔縣會議中心,是全美僅有的幾個由當地政府經營的場館之一 。該中心如同一架發動機的引擎,每年將數百萬美元的收入帶到該地區。為該地區的經濟帶 來新的資金和擴大更多的就業機會。該中心的口號就是“為用戶提供卓著的服務,激發他們 回來舉辦會展的欲望,提高優秀集體的名譽。”為激勵員工熱情的為客戶服務,該中心長期 舉辦一項由客戶和合作者參與的活動,發給每位來到該中心的客戶印有標志的硬幣,凡是得 到一次滿意的服務,客戶可以給工作人員一枚硬幣。年終時,得到硬幣多的工作人員將受到 中心的獎勵。這項活動有兩個好處,員工得到硬幣的同時客戶得到優質服務。
為用戶提供賓至如歸的服務和幫助,是超越競爭之上的有效方法。人們對得到優質服務 永遠不會厭煩。會展不停頓的繼續舉辦下去,主辦者之間在不停的議論哪些城市服務好與不 好,一傳十,十傳百。
名都之四:中國香港
說到以優質服務制勝,就不能不提到香港。自1988年啟用至今,香港會展中心榮獲多項 國際榮譽,包括在“第十屆世界旅游大獎會”獲全球超過一百萬家旅行社推選為“2003年亞 太區最佳會議中心”;《亞太會議展覽及獎勵旅游》2002年的調查中,連續兩年獲展覽主辦 機構推選為“亞太最佳展覽中心”;連續9年獲英國權威雜志《會議及獎勵旅游》讀者推選 為“全球最佳會議中心”。
這些榮譽和成就的背后,結合了香港文化與香港人的拼搏精神、服務客戶的熱誠以及香 港支持商務發展的龐大基礎設施。香港會展中心的每位管理者和員工專心致志實踐其經營宗 旨,共同努力成就了今天香港會展中心鋒芒盡露、蜚聲國際的地位。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經 營宗旨正是“承諾透過個人及團隊對優質服務的肯定,并采用先進及創新的操作技術,確保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顧客能時刻享受超值及喜出望外的一級服務。”
八十年代中期,筆者初訪香港時,有兩大驚奇,一是香港如此繁榮,二是如此繁榮的香 港卻沒有一個大型展覽場館。1988年前,香港一直深受缺乏展覽場地的困擾。建設會展中心 的構思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的香港政府將港島灣仔的黃金地段交由香港貿易發展局 興建大型展覽中心。1988年香港貿易發展局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將首個以“展覽為本”的 大型建設——香港會展中心投入使用,1997年6月又完成48億港元的大規模擴建工程。
15年來的經營,香港會展中心成功實踐其使命與抱負——成為亞洲最佳展覽及會議場地 ,并以提供卓越服務及舉辦環球盛事而馳名國際。自1988年開幕至今,香港會展中心共舉行 3萬項活動,總出席人數超過4000萬。香港會展中心加強了香港在世界展覽界的競爭優勢。
香港會展中心的貢獻并不只是香港成為亞洲展覽業舞臺,對推動香港經濟起著關鍵作用 ,香港會展中心為香港商界創造數以十億元的收入,使到港參觀各類商展的國際買家數以百 萬計,同時推動新興行業迅速蓬勃發展。
香港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香港具備了所有展會應該具備的條件——先進設施、專業人才 、良好的商務環境、交通便利以及連接國內等等多項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