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崗 蒙 光
自1954年建廠以來,內蒙古一機集團50年的拼搏競爭、50年的春華秋實,都深深地打上了優秀企業文化的烙印。從艱苦奮斗的建廠創業,到轉軌變型、保軍轉民的二次創業;從第一輛“鐵騎”的誕生,到軍民品多品種、多系列產品的研發;從連續26年盈利的持續發展,到實現三大步跨越的規模化經營;從生產經營轉變為市場經營、實現經營方式和增長方式的“兩個轉變”,到鎖定更高目標、全力打造“第一機械”企業品牌,實行品牌經營、市場運作能力和核心產品更新換代取得突破性進展,其優秀的企業文化尤其是在半個世紀的風雨中凝結而成的“一機精神”為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源泉。
領導班子的團隊精神
內蒙古一機集團歷經50年發展的一屆屆領導班子,在諸多方面構成了他們可貴的團隊精神。
講團結、講大局。領導班子的每一個成員都忠實執行集團公司的整體工作思路和方針政策,相互支持、相互協作。
深入群眾,辦事民主。各級領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切實為職工辦實事,解難題。實行廠務公開等各項民主管理,提高職工的參政議政能力。領導班子成員善于指揮,作風扎實,帶領職工團結奮戰在第一線。
嚴于律己,廉潔奉公。領導班子成員按照中央兩個條例精神及“勤勉、自律、協力、創新”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自覺抵御各種腐敗思想的侵蝕,利益面前不沾邊,樹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是職工信賴的有戰斗力的領導班子。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進入企業深化改革階段以來,集團公司領導在發揚好的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經營戰略,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不斷給自己身上壓擔子,敢于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使企業保持了活力和持續不斷發展的勢頭。
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艱苦奮斗的精神是內蒙古一機集團優秀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
無論是建廠初期荒原上的風餐露宿,還是生產首批戰車的艱苦歲月;無論是開發研制生產軍民品的日日夜夜,還是開拓市場、服務顧客的四處奔波;無論是趕制受閱軍品的頑強奮戰,還是為加快核心產品更新換代的繁忙工作,永恒不變的就是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樣一些歲月:那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鐵路車輛創業的日子里,“一機人”日夜奮戰在條件不具備的廠房里。這里沒有水,沒有“WC”,更沒有更衣室,男男女女百十號人在這里擺開了戰場。車間主任親自生火造飯,一米多直徑的火鍋,用鐵鍬笤帚等炊具。累了,幾十口男男女女,在大帆布的四周傳出鼾聲……這就是一群創業者的群體雕塑,這就是以每月200臺的記錄填補了內蒙古自治區、兵器行業不能造鐵路車輛空白的軍工戰士。
近年來,在產品研發戰線上,科研人員緊張工作,取得一項項科研成果,加快了核心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
在營銷戰線上,廣大營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奔走在大漠、雪城高原,為“第一機械”品牌增光添彩。
在生產一線,職工們以顧客為中心,加班加點,晝夜奮戰,保證了各項產品的生產進度,用人格的力量生產出一批批優質產品,使顧客滿意度不斷提高。
是的,用軍工五指犁開的創業之路,正奠基著一個現代化企業最光輝的大道。
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我們企業的優良傳統和企業優勢;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和致勝法寶。
“一機人”以艱苦奮斗的企業精神創造出了一機集團生產經營的驕人業績。現在,一機集團正在繼續塑造這種精神,發揚光大這種精神,再創新的輝煌。廣大職工鎖定60億元經營目標,忘我拼搏在各自的崗位上。
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精神
內蒙古一機集團能取得今天這樣的經營業績和發展以及今天這樣的規模化經營水平、這樣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企業與職工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精神的結晶,是企業價值觀的體現。
50年來,從強調“主人翁”意識到樹立“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的思想,“榮辱與共”的思想一直伴隨著工廠延續下來。
