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高
川劇中的變臉,煞是精彩,忽兒是李靖天王,忽兒變成韋馱將軍,忽兒又變成哼哈二將……如今企業“改制”中也有變臉變得精彩的。
靠山縣刨床廠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始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由小型到中型、由中型到大型,一步步發展到擁有1.5億元固定資產、近萬名職工、年稅利達2000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30%的大型企業。第一任廠長李義芝因刨床廠興旺壯大,連任20余年,現仍任刨床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成了縣里響當當的知名人物。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改革的東風從農村吹進了城市,刨床廠雖也進行諸如“定額承包制”、“目標責任制”等形式改革,但不過是翻翻牌而已,臉還是國有企業那個臉。
時光走進90年代中期,上級號召大力發展和支持民營企業,李義芝腦子靈動起來,且恨自己悟得太晚。
不久,縣城南頭建成投產一家叫北山刨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的民營企業。這家民營企業的老板叫穆自力。穆自力原來是縣刨床廠的一名職工,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被北山一家姓穆的老倆口送到刨床廠上班。一進廠不知怎的就受到廠長李義芝的青睞和重用,把他從生產崗位調到技術崗位,從技術崗位調到銷售崗位,又從銷售崗位調到管理崗位;從段長升到生產車間主任,從車間主任升到副廠長,正當他仕途如日中天時,穆自力突然辭職了,去城南干起了民營企業。
穆自力的辭職和另謀高就,自然在縣里引起議論一片。但議論歸議論,又能把人家咋的?上級號召的嘛!至于穆自力與李義芝的關系誰也吃不透,只知道臉面上長得像爺兒倆。
北山刨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生合天時地利,左右逢源,上下得濟,于是便蓬蓬勃勃發展起來,終由生產配件發展到生產整體刨床。穆自力戴上了“農民企業家”桂冠,公司也被縣里列為“重點保護民營企業”。
正當北山刨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蒸蒸日上的時候,縣刨床廠卻負債累累,不堪重負,生產萎縮,連年虧損。資產跑、冒、滴、漏,流失嚴重。土地、廠房、機器全部抵押給了銀行,嚴重資不抵債,負債率高達300%,企業瀕臨破產邊緣。
正在這當兒,上級要求企業改制要加大步伐,國有資產要全部從中小企業里退出來,允許民營企業兼并收購國有企業……
李義芝和穆自力在賓館吃了頓飯,飲酒議事,觥籌定計。李義芝出面給縣里做了匯報……
縣里同意了刨床廠上報的改制方案:即刨床廠實施破產,由北山刨床配件(集團)公司收購。北山配件有限責任公司這時已經變成了集團公司。
職工們不管那么多,說啥破產收購俺弄不懂也弄不明白也管不了,俺關心的是叫下崗不叫下崗?
穆自力為順利改制,答應工人眼下全部上崗……
兩年后,北山刨床配件(集團)公司更名為北山刨床(集團)公司。在變革中貫徹落實上級減員增效要求,對富余人員動了大手術。
一天,北山里姓穆的老倆口來到李義芝家里,感動地說,你終于讓孩子露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