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爆炸出路何在
據人口專家預測,地球上的人口正以每35年加倍一次的速率在增加,到21世紀的中后期,世界總人口將突破二百億。人類將面臨著向陸地以外遷居的新問題。
太空,目前對我們來說太遙遠,那么,近在咫尺的海洋又如何呢?
用生物進化論的觀點去研究生命與海洋的關系時,你會驚奇地發現: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來自海。那么,今日遇到人口大爆炸難題時,人類也只有回歸到自己的生命搖籃———海洋里去,才是一條現實可行的出路。
規劃中的海上城樓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已在神戶沿海建成一座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可供二萬多人居住。八十年代末,日本政府提出了舉世矚目的海上城市規劃藍圖:21世紀要在日本近海建造25000個海洋城市。
日本政府曾通過一項決議:在離東京城約120公里處的海面上,建造一座巨大的“海洋通信城市”,作為未來25000個海洋城市的“首都”。日本最大的13家建筑公司聯合承包了這項宏偉的工程。
建筑藍圖上的“海洋通信城市”是高出水面80米的懸浮式垂直型海上城市。這座海上大都市共有十四層建筑物。內有工業區、旅館、酒吧、商場、醫院和學校等;頂層有超音速飛機起降設備的國際機場和兩條6000米長的飛機跑道,一個體育中心。最精彩的是城頭設有多個衛星地面接收站和衛星通信系統,既可為25000個海洋城市和日本本土作天氣預報,又能與世界各地進行衛星通訊。因此而定名為“海洋通信城市”。該海洋城市可容納100萬常住人口,外加接待50萬游客。這項工程預計2100年完工。
海底家園前景可喜
海底酒店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基拉各市的淺海底,酒店最尖端離水面9米,面積達90平方米,開業以來,生意一直很興隆。這家海底酒店取名為“凡爾納海底酒店”。想要大規模地營造海底家園,還必須解決許多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而科學家認為,只要解決了供電問題,其他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海水通過電解可以制造空氣,海水淡化技術已無任何問題。
1995年2月11日,德國波恩傳出一則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艾勃哈特·霍伊斯勒利用壓電塑料薄膜研制一種簡易海水發電系統。據說,美國海洋建筑學家正在勾劃海底城藍圖:計劃21世紀,在夏威夷群島的海底營造環島海底城。
水下列車直抵龍宮
隨著海上人工島、海上城市、海中公園和海底樂園、海底工業城、海底采礦區以及其他海上海底設施的建成,大海中還必須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專家們認為,開發兩棲型的水下列車,是21世紀最安全,最時髦的交通工具。
美、英、法、德等國的專家認為,水下列車目前尚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列車結束海中旅行之后緩緩上升,以免旅客產生不舒服感;此外,鋪設于海中的單軌高架鐵路因海水的腐蝕須經常檢修,但這項工作難度頗大,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將先使用水下列車。旅客用不著為安全問題而擔心,一旦水下列車在水中遇到意外,其“啟閉”式制動裝置可使列車自行脫軌浮上水面。
乘座水中列車的最大特色是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旅客們可透過玻璃舷窗舉目四眺,享受海中的特有風光:海龜將從身旁閃過,蝦兵蟹將向你迎面撲來,魚兒將在你頭頂嬉水,海豚將尾隨著你游蕩,千姿百態的珊瑚將在你腳下飄搖,你仿佛真的到了東海龍王的水晶宮。
如魚得水暢游海底
生活在海洋里的居民,特別是居住在海底家園中的人們,還必須像生活在陸地上一樣走家串戶,出門上街。為此,科學家已著手研制小型海底交通工具。英國伯明翰工程師尼恩新發明了水底摩托車,只要把頭伸入透明塑膠玻璃頭盔,空氣便會由置于車身的空氣量筒泵抽入頭盔,駕駛者的頭部可保持干爽,并能清楚地看見1800范圍內的事物。
科學家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人如果能像魚兒一樣可直接呼吸海水,那么我們就會自由暢游海底了。
美國潛水生理學家彼得·貝納特博士找到了可供呼吸用的液體,稱為過氟化碳。德國的科學家利用過氟化碳原理成功地研制出了潛水員用的人工水肺。帶上這種水肺,潛水員就不必背上沉重的供氧瓶,而是像魚兒一樣在海水中直接呼吸。人工水肺還需要具備調節吸氧量和補充氧的功能。可科學界認為,不出數年,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人類返樸歸真,重回海洋,盡管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人類擺脫沉重的氧氣瓶,在海洋自由遨游的日子為期不遠了。一個設施完備、行動自如的海中家園的前景也更清楚可辯了。據此,國際科學界預言,人類有望在21世紀回歸海洋,在海洋里生活、工作和定居……。
(摘自《購物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