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華 孔令奇
社論是報紙的旗幟和靈魂。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報存在弱化社論的現象,這對于企業在深化改革過程中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極為不利。
企業報作為本企業黨委的機關報,是企業黨委和企業的代言人,是反映職工群眾心聲的重要輿論工具。在企業進行改革、改制、重組和出臺重大舉措前后,企業報及時、準確地配發社論,能夠對職工群眾起到闡明政策、傳達精神、表明觀點、釋疑解惑、引導輿論的積極作用。如果是社論缺位,那么必然會削弱企業報對企業改革發展實踐的指導作用,降低企業報在職工群眾心目中的地位,進而影響思想政治宣傳的功效。
新聞報道是報紙主體,而社論往往是對新聞報道內涵的概括和提高,它可以對重要事件和重大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可以明確地闡述一定的思想和觀點。毛澤東同志曾強調指出:“搞新聞工作,光務實,不務虛,不好。有了看法,有了意見,就要找機會、找題目發揮。”企業報在報道同職工群眾有密切相關的、具有重要意義的事實過程中,有時不一定能立即引起職工群眾的重視,或者職工群眾雖然注意到了,但不能準確領會它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社論對客觀事實進行實事求是的具體分析、就實務虛,講清道理,可以幫助和引導職工群眾弄清客觀事物的本質和意義,理解報道的主題思想,進而全面、正確地領會黨的方針政策和企業改革發展的要求,從中受到教育。同時,社論還可以根據新聞報道中提供的事實,結合當前形勢和政策,從某個角度或側面,借題發揮,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啟發讀者。
影響企業報社論弱化現象的客觀因素。一是企業報的規模限制。企業報不同于行業報,更不同于省報和中央級大報,主要在本企業內部發行,發行量較少,讀者面較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領導和新聞工作者刊發社論的積極性。有的企業領導認為多數企業報不是日報,常常是該出報紙的時候,重大的事情已發生多日,或者職工群眾早已通過逐級傳達或其他途徑了解到企業對事情的態度,此時再刊發社論已顯滯后,認為采取刊發社論的方式,可能會出現信息遞減甚至信息中斷的情況,不如通過開會的形式層層傳達的效果更好。二是企業報的人員素質限制。社論寫作比新聞稿件寫作相對有一定難度,它不但要求文筆流暢、觀點鮮明、理論正確,還要求作者對企業形勢有鳥瞰的觀點,對企業黨政的有關要求有透徹的了解,對問題的分析客觀準確,所提出的要求符合實際。由于企業報缺乏這方面的人才,企業報社論寫作的質和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三是企業報的自身限制。企業報在及時性和深度報道方面無法與企業電視臺和大報相比,職工更喜歡通過企業閉路電視和大報了解本單位新聞,通過閱讀公開發行的大報了解當地發生的大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報新聞工作者寫作社論的積極性。
影響企業報社論弱化現象的主要因素。一些企業報領導自身思想不重視,認為企業報只需將日常發生在企業內部的新聞編發出來即可,而代表企業黨委和企業部署工作,發出號召,提出要求,鼓舞士氣的大事,既不是自身分內之事,企業黨政領導也未必認可,因而持消極態度。有的企業報領導認為,編輯部編發社論比編發新聞稿件繁瑣,不但寫作費時耗力,而且有時因上級有關領導和部門審閱不及時,還會影響報紙出版時間。有些企業報領導認為刊發社論比編發新聞稿件的風險大,弄不好會影響報社的自身利益,對社論存在“有所不為”的思想。同時,部分采編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也是企業報社論弱化的重要因素。
企業黨政領導思想上高度重視是加強和發揮企業報社論作用的基礎。企業黨政領導要在企業報的社論寫作和刊發上予以理解和支持,并明確相關部門向企業報提供信息和幫助審查的職責,以加強有關部門的合作。同時,企業報領導要重視社論的寫作,要努力提高普通記者寫作社論的積極性,引導采編人員認識到社論不僅代表編輯部的觀點,同時也表明企業的態度,以此幫助大家重視社論、關注社論,提高社論的寫作水平,進而增強社論的影響力。
社論寫作有難度,企業報領導要努力學習,自我加壓,磨煉出較強的寫作社論的能力。要加緊培養企業報中層人員,讓他們擔當起寫作社論的重任,鼓勵他們多學勤練,通過實踐,成長為社論寫作的中堅力量。要結合企業中發生的一些重大事情,有目的地鍛煉一些年輕同志,對他們多鼓勵、多幫助,促使他們迅速進步,從而在企業報形成報社領導、中層負責人和普通記者的社論寫作梯式結構隊伍。同時,企業黨政部門及其負責人對某些問題的了解程度、對問題的認識深刻程度、對全面形勢的把握程度,往往超出報社的一些同志。因此,企業報領導應有目標地、有針對性地約請企業一些部門及負責同志幫助寫作社論。
企業報社論是企業重要的輿論手段,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企業報的社論工作者首先是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經常代表編輯部直接發言,宣傳黨的政策和企業的各項工作要求,反映職工群眾的呼聲和意愿,影響社會輿論,所以必須努力加強自身的修養,除了要具備新聞工作者的基本修養外,在某些方面還應有更高的要求,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理論政策水平,做到知識淵博,目光敏銳,尤其是要具有運用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取得的,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加強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