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飆
你對事物的滿意度,往往決定著你一生的命運,影響著你一生的發展和前途。
王忠誠是我國神經外科領域的開拓者與顯微神經外科的創始人,是世界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有一次,一個記者問他:“你作為一個在中外神經領域里如此著名的專家,卻每月拿著幾千元的工資,住著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這樣的待遇根本就無法與國外的同行相比。聽說有一次你的老伴出門探親,你竟一連吃了八個月的方便面。這樣的生活你滿意嗎?”他真誠地回答:“滿意。我原本是一個窮孩子,若不是得到許多好心人的幫助,我根本就上不起學,能有今天,我知足了!”
記者又問:“這幾十年來,你和許多人一起奮斗,使我國神經外科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和輝煌的成就,而你本人還曾經獲得過世界神經外科的最高榮譽獎,你感到滿意不滿意?”王忠誠干脆地回答:“不滿意!神經外科是個很年輕的學科,我們面前仍有大量問題沒有解決;就是解決了的問題,也還有進一步改進的余地。中國不能滿足,不能保持現狀啊!”
王忠誠就是在這種對生活滿意而對事業不滿意的心態中,幾十年來,奮斗不息,前進不止……
王忠誠的這種心態,也可以說正是一切渴望在人生的歲月里建功立業、獲得輝煌成就的人所應該持有的心態。一個人如果過多沉溺于物質的享樂之中,那么,他就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事業的發展和實現理想。
實質上,對物質生活容易滿足的人,往往都是樂觀向上、心態積極的人。由于他們不為物欲所累,所以,他們常常在精神世界里有著無限美好的追求和夢想。我喜歡有關拿破侖的一個故事:一次,拿破侖率軍長途去奔襲敵人的一座城池,攻城前,許多士兵都對讓他們拋棄背包和心愛之物的命令不滿意,拿破侖指著城池說:“這整座城市都將是我們的,為何要被這些不中用的東西危及我們的生命和勝利呢?”拿破侖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成功了,我們就擁有了一切;失敗了,曾經屬于我們的東西也將不屬于我們!
三國時,吳國將軍陸遜上書孫權:“志在遠方的人,不會停下來追求旅店里的安逸;成就大事者,不會在一些小事上糾纏不息。”說得多么好啊!事實也就是這樣。那些常常抱怨命運虧待自己的人,那些這也看不慣、那也不中意的人;那些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不擇手段鉆營的人;那些經常對過去的得失耿耿于懷的人,哪個胸懷雄心壯志、氣度見識遠大?!
如果把生命比做歲月之海里的一條船,那么,心態無疑就決定了它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