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生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常見的有胃癌、腸癌、食管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而占成人惡性腫瘤3%的腎癌卻容易被忽視。
腎癌雖然沒有肝癌、肺癌、食管癌那樣兇險,但是,由于被忽視而早期發現很少,多數腎癌確診時已有拳頭大小。除了手術切除外,腎癌對化療藥物普遍抗藥,最對癥的藥物,其有效率僅15%左右;放射治療對腎癌大都不敏感,手術后再放、化療也只能提高5%-10%的5年生存率,而能夠早期發現及時手術則預后大不一樣。如局限在腎臟內的腎癌,手術后健康存活5年或10年以上者非常普遍。若腎癌已有局部擴散,甚至侵入體壁或附近臟器而無遠處轉移者,手術后5年生存率也有30%~40%。如腎癌伴有肺、骨、肝、腦及淋巴等遠處轉移,則預后就糟多了。因此,要提高警惕,力爭早期發現。
近年來,筆者在臨床上先后診斷了不少腎癌病例,略舉一二以供參考:
例1:干部,男,69歲,8年前因腰痛及血尿,經B超、CT確診后手術,腫瘤拳頭大小,未進行放、化療,健在。
例2:干部,男,66歲。7年前因血尿,經B超、CT診斷為腎癌后手術,腫瘤雞蛋大,未進行放、化療,健在。
例3:藥師,男,59歲,9年前發熱、胸痛、肺部結節半年,抗結核治療無效,血沉80毫米/小時,住院期間進行肝、膽B超檢查時偶爾發現腎腫瘤,又經CT診斷腎癌,手術后間斷化療4年余,病故。
例4:泌尿外科主任,男,71歲,5年前因消瘦、腰痛,自認為“有錢難買老來瘦”和腰肌勞損,半年后經查確診腎癌,術后做過放、化療,健在。
以上1、2兩例均有血尿而檢查,例3雖是偶然發現,卻已到晚期,例4是專科主任醫師,居然也忽視了腎癌的存在,其實也不足為怪,誰老想著自己得癌癥呢!
腎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開始發病時多無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在出現血尿、腰痛和側腹部腫塊之前,約有半數病人有較為明顯的腎外征象。常見的腎外征象如下:
發熱:沒有感冒及身體其他部位的炎癥,體溫在38~C上下,約占30%。
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厭食、腹脹等,約占45%。
貧血:血色素在100克/升以下,可有貧血貌或頭昏乏力,約占30%。
高血壓:血壓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上,可有頭昏、乏力、失眠、浮腫,約占40%。
紅細胞增多:可達5~6x10~2/升,約占35%,肝功能異常或血鈣增高者各占1%-5%。
以上大多數征象不難發現,關鍵是想不到腎癌的可能。當你或你周圍的人出現上述征象時,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于出現血尿,大多數為無痛性、間歇性全程的肉眼可見的血尿,即便是一次也不能放過。如果出現腰痛,常為一側腰部持久的鈍痛,少數可出現絞痛或在一側腹部摸到質地堅硬的腫塊,則必須去醫院確診。
現在,腎癌檢查首選B超,確有腫瘤時再加CT或磁共振檢查,能確定腫瘤大小、位置、有無局部蔓延和淋巴結、血管受侵犯的情況。對于確診腎癌的病人,還應拍全胸片、肝臟B超及骨掃描,因晚期腎癌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已有遠處轉移。
腎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早期患者術后可長期健康存活,晚期患者術后是否放、化療,對預后的好壞似乎沒有明顯差異。總而言之一句話,早期發現好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