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號稱“中國首席商務資訊服務商”的慧聰如何賺錢,并如何在互聯網領域探索;這個人均創造利潤并不很高的“新經濟企業”如何激勵員工不斷創新進取
慧聰國際市值:7.04億港元
慧聰(8292.HK)究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一家傳統公司?這可真是一個問題。
對此,慧聰的創始人兼舵手郭凡生不置可否,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他只是說,慧聰自有慧聰的模式,要靠著“低利潤”做成國內第一大資訊供應商。
2003年12月17日,慧聰就是靠著“中國首席商務資訊服務商”的名號掛牌香港創業板,與郭凡生一同打拼多年的眾多創業伙伴因為公司的廣泛持股計劃而個個賺得盆滿缽溢。那么,這個因“創造了上百個百萬富翁”而聲名鵲起的公司究竟做些什么?
“舊”經濟推動的新經濟
在摩根士丹利明星分析師瑪麗·米克新近撰寫的《中國互聯網報告》中,對慧聰的商業模式描述為“付費搜索引擎”;并且自2003年下半年之后,有心的互聯網用戶也會發現,新浪、搜狐、中國網等主要門戶網站均開始使用慧聰提供的搜索引擎。不過,現在稱慧聰為一家以搜索引擎為主的互聯網公司,確實有些為時尚早。
從1992年慧聰國際資訊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到現如今,慧聰的員工數量從二十來號人擴展到兩千多人,實際上支撐公司發展的業務一直是提供商情咨詢服務,其信息提供的領域跨IT、汽車、家電等幾十個行業,并以此形成了信息服務、市場研究、網絡運營、軟件開發等八大系統疊加互動的商務模式。
該公司2003年年報數據顯示,當年營業總額超過3.2億元,其中42%的收入來自工商業目錄及行業門戶網站等信息資訊產品,慧聰賺取企業會員費以及企業在工商業目錄和黃頁目錄上刊登廣告而支付的廣告費——這是慧聰的主要收入來源。
時光倒轉十二年,90年代初,電腦、電器市場正處在價格混亂的時代,一條街上同一種電器或電腦常常賣出好幾個價格,最多時能相差20%。郭凡生發現了這個問題。經濟專業出身的他意識到,要想建立一個高效運行的市場,必須有兩個條件——沒有壟斷、沒有信息阻滯。當時電腦、電器市場最大的問題恰恰就是價格開放之后沒有人來集中披露價格信息。于是,下海伊始的郭凡生決定靠打破這種信息阻滯來創造財富,創建了慧聰,印刷工商目錄和黃頁,向客戶提供商情商訊。
隨后互聯網的興起給了慧聰新的機會,在印刷紙質商情的同時中,慧聰開始拓展通過互聯網傳播的網刊服務?;勐斈軌驊{借提供信息獲得收入,原因在于其十二年的發展中,提供的行業資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每月出版超過55份區域性及全國性的工商業目錄,覆蓋21個行業;

——出版13份覆蓋13個專業行業的黃頁目錄;
——行業門戶網站(www.hc360.com)提供內容豐富的商業信息,共覆蓋57個行業。
除了來自工商業目錄及黃頁目錄信息產品的收入外,慧聰另外38%的收入來自代理電視廣告業務。目前,慧聰已經成為鄭州電視臺、濟南電視臺、烏魯木齊電視臺和蘭州電視臺的獨家代理,管理四家電視臺的電視廣告時段;其中與蘭州電視臺以合營企業形式進行經營。
工商業目錄及黃頁目錄收入和電視廣告收入合計占到了慧聰總營業收入的80%左右,且近年兩部分增長幅度一直穩定在20%以上,是公司相當穩定的收入來源。
相比之下,慧聰的搜索引擎服務收入目前僅為公司收入總額的5%。不過,由于增長速度迅猛,有望在未來發展成為公司利潤的主要支柱。
行業門戶能做多大
從紙質的商情服務到通過互聯網傳播的網刊服務和行業門戶網站,慧聰的商務資訊服務走的是一條典型的“水泥+鼠標”之路。借助自己在該領域的優勢,慧聰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大的“中國行業門戶”。7月8日,已經擁有近20個分支行業的hc360慧聰網又推出包括鋼鐵、能源、紡織等在內的23個新行業網站。通過此次行業網站擴容,hc360慧聰網所包含的行業網站已經達到62個。
按照慧聰自己的說法,“hc360”的寓意就是要“植根360行、服務360行”,為客戶提供最權威的行業資訊和最專業的網上交易服務。而所謂行業門戶,可以理解為“門+戶+路”三者的集合體,即包含為更多行業企業設計服務的大門,豐富的資訊信息,以及強大的搜索引擎?!伴T”就是為更多的行業及企業提供服務的大門;“戶”就是在商機板塊、資訊板塊和服務板塊中為企業提供豐富的交易信息,解決“找買家和賣家”的難題;“路”就是搜索引擎。
