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搜索市場的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從全球范圍來看,搜索已經成為整個網絡世界第三種“殺手級”的應用服務——前兩種分別是電子郵件和網絡瀏覽;在中國,從去年年底開始,搜索引擎又一次成為互聯網業的關注焦點。
2003年11 月,雅虎斥資近人民幣10億元收購了中國的關鍵詞搜索公司3721,并在此基礎上整合推出搜索門戶子品牌“一搜”;2003年年底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商務資訊服務商慧聰國際也開始下大力氣推廣“中國搜索(中搜網)”的服務。此外,早在2002 年2 月便早早推出中文版“廣告關鍵詞(AdWords)”業務的Google在其中國競爭對手百度最新一輪私募中一擲千金,參股后者,覬覦中國互聯網搜索市場的野心路人皆知。
對中國的互聯網搜索引擎服務商來說,這已是第二次浪潮——第一次是互聯網在中國剛剛興起的時候,手中闊綽的中國門戶網站們一度將提供免費搜索服務作為吸引訪問者的利器,紛紛大筆斥資購買外部開發的搜索引擎,并因此讓許多技術天才成功套現。經歷了互聯網起落的中國搜索引擎服務商們,現在除了向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服務獲得收入外,早已將目光放在前景更加光明的互聯網分類廣告市場。Overture(目前是雅虎全資子公司,雅虎2003年7月收購)和Google等國際公司創下的佳績給它們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Overture和Google的盈利模式

搜索排序收費:當廣告主希望同自己相關的網站或網頁內容出現在搜索結果的前列,需要支付費用,購買關鍵詞或相關短語。按照Google的“Premium Sponsorship”服務收費標準,廣告主購買3個月的搜索排名服務需要支付1.5萬美元;而該項服務推出之后,僅僅一年半,就有超過1萬個廣告主選擇了這項服務。調查公司的研究結果顯示,選擇這項服務給廣告主帶來的影響非常顯著,它們網站的瀏覽量均出現了大幅攀升,所以,廣告主對這項服務的忠誠度很高。
點擊率付費的廣告:Overture在2002年2月開始嘗試推出點擊率付費廣告的業務。當廣告主選擇關鍵詞或相關短語后,自己決定愿意因網絡用戶每次點擊而向搜索引擎公司支付費用。根據廣告主愿意支付的點擊付費率,搜索引擎公司設定廣告在相關搜索結果頁面的廣告位置出現的頻率和位置——廣告主愿意支付的費率越高,廣告出現的次數越多,廣告在搜索結果頁面廣告位置的排名越靠前。不過,只有當廣告鏈結被點擊之后,廣告主才會根據點擊數量支付廣告費。在Google的搜索結果頁面上,相關的廣告列出在頁面右端的空白處;在Overture的搜索結果頁上,同關鍵詞相關的分類廣告列在搜索結果的最上方,以“贊助品牌”的形式出現。
在上述兩種主要的商業模式下,Overture和Google的業務均出現了幾何級的增長。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瑪麗·米克將搜索引擎的這種盈利模式稱為“搜索/尋找/獲得(SFO)”業務,她認為這是一種將互聯網的媒體功能和查找功能結合起來的很好途徑,大量的電子商務網站均受益于這種商業模式,Google、eBay、Amazon.com、雅虎、Expedia、微軟和Overture則推動了這種功能的發展,使得廣告主和互聯網用戶可以降低交易中的不必要環節,令市場更加有效。
米克估計,2001年美國付費搜索市場的規模在10億美元左右,到2006年,該市場將達到50億美元的規模。她認為,在美國,SFO發展的下一波動力在于對數字音樂和二手產品的搜索需求。
不過,目前從已經公布業績的慧聰公司的搜索業務(百度和“一搜”目前并未公開財務數據)來看,中國的互聯網搜索服務供應商們還只是剛剛起步。中國不斷增加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再加上中國缺少線下基礎設施而無法有效地搜尋許多東西,因此,相對應的在線搜索機會誘人,吸引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