“企業與我同發展,我與企業共命運”的企業價值觀,是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提出的更為確切的理念,它是“榮辱與共”思想的更進一步升華,是企業50年發展的動力源。這個價值觀在全公司營造了一種把個人奮斗同企業發展結合起來的氛圍,使職工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企業的價值。相應地企業的價值和企業目標被實現的同時,職工個人的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在這個企業價值觀中,“企業與我同發展”涵蓋了“發展”這一企業主題和“以人為本”的人本文化。“發展”是公司和職工的根本利益所在。人又是第一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職工的智慧和才能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
50年來,一機集團一直重視人才的培育。特別是最近幾年來,樹立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人才現。打出“人才戰略”,開發“人力資源”,努力培養“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專門技能、營銷”四支人才隊伍;全面推進和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速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加快建立有利于推動科技創新的分配激勵機制,積極構建終身教育機制和全員培訓體系,積極實施崗位培訓、技術練兵、專業學習教育和素質建設工程。同時,公司還努力改善職工的工作生活環境。這些都給職工創造了發展的機會和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
職工專業技能和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公司經營的發展,同時也涌現出一批全國和兵器行業專業技能人才,廣大職工的崗位本領都得到了提高。公司取得了佳績,職工也分享成功的喜悅,以更勤奮的工作來回報公司。這種互動雙贏關系,使職工也從工廠的發展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價值觀中,“我與企業共命運”,則是激勵職工樹立憂患意識,以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忠誠忠實、自覺主動地為企業忘我工作。50年來,“榮辱與共”的價值觀念閃爍在工廠發展的每一個緊急關頭。
90年代中期,是工廠最為艱苦的時期,生產資金緊張,民品產品正在培養市場階段,職工開不了全資,有的單位甚至處于停產狀態。在這種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全廠職工毫無怨言,心里擁有的那種熱愛工廠的情懷始終激勵著大家要與工廠同生死、共患難。各單位干部職工群策群力,任務少的發動職工四處攬活,有任務的全力突擊。為了節約資金,職工從家中拿來舊的秋衣秋褲,撕成一塊塊的當擦機床的布,不少人還從個人存款中拿出錢,支援工廠買材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于使工廠渡過了難關,從經營低谷中走了出來。
當地震給工廠造成一定損失且余震還不時發生時,又是廣大職工及時趕到工廠上班,主動承擔壓力,分憂解難,奮力生產,努力工作,創出生產經營的好成績。克服各種困難,餓了泡方便面,渴了喝自來水,天天跑好多路,堅持和各廠家、客戶聯系業務,積極主動地與人家談合同、催貨款。他們這種識大體顧大局的精神,使我公司的經營非但沒受到損失,反而還創出了好成績。
正是這種同甘苦共患難的“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情結,使工廠渡過了一道道難關,取得了一個個勝利,同時也有力詮釋了公司的企業價值觀。
顧全大局的使命感精神
“為了共和國的輝煌”,這就是“一機人”的使命。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這“齊”就是一種大局意識;這“移”就是一種責任感。
50年來,內蒙古一機集團的發展就是靠干部職工從全局出發的齊心合力中鑄就的。
在工廠的每一個發展階段,廣大干部職工體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大局意識和顧全大局的使命感。
2001年9月,我公司北方奔馳重型汽車赴青藏高原參加實地演示。前往參加的全體領導和有關人員帶著公司的重托和期望,在海拔6099米高的唐古拉山脈的施工工地上,展開了一場與天斗、與地斗的較量。全體人員克服呼吸困難、身體不適的高原不良反應堅持工作,人和設備都經受住了高原惡劣氣候的嚴峻考驗。北方奔馳車最終成功地完成了規定的演示項目,取得好成績,各項技術指標完全符合4000米—5000米高原作業要求,成為此次參展企業中第一家“考試”合格的企業,使北方奔馳車順利奔馳到了青藏高原。