郭凡生告訴《新財經》,在不久的將來,hc360慧聰網還會繼續進行行業網站的大擴容,“使hc360慧聰網無論在行業資訊的覆蓋面上,還是在交易市場商機庫的質和量上,都達到一個更高的水準?!?/p>
以汽車行業為例,目前每天有近萬個獨立IP的用戶訪問慧聰汽車網,在此查詢行業信息,每日的訪問量達到12萬次。
慧聰此番推出“行業門戶”的概念,是要避開自己并不擅長的面向個人用戶的信息服務,但并沒有脫離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日復一日積累而成的龐大數據庫和其遍布全國的數據搜集與銷售能力。畢竟,如此及時全面的數據正是商家們所需要的。
當然,從商情信息網站向行業門戶的升級中,慧聰所擁有的行業信息數據,卻只能是支撐其行業門戶概念的內容之一,整個行業門戶需要充實的內容還有很多,慧聰所要面對的難題和挑戰同樣不少。

押寶中搜網
真正讓慧聰體現“互聯網”特色的還要數搜索業務?;勐斣?001年開始介入搜索市場,目前該業務由旗下的中國搜索(中搜網)開展。
2003年初,郭凡生請來搜索引擎專家陳沛加盟慧聰。之后,慧聰獨創了“搜索聯盟”的營銷方式,邀得國內600余家網站加盟,取代百度成為各大門戶的搜索技術提供商。2003年下半年,慧聰搜索實現盈利,并且成為中文流量最大的搜索引擎。
據中搜網總裁陳沛介紹,2003年慧聰的搜索收入比2002年增長了106%。他預計2004年搜索引擎服務的收入有望達到五六千萬元,實現翻兩番的目標,從而在未來3~5年中讓搜索服務成長為慧聰的主要收入來源。
陳沛認為,目前中國的搜索市場競爭激烈,是因為2003年以后所有人都看到搜索引擎的價值。它的價值不僅來自于搜索引擎已經成為僅次于電子郵件的第二大網絡應用,更在于搜索引擎本身通過搜索排名的方式發現成功的盈利模式。全球互聯網市場每年的增長速度達到了35%,到2007年可能達到70億美元。
在陳沛看來,現在中國的搜索市場上從事搜索業務的廠商特別多,而且都稱自己在做差異化搜索,就像雅虎現在還在繼續它的分類搜索;3721網絡實名其實是一種邊緣化的搜索;8848做電子商務的產品搜索;百度做的是關鍵詞搜索;而中搜已經走到了第三代智能搜索。
在中文搜索市場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的今天,中國搜索無疑搶占了先機,然而中搜的前途也并非一路坦途。GOOGLE、雅虎(已經推出了獨立品牌“一搜網”)等各大搜索業巨頭都已經宣布不久將會推出第三代中文桌面搜索工具。
中國搜索目前雖然已經初步確立了品牌效應,但是在知名度上一時還難以與GOOGLE、雅虎等抗衡。一旦對手第三代產品問世,可能會有大批網絡用戶選擇老品牌的新一代搜索技術,存在被替代的風險。此外,“教育”網民了解第三代搜索引擎的重任也落在了中國搜索肩上。很多網民搜索的習慣還停留在第二代搜索技術層面,即打開頁面,鍵入搜索關鍵詞的使用方法。很多人一時還沒有認識到“智能搜索無處不在”的便捷方法和理念。
擺在中搜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趁著搜索巨頭的第三代產品還沒有推出之前,打好“時間差”,盡量讓網絡用戶認識到中搜產品的先進性,搶先占領第三代技術的市場,使中搜變為智能搜索產品的首選是當務之急。
積少終成多
慧聰目前有員工2200多人,按2003年稅前利潤4460萬元計算,人均年創造利潤總額數僅為2萬元。與其他互聯網企業相比,慧聰的人均創造價值數的確屬于偏少的企業。
不過,郭凡生告訴《新財經》記者,有時資訊服務的某個行業創造的利潤偏高時,慧聰會通過加大刊物發行量的手段來大幅降低利潤,目的是制造低利潤現象,有效防止競爭對手進入此行業。那些想模仿慧聰業務的公司,會在如此低利潤模式的邊緣徘徊并望而卻步。

用郭凡生的話說,慧聰“不怕少,但求穩”?;勐斆磕甑男袠I范圍和業務都在擴張,每一項行業資訊服務將提供“行業黃頁+行業年刊+研究所+行業網站+搜索引擎”五項服務產品,實際上就是把信息公司、市場研究公司、廣告公司、展覽公司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它成為一個互相銜接、互相支持的整體。市場調查和廣告代理反過來再支持慧聰的商情數據庫。
