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瑤
前不久,有讀者來信問道:“有沒有特別好的能夠降低轉氨酶水平的藥物?”這其實是不少讀者共同的疑問。為此,我們特別邀請肝病專家瞿瑤教授來回答這個問題。
轉氨酶包括谷草轉氨酶(AST)與谷丙轉氨酶(ALT)。兩者目前都是用于診斷肝細胞損傷的主要指標。在肝內,谷丙轉氨酶主要分布在肝細胞漿中,谷草轉氨酶則分布于肝細胞漿和線粒體中。因此,這兩者的臨床意義就稍有不同。
當肝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時,即使無肝細胞壞死,谷丙轉氨酶也會升高。而一旦谷草轉氨酶升高,尤其是當體內的谷草轉氨酶大于谷丙轉氨酶時,則提示肝細胞壞死的程度已較明顯。在肝臟炎癥壞死的恢復階段,往往是谷丙轉氨酶先恢復正常,而谷草轉氨酶要過一段時間才恢復正常。
現在,臨床上用于降轉氨酶的藥物很多,作用最強的是聯苯雙酯。它分為片劑(第一代產品)、滴丸(第二代產品)、復方沖劑(第三代產品),還有可算是第四代產品的雙環醇(百賽諾)都是較強的降轉氨酶藥物。降酶速度快是其特點。正由于降得快,故多以谷丙轉氨酶先正常,而谷草轉氨酶可能再過一段時間才恢復正常。在降酶作用較穩定的藥物中,有水飛薊制劑利加隆(進口)、西利賓胺(國產)、當飛利肝寧(復方)等。其他降酶藥物尚有強力新、肝炎靈、易善復(進口)、金伴大豆磷脂(國產)等等。
上述藥物都有降谷草轉氨酶的作用,也就是說凡屬降轉氨酶的藥物,不僅能降谷丙轉氨酶,也能降谷草轉氨酶,只不過其見效多有先后之別,一般是谷丙轉氨酶先于谷草轉氨酶恢復正常。需要指出的是專用于降谷草轉氨酶的藥物,迄今尚無。
應提醒讀者朋友的是,降酶治療只是一種對癥處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盡快明確引起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升高的病因(如肝炎病毒、酒精性肺炎、脂肪肝、化學中毒等),并及時去除病因。一旦病因清除了,即使不用降酶藥物,轉氨酶也會自然恢復正常。