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功
日本是一個島國。大海給了日本無限“恩惠”:豐富的漁業資源使日本飲食充滿“海味兒”,海洋性氣候使日本水資源充足,長長的海岸線和沙灘是人們垂釣和休閑的好去處。然而,急劇擴大的經濟產業和生活休閑活動卻造成嚴重的海洋污染,海洋機能在退化,美麗的海濱在萎縮,魚類繁衍棲息的場所被侵蝕。
這一切,很多日本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全國性的社團法人組織“海和沙灘環境美化機構”的指導下,各地海洋環境美化運動正在蓬勃興起,大家紛紛行動起來保護海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項活動是清除海洋沿岸垃圾。
海洋沿岸垃圾分人工垃圾和自然垃圾,人工垃圾主要有紙、布類、玻璃陶器、塑料、金屬飲料罐、油污等,多由觀光旅游、洗海水浴和垂釣者亂扔和海上生產活動所致;自然垃圾包括漂浮物,如木頭、草類等,多由陸地流入海洋。為了解決垃圾問題,“海和沙灘環境美化機構”向公眾提出了“不增加垃圾三原則”,即不產生垃圾、不扔垃圾和帶走垃圾。與此同時還大力推動全國各地保護海洋團體對海岸垃圾進行大規模清理。清理海洋垃圾的人有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把這當成唯一的使命,有的志愿者則定期參與垃圾清理。除此之外,還有政府官員和民間團體組織的全國性清理活動。有關統計數字表明,自1992年以來,日本全國的志愿者清理的海岸線達30884公里,參加清理的人數達138萬人,回收垃圾達54萬立方米。
第二項活動是對全國的海底藻場和海河交界的淺灘進行調查。藻場的功能除了可以生產海帶、裙帶菜等,還是魚貝類產卵和孵育的場所,同時可起到凈化海水的作用;海河交界的淺灘是盛產蛤仔、文蛤、幼魚和幼蝦的場所,堪稱生物多樣性的寶庫。調查內容包括藻場和海河交界的淺灘的面積,在每個縣分布的情況,每年的減少情況,潮位差的大小,海洋生物的分布,漁業資源增加和減少情況,水的透明度,過去的填海工程造成的影響等。調查都有非常詳細的數據,既可為政府制定保護海洋的政策提供科學依據,也可以提醒普通公眾注意保護海洋。
第三項活動是大力宣傳保護森林。浩瀚的森林,可以不讓水土流失,把天上雨水儲存在落葉和土壤中,然后再慢慢流到海里。森林水土保持功能使匯入大海的雨水含有腐葉成分,變成魚貝類和浮游生物的食餌和海草類生長的養分,大海因此成為更為五彩繽紛的世界。沒有森林,雨水會變成洪水,把挾帶的泥沙傾瀉到海里,對魚類繁衍棲息地造成嚴重影響。因此,保護海洋就要愛護每一片森林和每一棵樹木。日本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每一座山都布滿郁郁蔥蔥的林木,還通過“海和沙灘環境美化機構”進行各種宣傳活動,讓公眾都知道森林和海洋的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