這是一個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疊加和互動”的過程。郭凡生開始在商情的客戶基礎和數據庫基礎上大做市場研究,因為有現成的巨大數據庫支持,市場研究就有了比競爭對手更強的實力。有了市場研究,慧聰就可以很方便地開展廣告代理與展覽業務,同時更快地促進了互聯網和搜索客戶的訪問量。
每一次業務的拓展,是一個疊加的過程,而每一次疊加,慧聰都可以獲得超額的利潤。長期以來的經營經驗使慧聰具備了一套行業快速復制的成功模式,只要100~200萬元左右的投入就可以快速地開發一個新的行業,而對手要想介入至少要花費上千萬元的投入。
再創業
“慧聰真正困難的時刻實際上是現在。” 歷經很多困難之后,郭凡生如是說。2000年之時,慧聰一口氣投資了十幾個新的行業,凈虧損2000多萬元,許多員工紛紛離開。但是郭凡生認為那段日子其實過得很踏實,因為他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投資肯定沒有問題,只是回報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已。
在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一下成就了上百個百萬富翁之后,郭凡生倒感到幾許憂慮,他怕大家的干勁也許將從此消失。他認為,創業階段的終結,大功告成的心態,正是影響慧聰發展的最危險的信號。如何將“創業階段”延續,讓大家始終保持一種創業的激情狀態,同時激勵更多的員工成為百萬富翁,得到“創業者”的收入,如何確立新的創業機制是郭凡生下一步思考的問題。
郭凡生向《新財經》記者透露了下一步循環創業機制的構想:公司每開拓一個新的行業或開展一項新的業務,不在上市公司層面進行,原因是上市公司的各項成本支出均較高,不符合創業的需要。因此,單獨成立一個各項成本支出均較少的創業公司。

按照新設想,在設立新的創業企業時,公司出資80%(包括核心的管理和技術的輸入),創業者(新業務拓展負責人)出資20%,而實際占有股權比例為慧聰公司持股60%,另外20%作為干股贈送創業者。隨著兩三年的經營,創業公司進入盈利階段后,上市公司再溢價將創業公司購入上市公司。這樣,創業者手中的持股將會以數倍猛增,再次成就上百個百萬富翁。
當然,這一計劃實施的前提是說服投資者,讓他們相信資本回報的少量流出將會導致公司業績的更大規模提升,未來的回報會更加豐厚,這一模式的成功運作其實會是一個雙贏的模式。而對于慧聰和它的員工,更關鍵的是保持一種 “永遠在路上”的狀態。
“全員股份”慧聰造
目前,慧聰在國內30多個城市建立了分支機構,每月發行200多種商情。其他公司很難復制慧聰的業務,并不是因為該業務極端復雜,而是在于這個簡單業務后面附著著極其復雜的管理工作。
問及慧聰的核心競爭力,郭凡生的回答簡單而肯定:慧聰的制勝法寶是其制度上的創新和應用。慧聰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發展成為中國信息服務業的領導品牌,不僅因為懂得如何使產品增值,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其自誕生之日起就執行的全員勞動股份制。這種制度多年里始終貫穿于慧聰的經營活動中,激勵著企業的不斷創新、員工的努力開拓。
郭凡生的制度哲學是將企業的經營分為激勵制度和管理制度兩類。“要做好一個企業,第一要有好的激勵制度,這是最重要的;第二還要有好的管理制度。”
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慧聰,其間經歷了諸多的市場考驗,最讓郭凡生自豪的卻是由他所創立的“全員勞動股份制”——類似于鄉鎮企業的股份合作制的一種“不倫不類”的制度。
慧聰的“全員勞動股份制”規定,股東年底分紅將不按照股份分紅,股東全體分紅不得超過公司分紅數總額的30%。郭凡生個人股份雖占了公司股份的50%,但年終分紅也不得超過10%。剩下70%的紅利分給公司內不持股的普通員工。換句話說,即便不談股份,僅年終分紅,不持股的員工獲得的分紅總額要遠遠大于所有董事分紅。這樣的分配制度限制了所有持股股東的權益——按照規定,郭凡生自己名下的80%的分紅連續多年分給了公司不持股的員工。
“尊重知識、以人為本”是以知識為主要財富的新經濟企業必須遵守的用人之道。本身業務結合了網絡經濟和傳統經濟特點的慧聰,創造性地進行了“全員勞動股份制”的實踐。則是對“尊重知識、以人為本”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