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近年來,國企正在進行一場瘦身運動,一方面是去枝強干,集中資源做強做大主營業務;另一方面輔業分離改制,分流安置富裕人員。這新一輪的改革深化實質上是為了國企強身健體。
突出主業,是提高競爭力的需要。企業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實力之爭,首先是主營業務之爭。缺乏主營業務的多元化,無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只有不斷提高主營業務的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近年來,不少企業在做大做強主營業務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一些試點企業積極探索取得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由于歷史的原因,國有企業主業不突出、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問題還比較普遍。以中央企業為例。一是有相當一批企業主業過多。據統計,中央企業存在4個或4個以上主業的有53家,最多的達到8個,不少企業的主業之間關聯度很小。主業過多特別是各主業相關性差,不利于企業集中資源做強主業、提高主業競爭力,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二是部分企業至今尚未明確主業方向。據了解,目前僅有約50家企業主業比較明確,而相當部分企業規模偏小,核心業務不夠突出。三是企業之間存在著結構趨同重復建設相互競爭的現象。目前中央三級以上企業參與房地產開發經營的有516家,涉及資產近千億元。四是還有部分中央企業一味追求做大,準備進入與現有主業不相關并屬于競爭性很強的行業。這些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增強突出主業、調整結構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突出主業,一是要認準主業不放松。選準主業需要戰略和眼光,突出主業需要決心和勇氣,做好主業需要毅力和技巧。大部分行業的發展都會有周期性,對于選準的主業,在行業處于低谷時,不能失去信心。
二是要根據發展戰略,抓緊研究企業間的非主營業務同業重組,一些企業的輔業可能是其他企業的主業,如能進行重組,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集中精力做強主業, 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三是關鍵要在技術進步上下功夫。企業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主業發展,圍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大科技研發,盡快掌握本行業的核心技術,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是要對收購國家宏觀調控重點行業中的企業持慎重態度。
五是要集中優勢資源發展主業,去枝強干、精干主業,通過資源重組和結構調整,增強核心業務競爭能力。
突出主業與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2003年全國再就業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的:“實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應成為今后國有企業分流富余人員的重要形式。這既可以使企業集中資源做大做強主業,切實解決主業不突出和富余人員的問題,提高競爭能力,又可以使大多數富余人員不進入下崗行列,只變更勞動關系就能在由輔業改制的企業中繼續就業,尋求新的發展。”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積極推進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是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分流富余人員重要而有效的形式。
目前,國有企業的歷史負擔還很沉重。現在國有企業辦的學校有19000所,占全國同類學校的三分之一;國有企業自辦的醫院有7300所,占全國醫院總數的40%。這中間比較多的是中央企業,中央企業辦的學校有7000所,醫院有7000所,一共有職工70多萬人。
今年是實施主輔分離的第二年,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截止今年上半年,共有54戶中央企業上報了主輔分離改制分流的總體方案,其中31戶中央企業的總體方案已獲批準。31戶實施方案涉及改制單位1401個,涉及三類資產總額396.4億元,涉及職工21.4萬人。主輔分離工作正在平穩推進,但是一些主輔分離任務重、富余人員較多的大型特大型傳統產業國有企業主輔分離工作相對遲緩,主輔分離改制分流的任務還很艱巨、難度也很大。
今年下半年,包括中央企業在內的企業主輔分離分流改制工作將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中央關于主輔分離的優惠政策執行到2005年底,企業要增強緊迫感,進一步提高認識,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克服畏難情緒,做好思想工作,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推進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