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任務:第一,要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第二,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第三,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第四,要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第五,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斷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全黨要緊緊圍繞上述任務,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建新機遇、增長新本領,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黨的執政方略更加完善、執政體制更加健全、執政方式更加科學、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李榮融:中央企業解決體制性問題需過五關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要進一步提高中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改革步伐,必須要過五關:一是盡快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二是聯合重組之路要走好;三是必須健全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四是必須構建人才強企機制;五是必須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他還表示,國資委還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善大型國有企業的董事會制度。目前已經確定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等6家作為試點企業。(方 強)
李毅中: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體現到企業黨建工作中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李毅中最近在《求是》雜志上撰文提出:切實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黨建工作,把中央企業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我們黨執政的堅實組織力量,使廣大職工成為我們黨執政的堅實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直接關系著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能否鞏固自己的階級基礎、擴大自己的群眾基礎,關系著黨的十六大確定的歷史任務能否完成、目標能否實現。加強中央企業黨建工作,必須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適應企業這一經濟組織運行的客觀規律,把黨建工作有機地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中去,把中央企業肩負的政治使命與經濟任務有機地統一到企業改革、發展、穩定上來,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更好地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保持穩定,為改革、發展不斷注入強大動力。(洪 聲)
王瑞祥:中央企業新聞宣傳要做到“四個必須”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瑞祥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央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負責人暨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上指出: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中央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我們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同志,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全面準確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大量宣傳企業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塑造企業的良好形象;必須積極宣傳企業出臺的各項重大舉措,解疑釋惑,取得廣大職工的理解與支持;必須積極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及時解答社會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保持社會和企業的穩定。(洪聲)
中央企業負責人離任要過“審計關”
今后,中央企業負責人離任或任期屆滿,都應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組織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同時,中央企業還將建立對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的任期或定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這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公布并已開始施行的《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的,旨在加強對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的監督管理,規范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客觀評判企業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及經營績效。(姜鴻)
我國三類企業將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
中華全國總工會日前公布:到2008年,力爭全國集體合同覆蓋職工達到6成以上,平等協商機制更加完善,集體合同履約率普遍提高,實效性更加明顯。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簽訂集體合同67.29萬份,覆蓋企業121.4萬個,覆蓋職工1.035億人,但是全國仍有一半以上的企業和職工沒有被集體合同制度所覆蓋,各地區集體合同發展不平衡。(劉建國)
北京市國資委:結構和布局調整將實施“兩個集中”
在8月22日舉行的“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國企改革發展論壇”上,北京市國資委主任熊大新表示,北京市的國有經濟結構和布局調整將實施“兩個集中”,用3至5年時間,將80%的國有資本集中到公益性行業、市政基礎設施行業、維護首都城市安全行業等國有經濟有優勢的行業,集中到大公司和大企業集團。(張維維)
中部6省GDP增幅超全國平均水平
中部六省的河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據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至2003年, GDP年均增長率分別低于東、西部1.8和0.4個百分點,而今年上半年,六省GDP增幅分別比全國高2.1至4.4個百分點。這表明,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宏觀調控措施,正成為中部崛起新的基礎。(王飛)
大慶油田榮登國內納稅榜首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計劃統計局與中國稅務雜志社聯合公布了2003年中國納稅百強排行榜,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以186.30億元的納稅額第4次榮登榜首,上海煙草(集團)公司以96.30億元緊隨其后。煙草行業仍是我國第一大稅源,有34家煙廠上榜,共納稅850.64億元;汽車整車制造業有6家企業上榜;鋼鐵業有10家企業上榜;北京以14家企業入圍高居省級單位榜首。100家私營企業共納稅37.80億元,其中,位居首位的是山西海鑫國際鋼鐵有限公司,納稅2.03億元;廣東省以15家企業上榜位居省級單位第一。(徐可珂)
我國最大聚丙烯裝置落戶茂名
茂名石化新建30萬噸聚丙烯裝置總承包合同簽字儀式近日在茂名舉行,標志著這套目前國內單線生產能力最大的聚丙烯裝置建設進入實施階段。投資43億元的茂名石化8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計劃改造7套裝置、新建4套裝置,具有技術起點高、規模經濟的特點,新建的35萬噸高密度聚乙烯裝置、25萬噸高壓聚乙烯裝置、30萬噸均聚聚丙烯裝置生產能力均居國內前列。(施樂)
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成立
由寶鋼、新日鐵、阿賽洛共同組建的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于前不久正式成立,這是世界500強企業中三大鋼鐵巨子友好合作的結晶,宣告了目前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汽車板專業生產企業的誕生。預計到2005年6月,最后一條機組將進入熱運行,2005年12月,所有機組將完成功能考核。(稅容)
溫州商會凸顯驚人力量
遍及全國各地的溫州商會發展迅猛。這個自主、自治,日益龐大的民間組織影響力越來越大,這是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第三方力量開始嶄露頭角。溫州商會最值得關注的方面是,在許多地方,政府對它的承認程度令人驚奇。作為一種獨立的力量協調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溫州商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朱秀文)
我國中產階層進入生長形成期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居民消費已由實物消費為主走上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并重的軌道。這意味著本世紀初的10年到20年間,這些大城市將迎來中產資階級形成的重要時期。預計到2005年,中國將有13%的城市家庭步入中產階層即2450萬戶、人口7300萬人,到201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5%即5700萬戶、人口1.7億人。(南楠)
3種不同收入者的生活狀態
年薪1萬者:幸福感+郁悶——他們是社會中處于一般工薪階層收入的大多數者,月薪在800元左右。他們有著人情味很濃的生活,身體健康、衣食無憂、同事融洽、家庭和睦、輕松悠閑,一切按步就班;有時很享受,并從中獲得幸福感(調查表明月收入500-1500元的人是中國最有幸福感的一類人); 偶爾也郁悶,憧憬大城市和另一種生活方式,想改變,但害怕代價太大,本事不夠。
年薪10萬:優越感+壓力——這是有一技之長和職業追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工作的白領一族,月薪8000元。一方面他們比很多人有事業成就感和生活質素上的優越感,自認是城市精英;另一方面工作壓力不斷掏空他的智慧和體力,淘汰的危機與發展的危機四伏。他處在不窮也不富的尷尬階段,放棄工作等于一窮二白,努力向上亦難成百萬富翁。他的身心高度緊張,患得患失,工作的余暇獲得的不像是幸福而更像偷來的快樂。
年薪100萬:成就感+責任——這是民營企業老總或IT業的CEO或上市公司董事長,月薪80000有余。他們身上無時不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與風險,對團隊和企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心系企業安危,享受工作勝過享受生活。企業發展壯大、帶出一個優秀團隊時他們就感到有成就感。他們的抱怨很少來自生活,而多是來自對體制和政策妨礙企業發展或競爭對手惡性競爭的抱怨。他們是社會財富的最大創造者,但同時也是社會財富的最大擁有者。(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