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瑋
美國新聞學家吉爾福特根據人的思維方式的不同,把思維分為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兩種。求同思維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沿著一個方向去思考,尋求唯一的答案;而求異思維則不依常規,沿著不同方向思考,以探求新的多樣性結論。當今時代,日益發展的互聯網已成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網絡新聞已成了一種即時化、個人化、交互化、多媒體化的全新的新聞傳播形式,求異思維在網絡新聞寫作中找到了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
一、求異思維是一種朝著不同方向、沿著不同途徑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表現為思維不受點、線、面的限制,不局限于一種模式,既可以是從盡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個問題,也可以從同一思維起點出發,讓思路呈輻射狀,形成諸多系列。網絡新聞的超鏈接方式正是在這一點上使網絡新聞的內容在理論上具有無限的擴展性與豐富性。它可以將單一的新聞事件置于無限大的空間中,與更多的事情聯系起來,使新聞受眾能全面地、深層次地了解新聞事實。圍繞著主題新聞,通過鏈接可以形成一個全方位的、超越時空的、立體的整體信息體系,并可以做成專欄、專題報道,也可以聘請專家來加以評述,組織交互式討論,甚至策劃成更大規模的跨平臺的“新聞戰役”,對新聞作深度的分析性或調查性的報道,就好比給了網絡新聞一個龐大的根系。比如2002年韓日世界杯足球比賽,新浪網的每一篇報道后面都附有一個“相關新聞”的鏈接,關聯有關的信息;人民網的每一個賽事專題中都有相關評論的鏈接,并關聯視頻點播。在人民網世界杯專題的首頁頂端,有“32強”和“史話”兩個標簽,點擊后可以看到32支球隊的詳細資料和“中國沖擊史”、“圖說杯史”、“歷屆綜述”等歷史資料。可以說,網絡新聞的每一個專題就是一個新聞信息超市。
二、求異思維是一種極為活躍、具有流暢性特征的思維方式,表現為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心智活動暢通無阻,思路迅速、開闊,能在短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概念。我們知道,報紙的出版周期常以天甚至周計,電視、廣播的周期以天或小時計算,而網絡新聞的更新周期卻是以分鐘甚至秒來計算的。尤其在對突發事件的報道中,網絡新聞的時效性更為突出。像《人民日報》網絡版、新華社的《新華網》等都是實行24小時滾動更新新聞。在它們的網頁上,讀者可以看到不同時間貼上去的新聞,及時了解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而且,在每一條新聞后面都有更新的具體到分鐘的時間,使讀者在連續滾動的新聞中可以知道事件的最近的發展和狀態。這就要求記者反應迅速、思維敏捷,具有良好的求異思維能力。
三、求異思維是一種因勢而取,隨機而變,具有變通性特征的思維方法,表現為突破思維定式,常常對現成的規范、材料和思維結果質疑,重新排列組合,力圖形成新的觀點,在新的領域有所擴展。網絡新聞作為一種全新的新聞傳播形式,在寫作過程中通過求異思維的運用,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在新聞來源上,求異思維的變通性能幫助記者從事物的相互聯系、交叉中去發現新聞,從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形態中去挖掘新聞。能啟動創造的閘門,使思維沿著橫向、縱向、逆向發生聯動,由某現象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現象和事物,從而跟蹤“追擊”,剖析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捕捉到別人尋覓不到的新聞。在標題制作上,要簡潔明快、準確生動,這樣才能使人一目了然,最大化地滿足網絡讀者在短時間內獲取最大量新聞信息的閱讀需求。因此,網絡新聞多采用一行題,并且為了版面看起來整齊、清楚,各標題的字號、顏色基本相同。簡潔明快的網絡新聞標題,由于和內容的分離,有時還要達到一條新聞標題就是一條精粹好讀的短訊的效果;準確簡潔的網絡新聞標題,要基本涵蓋新聞的主要內容,或體現報道觀點,或概括一個深刻主題,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應十分明確。在結構安排上,雖然倒金字塔結構仍然是網上大多數新聞稿件普遍采用的新聞寫作形式,但在實質上卻有了很大的改變。為了吸引讀者,網絡媒體上的故事被切成小塊講述出來,變成無數個倒金字塔飄浮在讀者眼前。網絡媒體新聞事件的完整報道更像一部小說情節的不斷展開,高潮一個接著一個。這樣,求異思維就使網絡新聞寫作擺脫了傳統觀念和傳統報道模式的束縛,開辟出了全新的報道領域和報道思路。
四、求異思維是一種能形成與眾不同的見解,具有獨特性的思維方法,表現為打開非常規思路,激發非常規聯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反映事物,并由此源源生發出新異、多彩、多元的發展性、創造性。這將大大激發記者的創造精神,有利于新聞報道的全方位拓新。網絡新聞集報紙、廣播、電視三者之長于一體,是兼具數據、文本、圖形、圖像、聲音的超文本結構,實現了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報道手段的有機結合,因而是立體的、網狀的、多維的,有聲有色、圖文并茂、亦動亦靜。報道同一新聞事件,報紙用文字和圖片、廣播用聲音,電視主要是用圖像,而網絡新聞則三者皆用,它融合了紙質新聞、廣播和電視新聞的報道手段。面對網絡媒體新的挑戰,網絡記者必須同時用文字、念頭、結構、設計、互動、音頻、視頻、圖片和新聞價值判斷等要素,多層面地構建稿件,必須重新調整對文本這個概念的態度。
在傳統媒體中,所有的文本都是線性傳播,尤其是廣播和電視,人們只能按照媒體排好的固定順序來接受信息。超鏈接打破了傳統媒體的線性結構,使網絡新聞寫作呈現出發散式的非線性多維結構。在超文本寫作中,超鏈接方式使作品形成了星形、層級網狀結構,即通過超鏈接形成不同的層次,對相關事件、背景、重要人物進行橫向擴展,使讀者能夠很容易地獲得所需的相關信息,有助于擴展報道面、加強報道深度。如人民網2004年2月22日11∶13《中國禽流感首發地——廣西隆安縣丁當鎮解除封鎖》的新聞,除了詳細報道和所配8幅圖片外,還有相關鏈接:從1月23日到2月18日的8件“丁當鎮防治禽流感大事記”以及10條相關新聞,讀者點擊這些鏈接,將進入和這些內容有關的網頁,就可以看到任何感興趣的詳細信息,加深讀者對新聞事件和其影響的深度的理解。
因為網絡新聞的超文本特征使讀者在閱讀時具有了較強的開放性,所以我們就可以打破傳統的思維和寫作模式,運用求異思維獨特的發散性方法,進行超文本寫作。采用將材料分層的做法,把最關鍵的信息作為第一層次寫作(骨干層次),而相關詳細信息作為第二層次或第三層次提供(枝葉層次),即用一個骨架的方式描述對象,而有關的細節,分別用超鏈接給出,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進入哪一個方面細節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