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報由于自身的特點,報道領域相比于地市報、綜合性報紙等都顯得狹小,報道內容而且也應該以經濟新聞為主。當然,企業報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支配,所報道的過程性的、連續性的事件要多于突發性的事件。一般來說,現階段的企業報的報道對象是單一的、固定的、就是圍繞一個企業做文章,新聞資源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些獨特之處,決定了專題攝影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報制宜,拍出有企業報特點的新聞圖片報道。
對于新聞源較為單一的企業報來說,重策劃、重思路、重深度的專題攝影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及國有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挖掘報道題材,是專題攝影有更大發展的當務之急。
作為為企業服務的企業報,主要圍繞著企業和生產、經營管理及相關的后勤服務等開展新聞報道。企業的日常生產有其固定的程序和規律,每天都找到可以上報紙版面、可以拍成照片的事件顯然是困難的,而且很容易就拍成那種簡單重復、換湯不換藥的“垃圾片”。因此組織好專題攝影,精心構思、周密策劃、深入采訪顯得尤為重要。1996年4月《中原石油報》發表的組照《冉文群笑了》(該作品在96全國新聞攝影評比中獲經濟建設、改革開放類金獎,作者為王福順、劉洪軍)以新聞人物一年前在人才交流市場因找不到工作而失聲痛哭的特寫照片和一年后她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與工友一起高高興興地組裝產品的中景照片作對比,較早地接觸下崗職工再就業的話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組片子在拍攝過程中,充分顯示了作者敏銳的“新聞感”和巧妙的構思。兩張照片的拍攝時間相距一年,反映的卻是人物人生歷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段,而且正是通過“這一個”的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這一群”的情況,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當前,國有企業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大都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減員增效、增收節支、下崗再就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等,把這些內容用鮮活的新聞題材通過包容量大的專題攝影表現出來,對讀者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和指導作用,是企業報專題攝影開辟自身生存空間的好時機,更是企業報攝影記者義不容辭的職業責任。策劃的選題從何而來?第一,必須對當前全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形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當前的經濟熱點中尋找選題;第二,必須吃透企業在某一時期的工作重點,圍繞著這些中心工作定選題;第三,攝影記者必須注意平時的積累,對所掌握的新聞線索應該學會物盡其用,要力爭成為用腦子拍片的攝影人,而不是單純只用照相機拍片的攝影工具。通過策劃,攝影記者能夠發現許多平時被忽略掉的好新聞,可以透過一些表面現象找到某些事物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從而增加報道的分量。
企業報的專題攝影在報道題材上應立足本企業,在報道主題上卻應跳出本企業增加信息量,將本身優勢進一步發揚。
一次性給予讀者的信息量豐富是專題攝影的一大長處,也是在現代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的情況下報紙攝影報道的一種適應變化的自我調節。企業報一般都有出版周期相對較長的特點,因此專題攝影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的信息給予能夠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從而獲得讀者的認可。所以,企業報的專題攝影要想繼續生存并有所發展,應該在信息量方面有所加強,擠掉“水分”。在中原油田油區,盜竊國家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搞家庭作坊式的小煉油廠、小化工廠等“四小”廠點的現象十分嚴重,不僅極大地破壞了油田的生產,給國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給當地造成了后患無窮的環境污染。這一主題在專題攝影《油區毒瘤,貽害無窮》(該作品在全國新聞攝影評比中獲自然環保類銀獎,作者是馬洪山、劉洪軍)中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現。《油區毒瘤,貽害無窮》中,這種盜竊國家資源,搞四小廠點的現象雖然是發生在中原油田的事,但在全國油田企業中都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因而通過圖片反映這一主題的意義就不僅局限在中原油田這一家企業,甚至讀者還可能聯想到諸如煤炭、冶金等礦山企業存在的類似現象,從而在更大范圍內的讀者中引起共鳴。
隨著欣賞水平和認識水平的提高,讀者對專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攝影記者不能總是停留在最初那種模式化的表達形式之中,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綜觀企業報專題攝影的現狀,筆者以為應該在表現形式上著重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第一,是遠與近的關系。一位著名的新聞攝影記者說過這么一句話: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是因你離得不夠近。這里的“近”有兩種含義:一是深入到第一線采訪,二是舉相機拍攝時盡可能地貼近被拍攝對象。我們拍攝照片表現大場面的遠景多,而拍近景和特寫的照片少,因此在遠與近的關系上,我們要注重“近”;二是動與靜的關系,有動感的照片總能夠表現一種生動,現場氣氛濃,有行進式的感覺,而我們的照片往往是靜止的畫面太多,因此,在動與靜的關系上,我們應側重“動”。三是人與物的關系。人是新聞的制造者和參與者,畫面中的人,也是最能吸引人的,抓拍新聞人物的神態、表情、動作,應該是我們努力做的,而不是如現在的一些照片中所表現的那樣,人與物平分秋色或人被物“吞沒”。四是情與景的關系。在新聞事件中,人物流露出真情實感的畫面是最能打動人的,因此,我們應該著力攝取那最富感染力的瞬間畫面。五是簡與繁的關系。拍攝專題照片,應該講究為讀者提供多視角的圖片,但是“全方位”并不等于不分主次、沒有輕重地簡單堆砌,不等于面面俱到。
此外,談企業報專題攝影表現形式上的突破,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攝影記者常常容易忽略的,這就是圖片編輯工作,好的新聞照片是拍出來的,不是加工出來的,這是對的,而且應該成為每一個攝影記者的追求,但并非意味著圖片編輯工作不重要,可有可無。同樣一組圖片,經過不同的處理會出現相差很大的效果,編輯工作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專題攝影作為報紙攝影報道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企業報上出現還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遠未到成熟的程度,尚有許多潛力有待發掘,更談不上過時、落伍。只要結合企業報的實際,對其發展規律和特點加強研究,專題攝影一定能夠青春煥發、更上一層樓,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