50年來,“一機人”為了共和國的輝煌,肩負起把中國的軍工產品搞上去、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奮戰在軍工戰線上。在設計室里,他們通宵達旦地伏案工作;在生產現場,他們晝夜奮戰,犧牲了多少個節假日;在試車場上,他們頂寒風、冒酷暑,同戰車相伴。“一機人”就是這樣用心血和汗水、用智慧和才干研制生產出一個個新產品,在共和國的每一次國慶大典上,都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全公司顧全大局的使命感精神還表現在:
——一些單位的經營想法與集團公司的整體戰略不符合時,立即統一認識,修改自己的思路,全公司一盤棋。
——當公司經營改革發展的思路觸動了個別單位和個別職工的局部利益時,他們立即服從全局利益,調整自己的做法。
——當出現緊急生產任務和關鍵窄口時,許多單位表現出援人力、讓設備、擔責任的好風格。
——廣大退休職工為工廠分憂,相互做工作,傳達公司政策,體諒工廠難處,積極支持子女干好本職工作。
顧全大局的使命感,是企業文化建設中應該倡導的一種價值理念、一種精神風尚。有了這種使命感,就能抓住重點,開創出工作的新局面。
抓大局就是要突出抓好主要工作。全公司各單位廣大干部職工按照公司的整體經營思路,牢固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思想,狠抓“提高市場運作能力和核心產品更新換代”兩項重點工作,突出品牌經營,全力實現60億元奮斗目標。同時,認真搞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由于共同努力,提高市場運作能力和核心產品更新換代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公司的各項管理工作也都取得很大進展。
唯實求變的創新精神
內蒙古一機集團在50年的發展中,追求唯實求變的創新精神,使工廠不斷創出新的業績。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創新的前提。內蒙古一機集團50年來歷經了四次大的思想解放、觀念轉變,為創新奠定了思想基礎。他們根據時代和形勢發展的要求,不墨守成規,不抱殘守缺,以敢于突破的精神,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節拍,超越自我,向舊模式、舊思維、舊框框挑戰,為企業經營改革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突破單一軍品生產機制,適應轉軌變型、保軍轉民的形勢創新開發,在軍工企業中較早地走上民品開發的路子。
企業三年邁出三大步,先后攀登上20億、30億、50億三個臺階。
圍繞做市場、做規模大膽改革,在經營方式和增長方式上進行根本性的轉變。經營工作由偏重關注內部轉向關注市場和外部環境;由注重產能轉變為注重營銷;由習慣于經驗轉變為追求新鮮;由被動跟進轉變為主動引導;由封閉排外轉變為在競爭、合作中發展。
在產品研發上,與市場運作相結合,以顧客為中心,體現顧客價值,滿足用戶的產品需求。
推進管理創新,實行市場營銷戰略管理、價值鏈管理、走動式管理、格斗管理、點菜式管理、預期型安全管理。
進一步調整五大塊業務產品結構,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業務體系,制定了“突出車輛主業、輻射相關業務、激活輔助產業”的戰略方針。改進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創建了“實效型政工”新格局,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注入新的活力,為企業發展開辟了綠色通道。以“五好一準確”為內容,推動班組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
以“技術領先、品質立業、服務顧客、永爭第一”為內涵,實施品牌經營,盡快形成“第一機械”品牌效應。
品質立業的敬業精神
長期以來,一機集團從全面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入手,培育“一機人”的企業意識、企業責任感、榮譽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注重精神激勵,倡導奉獻精神。公司還提出“人品決定產品”、“質量就是人格”、“下道工序就是用戶”的質量觀,從而把企業融化為一個重視質量的整體,形成質量至上的文化氛圍。“技術領先、品質立業、服務顧客、永爭第一”的“第一機械”企業品牌內涵,把“品質立業”問題放到全力打造“第一機械”企業品牌的高度,使職工以崇高的敬業精神去創造“第一機械”的一流產品。
近年來,全公司廣大職工以“品質立業”的敬業精神,圍繞提高市場運作和核心產品更新換代為重點工作,體現出了更高的精神境界。廣大一線工人、科研人員、營銷人員,無論是在生產中、產品研發中,還是在經營管理中、市場銷售中,都以“顧客為中心”,在各自的崗位上體現顧客價值,樹立品牌意識,一切為顧客的需求和滿意服務,建立顧客的忠誠度,樹立企業的美譽度。在生產上,落實時限進度,嚴格履行交貨合同;在質量上,精心加工、道道受控,努力實現“零缺陷”,打造精品,追求卓越;在產品研發上,顧客需求什么就研發什么;在產品營銷上,實行誠信服務。
品質立業,反映出的是“一機人”的敬業品德,立起來的是一機集團的發展大業。內蒙古一機集團企業文化建設是同企業50年的發展并肩前進的,“一機精神”使這個軍工老廠展現出一個蓬勃向上、充滿青春活力的新風貌,為企業的規模化經營和跨越式發展,為全力打造“第一機械”品牌,提供了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