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星
我在河南江河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機加分廠作副廠長。實踐中使我深深地認識到,企業要發展中層領導是關鍵。那么,中層領導怎樣才能發揮應有作用呢?
轉變觀念能上能下。人的習慣觀念是在長期生活工作的環境中逐漸形成的,非常不容易改變。習慣觀念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看不見摸不著,但你能感受到,這種力量是巨大的,可以移山填海改造人間。我們如果不能客觀地認識習慣觀念的特殊性,就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走彎路,甚至碰壁,落得凄涼結局。2000年,我在基層單位推行三項制度“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員能進能出”改革,因推進時間快、員工觀念轉化不夠、人員調整不到位等諸多原因,在經濟形勢好轉、分配制度建立、管理日漸正常的情況下,反而出現人心背向、指揮失靈、矛盾激化等問題。所以,我們在引進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用于工作之際中,應提早積極開展教育培訓,發展、培養能夠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人員,在恰當的時間、場所、機會,把它安置在恰當的崗位上,然后逐步有序地開展工作。通過被安置人員的模范帶頭及言談,逐步改造老的、舊的、不合時宜的習慣觀念,樹立新的、有活力的、適應時代發展的理念,把員工們擰成一股繩,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氛圍。
面、線、點有機結合。企業內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可謂包羅萬象,構成一個體系多方面的交叉網狀結構,涵蓋了我們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從理論上講,如果照章辦事,全面落實相關要求,那么我們的工作應當是優秀的、無可挑剔的,而事實并非如此!我們的工作不斷有差錯出現、漏洞存在,說明我們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時管理不到位,沒有深入下去,漂浮在表面上,說起來什么都知道,實施起來往往陰錯陽差、張冠李戴或含糊不清,這是管理工作的大敵。當正確的方案實施時,細節決定方案的成敗。2001年上半年,單位接到加工一批產品的訂單,在正常往下布置作業時,技術員與操作工反映,這種產品過去加工過,生產330件只合格了27件。面對這種情況,我查閱了過去加工該產品的工藝技術資料,并詢問操作工在生產過程有沒有發現異常之處,在最后一遍查閱流通過程時竟發現加工產品的圖紙被二次轉化過,經與原圖比較發現轉化時疏忽了工藝過程關聯尺寸的變化。問題結癥找到了,依原圖快速制定出一份尺寸關聯圖掛到操作臺前供使用,結果效果顯著,加工產品1120件,僅報廢11件。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在開展日常工作時,必須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地從管理工作的每個細節著手,由面到線到點,再由點到線到面,才能言之有物、矢之有的,使我們在管理中把握工作,在工作中創新管理。
培訓考核雙管齊下。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是我們決勝市場的基本條件之一,誰擁有了高素質的員工誰就掌握了市場活動的主動權。要把握住這個主動權,就必須組織員工培訓學習,結合本職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理論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方式搞崗位練兵,突出短平快,兼顧中長項。只訓不考也不行,考是訓的督導官,只有考試內容日常化、實用化,考試紀律嚴格化、平等化,才能培養一支多元化的適應市場業務需求的精干員工隊伍。考試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標準,通過兩種不同側重點的培訓,解決生產任務忙人員不足、生產任務少人員臃腫的客觀問題,減少用工量達20%,收到了忙時人員有“余”、閑時人員不“少”、員工收入不減的效果,穩定了員工隊伍。
分配量化按利取酬。企業是營利性組織,不是慈善機構。企業要把薪資分配的方法盡量科學量化,誰貢獻大給組織帶來的利益多,就分給誰較多的酬薪,引導員工追逐高效利。我們在薪資分配過程中,按時間長短采用日工資、月工資和年薪、任務量大小計件(計時)、計項進行分配。按收益大小采用機長制工資、分成制工資,對稀缺人員搞特定工資。通過靈活多樣的薪資方案,很好地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完成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業務。
內部流動人盡其才。俗話講樹挪死、人挪活,合理的人員流動好比流動的水不腐、轉動的軸不朽,從而充滿生機活力。給員工開放一個舞臺,讓他們選擇和扮好角色,也讓他們在心中牢牢樹立一個理念,那就是不論主動流動還是被動流動,都屬正當之事,都應該支持與配合。在開展此項工作中,我們從三個方面著手,一看工作實效,人員流動后對團隊、對個人而言,任務完成得怎樣;二看個人受益,人員流動后個人受益是否達到較合理狀態;三看個人心態,人員流動后心態是否平衡、對新崗位是否適應?通過這幾方面工作,消除了人員流動的負面作用,強化了人員流動的正面作用,營造了一個人員流動、追求團隊和個人效益最大化的新理念。
明確目標不留死角。把工作目標分解成一個具體的可量化指標,就能夠使我們的工作變得條理化、有序化,使得我們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人來抓,知道抓什么、怎么抓、為什么抓,做到有的放矢。分廠有目標,班組有指標,個人有任務,綱舉目張,上下一盤棋,使我們隨時能檢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使每個員工知道自己一天要干什么、怎么干?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每一項分解指標的完成就構成了全年目標的勝利實現。這樣我們就把握了全局的主動權。
立足市場拓寬創收。像我們這樣對外加工手段比較弱、不完善、業務交往不多的分廠,也決不能自認倒霉而不求發展,必須主動地有針對性地立足市場,拓寬創收渠道。通過對外加工,提高了分廠在周邊廠礦中的知名度,樹立起定價合理、交貨及時、質量可靠、服務周到、合作放心的良好口碑。實踐中,我們還創造了一種傻瓜式的服務模式,用戶只用講明他的需求,其余的由我們來搞定,實現用戶自愿選擇我們、合作后留戀我們、有業務就想到我們的境界。通過優質服務,我們建立了良好的業務網絡,目前正積極探尋落腳點,創建自己的品牌,以期實現自己企業的市場份額。
上述各方面的工作,相互聯系構成一體,只是在不同時間表現出不同的側重點。持之以恒開展,定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