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才
既當報喜的“喜鵲”,又當啼血的杜鵑,這是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正如江澤民同志指出的那樣:“重視和改進批評報道,同樣是新聞事業的社會主義性質和黨性原則所決定的。”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與開展積極有效的批評報道并不矛盾。因為,新聞報道以正面宣傳為主這個命題本身,就包含著另一個命題:新聞報道以對消極、丑惡現象的批評揭露為輔。有主有輔,主輔互補,這也是一種辯證關系。如果說,正面宣傳是引導人們應該怎么做,那么,批評揭露就是告誡人們不應該怎么做。從這個意義上講,嚴肅認真、把握分寸、講究方法、注重效果的批評報道,是強化正面宣傳的必要補充。
如何寫好批評報道,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呢?我認為,批評報道應嚴格把握以下四條原則:
一、選材要準確。江澤民同志1994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輿論監督應著眼于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增進人民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這應該成為批評報道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我們選擇批評報道題材必須遵守的原則。
新聞報道不是有新聞必報,批評報道更不能不加選擇地一哄而上。社會主義的新聞媒體開展批評報道,必須以“三個有利于”為出發點,必須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目的,堅持鮮明的黨性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的方針,在報道的選材上注重全局性、普遍性和典型性,以達到引導輿論、批評錯誤和促進工作的目的。
注重選材的全局性,就是要樹立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應充分考慮批評報道要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國家的法律法規,維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維護社會的公共道德、文明和進步。
注重選材的普遍性,就是抓住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澄清問題的是非曲直,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和社會共鳴,以發揮批評報道激濁揚清、扶正祛邪、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作用。
注重選材的典型性,就是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選取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典型事件,選取那些群眾關注的經過努力能夠予以解決的問題,及時給予披露或曝光,以贏得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二、采訪要深入。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批評報道更要做到事實準確。既要做到現象真實,也要力爭本質真實。這就要求記者在批評報道的采訪中,要重視對事實的深入挖掘,要善于聽取各種不同意見和反映,深入了解事件的全過程,大量地詳細地占有材料,力避主觀臆斷、以偏概全。
批評報道的素材盡管來源不一,有的是電話舉報,有的是群眾來信,有的是上門反映。但是,無論線索來自何方,都要進一步深入調查,核對事實,要避免因事實有出入而被動。
批評報道一般情況復雜,頭緒繁亂,要保證客觀真實,采訪就要力戒表面化和片面性。只有通過全面深入的采訪和對事實的深入分析,才能達到去偽存真的目的。要根據事實,采取以下方法區別對待:重大事件蹲點采訪,集中時間和精力,求得對事件的透徹了解;突發事件突擊采訪,隨機應變,迅速查明真相;長期性的問題,可以在正常的采訪活動中交叉采訪;涉及面廣的問題,可以巡回采訪,點面結合,了解微觀,把握宏觀。有時還可以隱性采訪,多方位、多層次了解情況。
同時,在批評報道采訪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收集證據。根據新聞采訪允許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收集證據,以有效地避免和應對可能發生的新聞官司。
三、寫作要實在。批評報道在寫作時要實實在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客觀。客觀性是對媒體再現新聞事實的基本要求。批評報道講究客觀方法,就是要用事實說話。要完全用寫實的手法,不要帶任何主觀意念,要大寫實,不要大寫意;要臨摹,不要創造;要白描,不要修飾;要抓拍,不要擺拍。要相信讀者在看了事實本身后,有能力作出正確的判斷。
公正。對事件涉及的雙方或多方不偏不倚,平等敘述,不帶任何感情色彩。愛憎分明應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但在批評報道的寫作過程中,要盡量克制感情,不要感情用事。批評報道應以敘述情況為主,在敘述事實的過程中不能無中生有,不能有意歪曲,不能隨意夸大或縮小。在寫作時,不要使用定性的名詞、代詞,要多用具體的名詞、代詞;盡量不要使用形容詞、副詞,多用具體的動詞、數量詞,嚴禁使用誹謗、侮辱性語言。
準確。就是事實要準確,敘述要準確,用詞要準確。一是一、二是二;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要做到具體明白而不是含混不清。字、詞、句使用要得當,表述要合乎邏輯,概念要明確,甚至連標點符號的使用都要做到準確無誤。
四、刊登要謹慎。因為批評報道是批評或揭露性的,而且是公開的,必然會涉及到一些部門或個人。對被批評者來說,會直接影響到部門和個人的聲譽,甚至會影響到某些人的前途和命運,弄不好會吃官司。因此,刊登批評稿件要慎之又慎,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兩點:
一是要堅持送審制度。記者或報社可將見報前的批評稿件送給有關單位或個人征求意見。對于點名批評報道,特別是批評有關部門或單位領導的稿件,要按有關規定報上級主管部門或領導審批。
二是要考慮被批評者的意見。如果對方提出不同意見,應充分予以考慮。事實有出入的部分,可補充采訪、修改;被批評者如改變態度,表示愿意盡快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的,可以推遲刊登;如果問題在一個時期內得到解決和處理,則可能變換角度刊登或者干脆不再刊登。
總之,批評報道是新聞報道的一大難題,也是新聞報道的重大課題。一定要遵循服務大局、目的明確、態度端正、工作認真、方法靈活、重在效果的思路,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使其在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